我和兒子的閱讀成長之路

都說男孩說話晚很正常,有的男孩到兩歲多了發音還不清晰,家長才開始著急。

雖然說男孩和女孩大腦的構造有些區別,在語言發展上男孩不如女孩,但是孩子語言的發展真的要靠“不斷的輸入”。

我家小男孩一歲三個月開始說話,這不算早,但是自從他開始說話,就基本上和成人發音一樣。

自從張口,就開始說兩個字,三個字,甚至是四個字的詞,沒有結巴,也沒有其他孩子那種哇啦哇啦聽不懂的階段。

開始說話不久,就直接跟著我念古詩唱兒歌了。

我覺得寶貝之所以語言能力發展地特別快,特別好,真的得益於我們天天“念”書。

我是一位親子閱讀推崇者,自己非常喜歡讀書。

有了孩子之後,也很喜歡和寶寶一起讀書。寶寶特別配合,我們基本上天天與書為伍。

我和兒子的閱讀成長之路

寶貝自從出生,我就開始跟他“說話”。

每天不斷跟他互動,看著他的眼睛,對他說:“媽媽抱抱”“媽媽親親”“媽媽愛你”“媽媽在跟你說話”。

每每這些時候,他的眼睛都泛著光,張著嘴巴哈哈笑著。

四個月左右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看用嘴咬用手撕的布書。上面的小狗小貓小鴨子蘋果梨子天天念給他聽。

六個月左右開始按牆上的掛圖,各種動物還有叫聲,顏色鮮豔的各種水果和蔬菜。他總是不停的指向掛圖讓他按,有時候把同一個圖片按上十幾遍,他聽得咯咯笑。

這都沒有關係。

很多父母也會給孩子買書,但是買回來書了,要麼把書給孩子一扔讓他自己看,要麼就是要按照成人的進度只講一遍。

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有著一定的規律,尤其是男孩子在語言接受上有滯後一些,所有他想讓你多念幾遍,一定是有些不明白,或者覺得這些詞語很有意思。

親子共讀,一定要配合孩子的節奏。不要抱著功利的心理,別以為給他教了幾遍古詩,就指望他能給你背出來了,也許神童可以,那畢竟是少數。

咱們都是普通孩子,就要按照每個孩子的不同進度就引導孩子。

七八個月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講繪本了。寶貝的第一套繪本就是《小小熊系列》。《你好》《一個接一個》《好朋友》《吃午餐》《誰尿床了》《誰哭了》,這些繪本都不知道講了多少遍了。

很多時候,就是一本書能講五六遍,講完一遍,他又用手翻到第一頁,意思是再講一遍。我就再講一遍。

有時候晚上明明都很困了,還要再講一遍,結果講著講著就睡著了。

往往在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有耐心,孩子希望再講一遍,就再講一遍,也就三五分鐘的事。

千萬不要跟孩子發火,或者極力說服孩子講另外一本。沒有意義啊。

孩子希望再講一遍,就說明他喜歡這個故事,覺得很有趣,還想再聽一遍。

再聽一遍的過程,就是幫助孩子加深記憶的過程。他可能從裡面聽到了新鮮的發音,或者有趣的情節,還想再感受一次剛才愉悅的感受,這都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步驟。

如果家長強行終止孩子的這種體驗,可能他就一直無法得到認知的愉悅,在將來的學習中體會不到樂趣。

尤其是這個時候發火的話,讓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孩子會在潛意識裡種下厭惡書本的種子。

我和兒子的閱讀成長之路

充分利用環境和孩子互動

寶貝七八個月的時候,出去玩,我都會一直跟他說話。“寶貝,這是一顆梧桐樹,梧桐樹葉子真大。”“寶貝,快看,這是一隻螞蟻,螞蟻真小。”“這是小汽車,這是自行車,我們昨天在書上看到的。”

和孩子說話,就像和朋友說話一樣,千萬不要用疊字。就是“吃包包”“吃饃饃”“看車車”這樣的話。

這樣的語言輸入不利於孩子接收正確的信息。

我有時在小區也看見家長抱著孩子,一直都不和孩子互動,一上午孩子的眼睛裡都沒有光,死死地盯著前方。

還有的家長說,孩子嘴太笨,一直都說不了話。我覺得這真的不怪孩子。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一片白紙,沒有大量的輸入,怎麼會有輸出呢。

我帶寶貝出去玩,都會一直跟他說話,就像和朋友聊天一般。

給他說今天是晴天,陽光照在身上很溫暖。

給他說鄰居家的薔薇花開了,引來了很多蜜蜂。小蜜蜂是勤勞的釀造師,用後腿上的絨毛採花蜜。

給他說頭頂有一架飛機,它可能剛飛過大海,飛過高山,現在又飛過我們頭頂。

給他說天上的雲彩會變魔術,一會兒變成大鱷魚,一會兒又變成小獅子。

給他說李白是個大詩人,寫了很多特別棒的詩,給他念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就這樣不斷給他輸入。

有時候我也會發脾氣,發完脾氣又會抱著寶貝跟他說“對不起,媽媽沒有控制好情緒的小怪獸,媽媽下次注意控住他。”

我和兒子的閱讀成長之路

孩子你慢慢來。

寶貝一歲三個月的時候,和他一樣大的小朋友已經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了,我家寶貝就是一個字也不說。總是用手指著,嘴裡“嗯嗯”地發著音。

我沒有著急,心理想著,早晚都會說話的,不用那麼著急。

結果有天早上,房間窗戶上有隻馬蜂。我對寶寶說,媽媽要消滅這隻馬蜂,你把頭蒙到被子裡別出來。

我拿著消滅的馬蜂,高興地對他說:“寶寶,快看,馬蜂。”

寶寶頭從被子裡出來,張開嘴巴,發出了:“馬~~~蜂~”的音,雖然顯得艱難,用了很長時間,也用了很大力氣,但是發音準確清晰。

我眼裡泛著光,寶貝也一定是感受到了我的喜悅。

然後更令我驚喜的事情發生了。

他又張開嘴巴,“蜜~~~蜂~”。

我簡直高興得就要尖叫了。

他會說馬蜂了,然後又聯想到了蜜蜂。

他肯定覺得這兩個詞很接近,又有點不一樣。

我娃開口的第一句話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而是“馬蜂”“蜜蜂”。

至此之後,一發而不可收拾,他的小嘴裡好像就放著這些詞。

沒兩天就能說“公共汽車”這樣四個不一樣的字的詞語。

這樣的詞對於剛開始說話的孩子來說,是特別難的。

我想這就是輸入的力量,大量輸入,讓孩子存儲了很多,有了一定的量,就會發生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了。

我和兒子的閱讀成長之路

大量繪本的閱讀讓我和孩子受益匪淺。

寶貝會說話以後,開始接觸的繪本也多起來了。

中文的,英文的,自然的,科學的,人體的,宇宙的,動物的,植物的,家裡的繪本沒有上千本,也有八百本了,他很喜歡看,最少都看過一遍。

有的繪本都看過不下50遍,有的甚至能翻過一百遍。

現在睡前閱讀他自己選三本書,以前在一段時間裡,一直看一本書。

現在選書的時候,都會自己注意,昨天看過的,今天就不選了。

孩子漸漸長大,會對一些事物的興趣減少。所以當孩子一直願意讀一本書的時候,你不要破壞他的興趣。

現在上幼兒園中班的寶貝,一直被老師稱讚,語言表達能力好,記憶能力強。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雖然不一定每個孩子都會有著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力,但是堅持親子閱讀,孩子總會帶給你以外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