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明清兩代作為近代時期,既是中國古代的最後王朝,又是走向近代社會的開始。在全球化的歷史舞臺上,其地位彰顯了一個代表東方偉大文明大國所具有的強大與魅力。這一時期,我國制瓷業發展迅猛,推動制瓷工藝的提高與創新,在燒造技巧和藝術水準方面均達到空前未有的高度,使我國古代制瓷業的發展呈現又一高峰;而瓷器上的年款,是我國瓷器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

明、清兩代瓷器居多,而明、清官窯絕大部分都有年款,並且各有其特徵。


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大清康熙年制款

明、清時期是我國瓷器發展史上的極盛時期,瓷器生產的數量和質量都達到了高峰。明代款識的字體和書法,具有的時代書寫款識個性和風格的特徵,其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

明代款識主要是楷書,它們的款識流傳“永樂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一類的說法。

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明代瓷器楷書款一覽

洪武、建文為楷書款。從落款上看這一時期楷書書寫童稚感十足,但其豎款方式別具一格。

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大明建文年制款

洪武、建文款在歷史記載當中沒有見過任何帶有款識的實物,因此現在資料中所敘述的基本是傳說。

明永樂朝歷時21年,是明代國力強盛時期。隨著景德鎮瓷器業的昌盛繁榮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宣德青花一道被稱為開創了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永樂年篆書四字款

永樂年款見有四字篆款“永樂年制”,篆書款寫在器裡或底足,口邊的。永樂時期開啟了明清兩代官窯器物書寫朝代年款的先河,具有卓越的歷史地位。

洪熙為橫款“大明洪熙年制”。洪熙年號存在僅一年甚短,款識書寫風格異常規整端莊,品貌地章平整。

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大明洪熙年制款

宣德時期盛行紀年款,有所謂“宣德年款遍器身”的說法,多在底足中心或圓器裡心或口邊,或器的口、肩、腰、足一帶。這類款識有豎款也有橫款,多為“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青花楷書款,也有“宣德年制”四字楷書款。六字款多。選的款書法風格,宣德官窯楷書年款中,字體寫法不一,風格多變,筆法遒勁有力;其有一種風格尤其突出,其筆法工整、清秀、剛勁,自然大方。

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大明宣德制楷書款

成化多為青花楷書六字款“大明成化年制”。鬥彩蓋罐底部書寫青花“天”字。同時期民窯器有“大成明化年造”款。楷書方面頗有建樹,不僅注重書法的基本寫作規範,而且還加入了,書寫技巧,書法飄逸雋秀、整潔而不失大氣,對瓷器歷史文化有一定的影響。

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大明成化年制楷書款

正德窯瓷器書寫款識,以阿拉伯文、波斯文作為圖案裝飾。款識為“大明正德年制”其書法追求視覺效果,達到了良美的境地,可謂是書法文化的美景。

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明正德仰鍾式碗

明嘉靖、隆慶、萬曆款識為楷書款,橫豎式都有,受成化影響。嘉靖年款的排列複雜,除了單行橫款、雙行直款外,另有環形款,十字款等。

隆慶朝帶年款瓷器較少。隆慶款以“大明隆慶年造”六字青花楷書款為主,很少用“制”而用“造”字,款識比劃粗重挺拔,頓挫有力,結構嚴謹,藏鋒不露。

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大明隆慶年造款

萬曆多用六字青花楷書款,早期字形消瘦,晚期較為肥胖。其款識有青花料或紫彩書寫款,也有刻劃款或在刻劃款的筆劃上填綠彩的。落款位置較複雜,常見於外底,另有內底、外口沿、肩部等。六字款的排列方式有六字雙行、三行、單排橫書、單行直書及旋轉環形等,款外有圍以雙圓因或雙方框的,也有無邊欄的。款識字體挺拔有力,字體頗近顏體,端莊工整,敦厚剛勁,筆力較硬,轉折處多頓挫,捺多偏長。其更明顯特徵是“大”字之撇、捺頓挫有力,“萬”字有“草頭”與“羊頭”兩種寫法。

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大明萬曆年制歷字羊頭式寫法

天啟、崇禎官窯器幾乎不見,有六字青花款,款識多為楷書。天啟民窯款有兩種格式,一種為“天啟年制”,豎排雙行款;另一種為“大明天啟年造”,豎排雙行款,均用半行半楷的字體在器底或內底正中書寫,或用雙圈圍飾,或用簡筆花卉組成的裝飾帶圍飾,字體風格閃爍著嘉靖、萬曆民窯款識的遺風。

崇禎民窯署款多為“大明崇禎年制”,六字豎排雙行,外以雙圈或單圈圍飾,款識字體,特別是“年”字的書寫,沿用明代中期的格式。

由於明代時的書法追求質感,筆鋒取勢,橫塗豎抹,滿紙菸雲,弘揚了傳統立場,因此,當代瓷器的款識深受影響,很有雋永之感,瞭解明代書法,對照明代瓷器的底款兒,細細品味,別有一番情趣。

清代瓷器燒造水平可謂登峰造極。數千年的經驗,特別是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皇帝重視,委派督造官專門督造,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是悠久的中國陶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

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清代瓷器楷書款識

順治年款幾乎不見。其官窯生產時停時產,所以官窯瓷器並不多見,而民窯則開始全面恢復大規模生產。順治官窯寫年款的很少,青花見有四字和六字青花楷書款,即"順治年制"、"大清順治年制"。字體書寫有的具有明代弘治遺風,柔中有剛,字體清晰,書寫排列不是太規整,大多歪斜,間距不一。

康熙時款識以楷書為主,六字款豎式兩行三行都有。康熙中期開始大量書寫帝王年號款,均為楷書,主要是青花“大清康熙年制”6字款,3行6字。晚期青花既有3行6字,也有雙行6字,後者往往不畫雙圈,康熙款總的風格是一般色澤稍淺淡,字體清晰,瘦長,端莊工整,清秀有力,熙字寫法有“一撇三臣二筆已”之說,下半部的四點有直點和順點兩種,前者居多。康熙款識寫法清秀,雋永有力,字與字之間拉開距離比較大,上下不是很緊湊,頂天立地,時代特徵鮮明。

雍正乾隆也有少量的楷書款。縱觀整個清朝,雍正帝的品味是脫穎而出的。尤其是雍正時期的瓷器,簡直堪稱屹立於審美巔峰的奇蹟。單色釉瓷器雖然沒有華麗的紋飾和造型,卻在簡約中讓人領略到樸實無華的美。雍正官窯款,由專人負責書寫,字體基本一致。青花楷書款與篆書款同時並用。楷書六字三行橫排,雙圓圈體式官窯款“

大清雍正年制”,為早期流行的款式,字體柔弱、略草。雍正晚期官窯款,多為宋槧體的正宗小楷,工整秀麗。青花色調大多純正。篆書款書體變化較多,有的方正規矩,有的草率不恭,有的筆路圓潤。“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楷書青花雙圓圈官窯款,主要用在青花和粉彩瓷器上。“正”字的第一、四和五筆書寫平正,這是雍正楷書官窯款的一個特點。

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雍正瓷器篆書款

雍正官窯款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兩行楷書青花雙圈款,也有雙方框款,還有用於單色釉瓷上的三行六字篆書款。"雍正年制"四字篆書刻款主要用在仿均、爐均和茶葉末、琺琅彩瓷等器物上。"雍正御製"四字楷書堆料款僅用於琺琅彩瓷。雍正時期的款識書法嚴謹工整,充滿了古拙之氣,墨色上變化豐富,前後連帶緊密,章法大氣,都可以用一個“秀”字來概括。

乾隆官窯瓷器款識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種,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為主。乾隆朝瓷產量極大,官窯款用得最多的是"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款字一般以青花書寫為主,但亦有抹紅寫款,在白瓷、茶葉末、珊瑚紅等特殊器物上往往用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刻款,有著圓潤流暢之感,篆書款筆畫平直,橫豎粗細一致,轉角熟練,不留停落痕跡。乾隆青花楷書款字體端莊,落筆利落。

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清代乾隆瓷器篆書款

嘉慶官窯器一般都用

"大清嘉慶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主要為青花、沒有欄框。有極少量楷書款,粉彩器上常見紅款,款識趨於簡單。嘉慶款識上也基本延續乾隆風格,四、六字款都有,以六字篆書款為常見,有書寫與刻劃之分,多青花、紅彩款,少量金彩款。款識字體規整;民窯青花款為主,字體草率。

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嘉慶瓷器篆書款

道光官窯器一般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青花款為主,也有紅款及描金款。茶葉末、爐均釉等器物上則是六字刻款。道光款與嘉慶款基本相同。官窯瓷年款多為篆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款,字外多無框,排列工整,字體有力,筆法圓潤,筆劃較粗,橫豎粗細一致,以青花和紅彩寫款。民窯器多用礬紅圖章款,書“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但字體不正,書寫隨意,字跡潦草,多有省略,有的只寫半邊字。堂名款一般都是楷書,最著名的是“慎德堂制”、“退思堂制”款。

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大清道光年制篆書款

雍乾開始,瓷器使用了一段時間的篆款,經過清中期以後到了咸豐,楷書款又多起來。

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清代瓷器篆書款圖

清代瓷器篆書款咸豐及其後的同治、光緒、宣統各朝又興起楷書題款風氣,大多為六字雙行或六字三行款。款外均無圈框,字體工整,清秀修長,有青花、紅彩、金彩、墨彩及刻款等形式。

光緒官窯款識以楷書為主,楷、篆並用。官窯瓷器的款識通常採用雙行六字楷書"大清光緒年制"款,雙行四字"光緒年制"楷款少見。楷書款近似顏柳筆法,峻峭飄逸,鋒芒畢露。篆書款少見,多為"大清光緒年制"三行六字。篆款筆畫圓潤,與道光篆書款相似。光緒時仿康熙為最,多偽託款,故稱其為"小康熙",也仿成化,款為"大明成化年制"仿康熙的是"康熙年制"或"若深珍藏"

大話文明大國明清兩代瓷器趣味深長的款識

清光緒紅款大清光緒年制

宣統時款"大清宣統年制",御窯廠的製品,雖然也有一些珍品,但是隨著整個封建社會的衰落,瓷業已經走下坡路了。

清代瓷器代表著瓷器發展的鼎盛時期,讓瓷器工藝進行了優秀的傳承與創新,實現了瓷器新的發展。清朝瓷器款識的藝術成展示了民族的智慧,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文化。清代瓷器反覆出現楷書款識,而又中後期出現的篆書款識,真是趣味悠長。(鵲華居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