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怒江州:一步跨千年 怒江從頭越

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怒江州)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少數民族人口多,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典型代表。過去,大部分群眾出行靠走路、過江靠溜索、運輸靠人背馬馱。如今,怒江美麗公路建成通車,蘭坪豐華通用機場投入使用,保瀘高速公路今年底建成通車,所有行政村通上了硬化路,10萬貧困群眾搬出大山。

雲南怒江州:一步跨千年 怒江從頭越

  近日,記者從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佈會怒江州專場獲悉,到2019年末,怒江州累計脫貧22.3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56.24%下降到10.09%,獨龍族、普米族實現整族脫貧,169個貧困村出列,貢山縣脫貧摘帽。經動態監測,截至目前,全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實現了從區域性深度貧困到整體脫貧的千年跨越。

聚焦退出標準,攻城拔寨,如期實現脫貧“摘帽”

  “城裡的新家住得習慣嗎?收入問題怎麼解決?”怒江州委書記納雲德來到瀘水市上江鎮掛牌督戰脫貧攻堅。納雲德同村民談生產、問生計,鼓勵村民靠勤勞增加收入,過上更好生活。

  怒江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每月駐村2天以上,深入最偏遠的鄉(鎮)和貧困村調研攻堅。對57個剩餘貧困人口超過500人或貧困發生率超過10%的重點村,由35名州級領導、58名縣處級領導帶頭,到村到點掛牌督戰。全州31名廳級幹部督縣包鄉,擔任32個規模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點長”。

  7月盛夏,貢山縣捧當鄉迪麻洛村黨總支書記李金光與駐村工作隊隊員和燕芳一起在靈芝種植基地查看靈芝生長情況。“迪麻洛生態環境好,就是缺少增收致富產業。這幾年,駐村工作隊帶著群眾發展靈芝、中藥材種植業,群眾慢慢有了穩定的增收來源。”李金光說,目前,全村貧困退出累計達417戶1390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55.35%下降至目前的0.14%。

雲南怒江州:一步跨千年 怒江從頭越

  走進瀘水市稱杆鄉自把村,乾淨整潔的路面邊,是錯落有致且極具民族特色的樓房,村道兩側的小菜園,到了瓜果飄香的時節,微風拂過,淡淡清香沁人心脾,悠閒自得的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如今的自把村,破舊的木板房,汙水橫流、蚊蠅亂飛的景象一去不返。說起這些年的變化,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這是駐村第一書記張麗權和他的隊友1000多個日夜辛勤付出的結果!

  “阿叔,你年齡大不能出去打工也沒問題,就在村裡的養雞場好好幹。”在繁忙的田間地頭,在晚歸的農戶家中,隨處可見張麗權忙碌的身影,他說:“脫貧後,如何保證群眾有穩定收入成為我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考慮得最多的事。”

  自把村的“蛻變”只是怒江州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自脫貧攻堅以來,怒江州著力下派處級科級後備幹部、涉農部門專業技術幹部、有鄉(鎮)基層工作經歷的幹部、有駐村工作經驗的幹部、懂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的幹部“五類幹部”,1442名黨員幹部下沉脫貧攻堅第一線,集中優勢兵力向最難啃的“硬骨頭”發起總攻。

  在脫貧攻堅戰收官之際,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怒江州開展脫貧攻堅人居環境再提升、就業穩崗再提升等“百日提升行動”,又選派1313名“揹包隊員”出征,加上原有的1442名駐村工作隊員、500名就業小分隊隊員,以及市(縣)、鄉(鎮)抽調的各類工作人員,共計7493人(佔全州幹部職工總數的52%)下沉到全州256個村,擔當政策宣講員、基層黨建指導員、產業發展服務員、項目建設助理員、易地搬遷組織員、素質提升培訓員、環境衛生監督員、黨風廉政監督員、動態管理信息員和講習員,到脫貧攻堅一線實戰,用行動兌現“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

聚焦脫貧成色,鞏固成果,開啟美好新生活

  “今天飯菜的味道怎麼樣?大家有什麼意見,可以和我說。”夏末,在怒江州蘭坪縣城區集中安置點永昌社區的“暖心食堂”,一群社區老人和小孩陸續來到食堂就餐,社區書記和慧靈邊整理餐桌,邊向前來就餐的群眾諮詢意見。“暖心食堂保障了社區60多名特殊困難居民的基本生活,也為就業困難人員搭建了一個就業平臺。”和慧靈介紹說。

  據瞭解,怒江州從細處著手,從小事做起,已組建了75支安置點扶貧“暖心團”,建成5個暖心食堂、10個微菜園,全面加強搬遷群眾和“留守”老人兒童關愛等暖心扶貧工作。

  10萬貧困群眾搬遷下山,破解了“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難題。搬遷群眾入住新居後,如何“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已成為怒江州搬遷後續幫扶工作的核心。

雲南怒江州:一步跨千年 怒江從頭越

  走進蘭坪縣百川服飾廠在安置點建設的“扶貧車間”,公司經理李青豔正在逐個觀察新員工的操作技術並做出技術指導。百川服飾廠主要從事民族服飾、職業服裝等縫製,“扶貧車間有100多名員工,大多數為婦女,一名婦女每月可掙2000—3000元,還能照顧家裡老人和孩子。”李青豔說。目前,蘭坪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已有10個扶貧車間投入使用,帶動623人就業,有7個正在建設,建成投產後可帶動2500人就業。

  如今,怒江州所有學校全部達到“20條底線”辦學標準。村村都建有標準化衛生室,配備了村醫,符合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條件的貧困人口實現應保盡保,大病救治進展率達99.42%,家庭醫生履約率達98.34%。10萬貧困群眾搬出大山,建設了41個扶貧車間,設立52個就業創業服務站(點),轉移就業47977人,易地扶貧搬遷家庭勞動力實現了戶均1.85人就業。行政村公路硬化率達100%。怒江、瀾滄江、獨龍江上空架起了道道“彩虹”。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25%,所有行政村通動力電,廣播電視信號實現全覆蓋,村委會、學校和衛生室100%通寬帶,區域性發展的瓶頸制約得到有效破解。

聚焦解決區域貧困,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

  怒江州98%以上的土地是高山峽谷,擁有著78.08%的森林覆蓋率和良好的自然資源,利用好生態資源,大力實施生態扶貧是怒江州脫貧攻堅的首選。2019年底,全州農民人均林業收入近3000元,佔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

  木付迪是福貢縣子裡甲鄉子裡甲村村民,2016年,他被選聘為生態護林員,在管護好森林的前提下,木付迪帶頭髮展林下種養業,他家5口人,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25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2000多元,真正實現了“一人護林,全家脫貧”。目前,怒江州選聘生態護林員達30643人,戶均年增收1萬元,帶動12.3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增收脫貧。同時,在大力推進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的同時,積極發展林下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這兩天,福貢縣馬吉鄉馬吉米村的村民們,正在為全村10035畝草果打造便捷的“出山”通道,修建一批用於運輸草果等貨物的產業“溜索”。“溜索”建成後,節省的運輸成本為村民節約近四分之一的總成本。

  餘發生是村裡種植草果比較早的,從2011年到現在,已規模種植了170畝,“去年我採摘了1萬多斤草果,鮮草果價格是每斤6塊多,除去請工費,賺了6萬多,今年有了‘草果溜索’,收入應該還能增加。”提到收入的餘發生開心地說道。像餘發生一樣通過種植草果致富增收的,遍佈怒江兩岸。目前,怒江州已建成110萬畝種植規模的全國草果核心主產區,覆蓋16.5萬貧困群眾受益,已實現4萬貧困群眾脫貧。草果成為了怒江州帶動力最強、輻射面最廣、貢獻率最大的脫貧支柱產業。

雲南怒江州:一步跨千年 怒江從頭越

  “2019年底,全州農民人均林業收入近3000元,佔到了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怒江州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呂超介紹道,怒江州立足生態資源稟賦,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發展生態產業,拓寬群眾借綠增收的致富路。全面打造以核桃、漆樹為主的木本油料產業,以花椒、草果為代表的綠色香料產業,以重樓、雲黃蓮等為主的林下產業。目前,已形成近380萬畝生態產業,“四山夾三江”的怒江莽莽群山已變成了“金山銀山”,成為了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幸福“靠山”。同時,基於豐富的蜜粉資源和野生中蜂資源,實施了“怒江花谷”生態建設,為怒江的甜蜜事業增加甜度,全州中蜂養殖規模達6萬箱,怒江人民依“山”致富,日子越過越“甜蜜”。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雲南怒江州:一步跨千年 怒江從頭越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吳佳嫻

審核:祝小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