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上有很多薊馬,不想打農藥,我們有沒有好用的土辦法呢?

水稻害蟲在我國有幾百種,其中最為常見的有鑽蛀類的如二三化螟蟲,刺吸類的如稻飛蝨、葉蟬、薊馬,還有遷飛食葉類的縱卷葉螟等7大害蟲,由此可見,水稻薊馬對水稻生產的影響是不少的。那麼,水稻秧苗上有很多薊馬的時候,如果不用農藥,我們有沒有什麼好用的土辦法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

水稻秧上有很多薊馬,不想打農藥,我們有沒有好用的土辦法呢?


一、水稻薊馬發生的特性

1、水稻薊馬世代重疊。水稻薊馬生活週期比較短,發生的代數多,田間世代重疊嚴重,我國各稻區每年發生10-15代,在華南稻區發生可達20多代,能終年繁殖為害水稻。

2、水稻薊馬遷移擴散能力比較強。薊馬黑褐色蟲體很小(成蟲體長只有1.5毫米左右),能飛善跳,以成蟲在麥田或茭白等禾本科雜草處越冬,當水稻秧苗露青後,成蟲大量遷往稻秧上,在水稻秧田及分櫱期稻田繁殖危害。

3、水稻薊馬刺吸水稻葉片危害。薊馬以口器銼破水稻秧苗葉面,以成蟲或若蟲形態銼吸葉片汁液,造成葉尖兩邊向內卷折,引起葉片扭曲,葉鞘不能伸展,慢慢全葉捲縮枯黃,嚴重時枯死。

4、水稻薊馬晝伏夜出,喜溼畏光懼高溫。薊馬由於畏光(但對藍光感興趣),白天躲在縱卷的葉尖或葉心為害,早晚才爬出來活動。薊馬在氣溫20-25℃,相對溼度較大(陰雨天氣多)時,生長繁殖比較快,氣溫高於28℃對其生存就不利了。

水稻秧上有很多薊馬,不想打農藥,我們有沒有好用的土辦法呢?


二、水稻秧上有很多薊馬,不想用農藥,有沒有好用的土辦法?

1、水稻薊馬可以通過其視覺器官中的感光細胞對藍色光波產生感應,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趨光性。根據薊馬對藍色有較強的趨性,可以在稻秧上插上藍色粘蟲板,利用其粘性可粘住它從而殺死,達到防蟲的目的。

①每畝稻田可以懸掛25cm×40cm的藍板30塊左右,或25cm×20cm藍板35塊左右。誘捕時掛放的高度很重要,水稻在幼苗時,掛放的高度應高於幼苗10釐米左右。

②藍色粘板在害蟲較多時,可用幾塊誘蟲板串連在一起,一手提誘蟲板一手用小木棒振動秧苗,一邊振動,一邊走,這樣誘蟲板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就會被無數的害蟲沾滿。

水稻秧上有很多薊馬,不想打農藥,我們有沒有好用的土辦法呢?


2、鴨子食性雜,活動範圍大,我們利用這個特性,可以在水稻田裡養殖鴨子,消滅薊馬。

①稻田養鴨不僅能捕食稻田各種害蟲,如薊馬,減少對水稻的危害,降低農藥的成本,還能生產出無公害的大米和鴨肉。如鴨糞肥田,能促進水稻生長,每畝節約水稻種植的化肥成本約50元左右,水稻增產而增收30元左右。經濟、生態效益顯著。

②為了避免鴨子吃秧苗和壓苗,可選用體型較小的鴨進行稻田養殖,或選擇野鴨和家鴨的雜交種,養殖效果更好。在插秧10天左右,秧苗成活後,即可將1-2周齡的雛鴨放入稻田養殖,無論白天和夜晚,鴨一直生活在稻田中(鴨子喜食稻穗,在水稻抽穗時應及時將鴨從稻田裡收回)。

③早期栽秧時每畝稻田放養8只左右雛鴨,後期每畝稻田放養10只左右。

水稻秧上有很多薊馬,不想打農藥,我們有沒有好用的土辦法呢?


農村在種植水稻時,往往會發生纓翅目薊馬科害蟲的稻薊馬,會對田間水稻的葉尖造成彎曲,對水稻的生產會造成嚴重的損失。當薊馬危害時,我們可以使用藍光粘蟲板和稻田養鴨等環保土辦法來加以控制,也可與其他綜合防治措施配合使用,更能有效控制薊馬的危害。你覺得對嗎?點擊關注幸福年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