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大戰,是“真繁榮”還是“假繁榮”?

在全民全行業直播的風口上,家居企業從2月初開始,包括公司總裁、門店導購員、設計師等在內,或品牌與品牌聯合營銷、或廠商抱團發力,鋪天蓋地的線上直播席捲了泛家居行業人士的朋友圈,直播成了疫情期間重要的營銷渠道創新方向。


直播大戰,是“真繁榮”還是“假繁榮”?


//家居直播大戰,暴露“虛假繁榮”//


疫情下,為自救,幾乎所有家居品牌都在用“直播”搶市場、創營收,家居直播逐漸成為整個行業的常態化營銷方式,但同時也暴露出行業“虛假繁榮”的問題。


家居建材直播帶貨似乎也是一場大比拼,你一次簽單1萬元,我就籤5萬元,他就籤10萬元;你一次直播有100萬人收看,我就有500萬人,他就有1000萬人,真是‘人有多大膽,企有多大產’,這是商業的虛熱。”


一位從業多年的資深家居人士表示,銷售業績問題可能出在第三方。“虛報數字應該不是品牌商的本意,大家都是做了多年的品牌,都不願意吹牛,但是如果第三方直播業績按單收費,可能會把大單拆分成幾個小單。”


其實,家居行業虛假繁榮、虛報業績的現象一直存在,並不是現在才有的現象。“近幾年家居行業整體不景氣,但是你一問,家家都說自己業績有增長,日子過得不錯,真實情況只有自己心裡清楚。”


直播大戰,是“真繁榮”還是“假繁榮”?


//家居直播存痛點,服務體驗需深耕//


相比其他如農產品、服裝等行業,家居具有消費低頻(五六年以上,甚至更高)、客單價高(數千元甚至上萬元,幾十萬元)、專業性強(涉及到專業設計、風格搭配、保修維護)等特殊行業屬性。


由此帶來的是,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對家居產品瞭解過程長、購買決策慢、下單場景多,對支付安全和安裝專業度的要求更高,這也是家居線上直播的痛點。


由於家居產品具有特殊性,消費者很難抱著“錢花得不多、試試看、主播不錯、先了解下”的心態消費,這也使得家居主播門檻較高。儘管家居直播當下火熱,但在較長時間裡,仍會出現家居主播人才缺乏的現實狀況。


此外,對於十分重視用戶體驗的家居行業來說,直播不僅要滿足帶貨的需求,實際還承載著增強品牌粘性、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等重要作用。而當下很多做直播的品牌,往往只關注到了直播的帶貨價值,忽視了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度洞察及對服務內容的深耕。


營銷渠道是獲客的前提,後續的產品質量、設計以及服務也應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加強信息化建設以及團隊運營管理,才能更好地藉助家居直播獲得市場空間。


實際上,直播帶貨只是短期的行為,它不是家居企業的核心目標,做好產品和服務才是。


所以,對於家居建材行業來說,直播是真繁榮,還是假泡沫,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杆秤!


直播大戰,是“真繁榮”還是“假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