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可以回答“小朋友的很多問號”

最近,一句歌詞“小朋友,你是否很多問號”在網上特別火,網友們瘋狂玩梗,對於各種搞不清楚的事情都可以來上這麼一句,還自帶搞笑“buff”。生活中我們常常碰到許多令人摸不著頭腦的事情,一臉茫然的我們,除了問出這搞笑的一句外,其實還可以嘗試在書中尋找答案。

楊絳先生有一句話叫做:“你迷茫的原因在於讀書太少而想的太多。”正值全民閱讀日和第25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時,與當下網絡流行語結合,細細品讀,似乎有了不一樣的含義:閱讀好像真的可以回答“小朋友”的很多問號。

“小朋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問號?這好像是為人父母者面對“十萬個為什麼”的好奇寶寶時,束手無策之下才會有的困惑。其實不然,我們每個人都是“小朋友”,在曲折的生命裡、在劇變的時代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時時刻刻地產生許許多多的問號。出生時面對未知的世界會有問號,長大後面對平淡的生活依然會有問號;年輕時面對暗戀的惆悵會有問號,年老後面對消失的老伴依然會有問號;入職時面對兩難的抉擇會有問號,退休後面對空閒的不適依然會有問號;戰爭時面對連天的炮火會有問號,和平後面對高昂的房價依然會有問號……可見,在生活和時代面前,我們都是懵懂無知的“小朋友”,會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問號。

“小朋友”一旦有了問號,不知道怎麼去解決,就會處處碰壁,次次試錯,等到被摔打得渾身鮮血淋漓時,才“試”到了那麼一條似乎不正確但是勉強能走下去的路。跌跌撞撞的他卻不知道有一個很輕鬆就能回答他大部分問號的方法,那便是讀書。

讀書為什麼會回答“小朋友”的許多問號?不是因為書中有“黃金屋”“千鍾粟”,通過讀書考取功名這樣帶著功利性地讀,而是因為書中有許多人和事的答案,讀懂了書,就解決了問號;也是因為書中有人生的道理,讀懂了書,會活得更通透。有這麼一種說法:長期閱讀的人在生活中很明顯,公眾場合偏於安靜,發言時直戳重點,邏輯清晰;做起事情專注度高,不會大聲吵鬧;學習能力強,接受新事物更快。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這樣的人,那麼不管面對人生中怎樣的命蹇時乖,我們都能“一蓑煙雨任平生”;不管面對時代下怎樣的風雲變幻,我們都能“會當擊水三千里”。

“小朋友”的很多問號,需要“小朋友”自己在書中尋找答案。而在全民閱讀日和世界讀書日來臨的當下,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這樣妙不可言的境界。(靳名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