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朱元璋的孫子,不料被親叔奪權,被迫去了四面山

在重慶的四面山上,有一個王姓大家族,他們的祖輩並不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也沒有人知道他們是什麼時候來這裡的,他們很富有,清朝的時候出了不少大官,晚清更是做起了生意,成為了當地首富,他們獨自居住在一個叫會龍莊的古老莊園裡,如今的王姓後人,各有所成,富甲一方,僅僅是這座會龍莊,就值一座金礦。

他曾是朱元璋的孫子,不料被親叔奪權,被迫去了四面山

會龍莊不但名字霸氣,裡邊的建築也是相當的宏偉,裝飾也很是奢華,光是莊園裡的柱子,都要比故宮的大上好幾圈。據重慶的地方誌記載,這座莊園的主人名叫王財美,他在清朝初期來的這裡,建了這座莊園。但是王氏族人卻說,這座會龍莊不是他們祖先所建,而是清朝大官和珅的秘密府邸,王氏祖輩當年做過和珅的貼身侍衛,後來和珅因貪汙受賄被抄家,這座宅院並沒有被朝廷發現,王氏便成了這座莊園的主人。

他曾是朱元璋的孫子,不料被親叔奪權,被迫去了四面山

重慶師範大學的長黃中模教授,卻不這樣認為,當他知道會龍莊的事情之後,非常感興趣,花了大量精力對它進行研究,他查閱了很多文獻,甚至還專門跑去北京,對故宮裡的柱子經行測量,最後得出結論,這會龍莊根本不是清朝時期的建築,根據清朝當時的一些規定,如果民間有人用皇家專用的元素,來做建築,是會被殺頭的,而且會龍莊的柱子根本,並不是像大家口中所說的那樣,比清朝皇宮裡的柱子還要粗。

他曾是朱元璋的孫子,不料被親叔奪權,被迫去了四面山

這個結論一出,王家人也糊塗了,一個是從祖上流傳下來的家族歷史,一個是專家研究後得出的結論,他們也不知道到底哪個才是真的,黃中模教授大膽猜測,這會龍莊可能是明朝所建,對會龍莊的建築規格進行了詳細的考證,又去南京的明朝遺址進行了實地考核,經過對比,得出結論,這裡果真是明朝初期的皇家建築,王氏祖先很可能就是建文帝,當年朱建文被叔叔朱棣奪了皇位之後,一直下落不明,還流傳出很多的故事。

他曾是朱元璋的孫子,不料被親叔奪權,被迫去了四面山

有史料記載,建文帝四年,公元1403,谷王木惠和李景隆叛,燕王朱棣奪了皇城,攻入京城後,城中起了大火,當時混亂不堪,皇帝朱建文也失去了蹤影,當時有人猜測,他可能是通過地道逃了出來。正統五年,公元1441,也就是建文帝失蹤後的38年,有一個和尚從雲南到廣西,自稱是建文帝,思恩縣知府岑瑛得知此事之後,派人傳喚他,原來此人本名楊行祥,鈞州人士,當時已經九十多歲了,得知他假冒朱建文之後,岑瑛很生氣,將他收押進了大牢,過了四個月,他死在了獄中。同行的十二人,全部都是遼寧人士,根本不是來自雲南。雲南、貴州、四川、重慶都曾有傳聞說建文帝出現過。民間還有傳聞說,建文帝丟到帝位之後,裝扮成僧人逃到西南邊陲,在深山密林中修建了皇宮,做了民間皇帝。

他曾是朱元璋的孫子,不料被親叔奪權,被迫去了四面山

這群王姓後人,可能並不是和珅的貼身侍衛的後人,而更有可能是建文帝的後代。建文帝從地道出逃之後,南下到了重慶,在這裡修建了豪華的莊園,,隱居了下來,卻不敢再用自己的名字,退而求其次,改成了王,黃中模教授這樣的說法,似乎更加符合情理,諸位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