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宇:生態崛起 新機構與金融科技助力小微融資

(一)民營銀行蓬勃發展,成為服務小微企業的重要力量。

最近數年,中國金融體系出現了一個獨特的群體--民營銀行。相比中國各類城商行、農商行代表的幾千家小型銀行在各地市場上攻城略地,民營銀行存款規模擴張非常迅速,利息相對較高;資金來源從負債迅速擴展到同業,同業成為融資的重要來源,基本所有民營銀行同業融資上都走到監管部門的上限。

按照市場細分的原則,部分商業銀行的資金並沒有完全投在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方面,存款和貸款還遠沒有進入均衡狀態,大量的需求還沒有得到呈現或滿足。民營銀行本來應該是為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生力軍,但是其融資功能目前發揮得還遠遠不夠。

(二)金融科技生態崛起,滿足小微企業和民眾對普惠金融的需求。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裡,具典型性的幾家龍頭公司,現在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狀態。整體來講,互聯網金融的清理整頓進入到第五個年頭,爆發了很多惡性事件。但是,不能因此就徹底抹殺互聯網和金融科技的一些嘗試。也許我們應該思考為什麼企業和個人對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方面的需求這麼強烈。小微企業、甚至是很大部分民眾都有對普惠金融的客觀需求;不管用什麼方式,市場都應該有供給方來滿足這種客觀需求。一方面是有這樣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有這樣的供給,一些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科技平臺在生態崛起方面也做的非常好。

"生態崛起"的這些平臺非常好的實現了服務和技術融合:第一,非常好地融合客戶和消費場景,發掘真實的金融需求;第二,不僅自己定位提供一些服務,更多的是把不同的金融機構的服務融合在一起,提供綜合性的金融服務;第三,綜合性金融服務中,實現了比較好的風險分散和風險分擔,使得這個平臺可以持續發展。最近有一家成立4年左右的公司,為服務的客戶超過了將近500萬,平均每個客戶提供從一千塊錢到一萬塊錢左右的貸款,其模式做到了"從互聯網來獲客","通過徵信體系和數據分析模型識別客戶"、"判定風險、全市場化動員金融機構發放貸款"三個環節,它自身只提取服務費。另外一家小平臺的公司,具有超過十年的創業歷史,採取完全不同的策略,通過場景獲取客戶,經過數據清洗和加工後,組建一個這樣的金融服務鏈條:銀行和資金方發放貸款,保險擔保方承擔風險,平臺提供信息,三方均分利益,這個模型也做得非常好。

(三)利用金融科技滿足小微金融服務的三點建議

第一,建議准入更多的服務小微需求的金融機構。要做好小微企業融資和民營企業融資,在今天並不能簡單地靠傳統金融機構。特別是已有的國有和傳統金融機構滿足;市場的需求也非常旺盛,應該有更多的市場主體供給。

第二,建議利用技術打造全新的小微金融服務。當前,多項技術反覆更新和迭代,5G通信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和雲計算這些技術都同時接近成熟。任何一個金融機構如果不抓住技術更新的趨勢,不能在產品供應化和產品差異化方面做大量的工作,滿足市場上小微金融服務的需求就是一句空話。

第三,建議在小微業務的嚴格監管和適度寬容之間找到一個均衡點:一方面,應該在持牌、備案方面有更嚴格清晰的標準;另一方面,應該在一些金融產品定價、客戶選擇方面給予經營主體適當的寬容。監管機構如果大包大攬,做企業的具體經營的人就沒法做工作了。

總體來講,利用金融科技滿足小微金融服務方面,我有三個建議:第一,市場供應主體應該被給予更多的自由權,讓更多的市場主體合規合法地進入;第二,在市場競爭方面,應關注新技術的應用,創造全新的服務體系;第三,嚴格管管和適度寬容相結合。這樣才能利用金融科技力量,服務好小微企業,實現真正的生態崛起。

(文章作者:王廣宇 華軟集團董事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本文系6月15日作者參加"華夏新供給"經濟論壇的發言摘編,經作者授權發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