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行業的規模效應與領先者效應

碳纖維行業的規模效應與領先者效應

按照理論分析,碳纖維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在總成本中的比例為30%~50%,但是如果生產的產量不足或者研發成本的攤銷過大,則製造成本在總成本中的比例將大幅度擴大,導致總成本大幅度膨脹。

2016 年,光威復材碳纖維銷量為56噸,收入為2億元,碳纖維銷售均價3670元每千克。由於光威復材2016年的收入主要來自T300,那麼可以認為T300銷售均價為3670元每千克。

2016 年,中簡科技碳纖維銷售均價為2900元每千克。由於中簡科技2016年的收入主要來自T700,那麼可以認為T700銷售均價為2900元每千克。

對比日本東麗的同類產品,東麗T300B-3K級碳纖維的售價約為800元/千克,東麗T700-12K級碳纖維的售價約為150元/千克,日本東麗碳纖維的售價大幅度低於國產產品,成本也大幅度低於國產產品。

造成這個巨大成本差異的主要原因就是規模效應與領先者效應。

東麗產線的產能大,生產量高,規模效應大幅度降低了設備折舊在總成本中的比例;東麗的技術研發早,攤銷時間長,領先者效應大幅度降低了研發成本攤銷在總成本中的比例。這些原因導致了東麗產品的成本大幅度低於新興碳纖維企業,先發者相對後來者的競爭力優勢非常明顯。

按照理論,碳纖維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在總成本中的比例為30%~50%,但根據國產碳纖維龍頭光威復材的財務數據,其原材料成本(各家碳纖維企業在原材料成本絕對量上的差距並不會太大)在總成本中的比例僅為10%,製造費用比例卻高達80%,高企的設備折舊與研發成本攤銷大幅度推高了製造費用。

所以,對於光威復材這類新興碳纖維企業來說,隨著生產規模擴大,成本是會迅速降低的。2014年至2016年,光威復材碳纖維產量從60噸增至190噸,成本從1700元每千克降至590元每千克。2017年,碳纖維產量提高至490噸,成本進一步降至350元每千克。成本的降低與有效產能的擴大強烈正相關。

因此,對於碳纖維企業來說,進入行業的時間早晚與有效產能的擴張速度,非常重要。

如果相對同類競爭性企業,能迅速建立起優勢的規模產能,那麼競爭優勢就可以一直保持下去,比競爭對手更快地達到盈虧平衡點;而如果同類型競爭性企業都已經建立了規模產能,後面的企業再要追趕,困難是非常大的,除非擁有更好的技術,或者更優勢的規模的產品,否則可能會被領先企業一直壓住,而長期處於虧損。

在當前中國碳纖維產能2.6萬噸,開工率僅為35%的情況下,還未建立起優勢產能的公司要不要再進入碳纖維這個行業,是值得嚴肅思考的問題。特別是對那些因為種種原因,已經嚴重延誤了產能建立時間的公司來說,這一問題更需要嚴肅思考。

如果後來者相對中復神鷹、江蘇恆神、光威復材、中簡科技、吉林石化、上海石化這些先發者,並沒有及時建立起技術優勢或者產能優勢,那麼後來者應該理性地考慮撤出碳纖維相關投資,不要再輕率地進入碳纖維這個投資回收非常慢非常難的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