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約派詞人你更欣賞哪一位?談談你的理由?

月語拂心


先說答案:晏殊。

葉嘉瑩先生說晏殊詞有一份理性在其中,這份理性就是對於愁緒的自我消解。

文壇領袖:婉約派代表作家

晏殊這一生大概寫了一萬首詞,但留下來的卻只有可憐的136首,全都收集在了《珠玉詞》中。

珠玉這樣美好的詞來形容晏殊的作品再好不過。他自己就是個溫潤如玉的人,這些特點反映在他的作品上,就形成了“哀而不傷”的典雅感。

他的這種典雅感不是高冷的,而是充滿生命力的溫熱。

他的這種溫熱,好似春風盪開的漣漪,一圈圈慢悠悠撫進你的心絃。總是那麼恰到好處不急不緩,像是薰香飄過留下無盡的回味。

浣溪沙

宋 晏殊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闌干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有宋一代的文學必以詞稱頌,宋詞簡單來分有豪放婉約,以篇幅分有小令慢詞。

晏殊顯而易見是婉約派,寫的都是小令。所謂小令就是篇幅短用字少。就像詩中的絕句,常常是意在言外。

晏殊的小令,情感都是深藏於景物之中,需要我們用心摸索。

他的詞,不似李後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般直接熱烈,讓你讀之就能感受到作者強烈的內心。

晏殊的詞是一段綿長的琴音,要慢慢體會。

這首詞沒有名字,《浣溪沙》只是詞牌名。眾所周知,宋詞都是可以唱的,電視劇中的晏殊就是在雨中唱這首詞。

“小閣重簾有燕過”這一句最重要的景有兩處,一是重簾、二是燕過。重簾是說詞人現居的環境是幽閉的,燕過則點出現在是春季。

詞人晏殊居家中,凌空而來的燕子打破這股寧靜,敏感多情的晏殊眼光跟隨燕子而去,豈料那燕子飛的太快,忽然之間就了無蹤跡。他一眼望出去,看到的卻是“晚花紅片落庭莎”。

詞人看見燕飛,或許以為還是爛漫溫暖的春季。但是看得到這落滿地的碎花,才知道已是暮春。“庭莎”指的就是莎草,這個地方讀suo,一聲。晏殊有一句“小徑紅稀,芳郊綠遍”說的就是晚春初夏時紅花由多到少,綠草由少到多的變化。這裡的紅片落庭莎就是這個意思。

一年中美好的春季就要離去了,而我卻還沒有細細觀賞。於是晏殊起身來到簾外,想要在春逝之前再好好看看。但看到的卻是“曲闌干影入涼波”。

院中池邊的欄杆倒映在水中,這水是涼的,一如現在詞人的心一樣。因為還未來得及觀賞美麗的春天,所以心生涼意,已有淡淡的哀愁漸起。

這上闕的三句沒有一句正面說詞人的感情如何如何,但我們卻能從“燕過”“紅片”“莎草”“涼波”這些景物中體會到詞人淡淡愁緒。

這時一陣好風吹來,星星雨點打在荷葉之上。晏殊被這好風好雨喚醒了,一股自然的涼意油然而生。自己本就孤獨在家中,加上此情此景的襯托,詞人就倍感“酒醒人散得愁多”。

簾外之景清冷,簾內之人孤獨。

由景到情,由情到景,到可見詞人的哀愁。

但是詞人的哀愁卻是淡的,他沒有大肆渲染自己如何愁如何難過,只是將這股惜春愁意融進了自然景物之中。自然而然就達到了“哀而不傷”的典雅。

讀完這首詞後就如同喝了一杯香茶,杯中茶雖盡,但齒間卻依然留有淡淡茶香。

哲思:不如憐取眼前人

浣溪沙

宋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這首詞同樣是《浣溪沙》但是在情感比之剛剛那篇更具有哲理的韻味。

“一向”就是一晌,片刻一會兒的意思。“年光”年華中最精彩的那段時光。“有限身”有限的生命。詞的開頭就說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而人的一生中最精彩的時光更是短暫。對於古代的女子無非就是豆蔻年華那幾年,對於男子而言金榜題名洞房花燭。

“等閒”平常的意思。讓人絕望的是,離別是很容易的事,每日都會發生,我們生命中大多時光都在離別。所以普普通通的一次離別足以讓人“銷魂”。南北朝時的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離別很痛苦,所以酒桌之上你就不要推辭,我們該喝就喝,因為可能“西出陽關無故人”所以我勸你多喝一杯而不要拒絕。

“念遠”就是懷念遠行之人。“空”字很有意思,這說明作者知道“念遠”是沒用的。我懷念你,可是不是不會回來的。下句的“更”字也是如此,我懷念的春天逝去了就回不來了。作者知道這些,知道有些東西無法挽回,可他依然有著“念遠”“傷春”的感情,即便那是“空”是“更”。我覺得這很好理解,人身上就是有著情感說不清楚。比如我們看到街上的流浪貓狗自然而然會有一種憐惜的情感,看到弱者就會同情,不知道為什麼反正就是有。

晏殊知道“念遠”“傷春”沒有用,所以要“不如憐取眼前人”我在這裡悲傷有什麼用呢,不如及時行樂吧。晏殊在面對離別時的做法就是珍惜今天,記住昨天,迎接未來。

其實不只是面對離別,我們在面對人生中的困境時都應該抱有這樣的態度。


來者可追


自從殘唐五代花間派開創以來,經兩宋發展而為婉約派到達頂峰,隨後元摧殘而明覆興,滿清民國乃至近現代,宗之學之者俯拾皆是。大師以及超級大師在所多有。

唐溫韋起,五代李氏父子以及馮延巳,北宋大小晏、張歐柳周秦李賀等,後來元好問,陳子龍,納蘭性德盡皆各領風騷。而其中尤其以北宋時成就最高,各人名篇佳作甚多,高下難定,只能說後人各有所喜罷了。

婉約一派,作品可喜者很多,然而作為詞人,非要說更欣賞哪一位,那就是晏殊了。

晏殊,字同叔,江西臨川人,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累官秘書省正字,右諫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集賢相,以觀文相出知永興軍。死後贈臨淄公,諡元獻,後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稱,尤其擅長小令。風格婉麗、中有沉鬱,不流於輕浮,為當時詞壇所重。傳柳七拜見晏殊,晏不喜,問柳:俊彥作曲子麼?柳答:一如相公亦作曲子。晏回:殊雖作曲子,不曾道“綵線慵拈伴伊坐”,柳遂退。雖不喜柳,但又識才薦才,範文正,歐陽文忠,都是出自他的門下。

晏殊處在北宋發展最高峰的時段,一生顯貴,做過二十年太平宰相。作品旖旎歡愉中孕育著沉鬱悲慼。比起前面“花間”諸子,顯得青出於藍。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

這一聯對仗工切,音韻溫婉,出句傷春光之流逝,對句感懷舊之歸來。率為千古名句。

滿目山河空念遠,

落花風雨更傷春。

不如憐取眼前人。《浣溪沙》

以晏殊之身份,如此“念遠”“傷春”,筆力沉重,格調高健卻不失之溫婉,實乃晏殊詞中別出一格。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

這三句樸實無華,不做修飾,不見一字傷離卻道盡離別滋味。

一場愁夢酒醒時,

斜陽卻照深深院。《踏莎行》

好夢無愁卻因酒醒,斜陽返照庭院深深,一場暮春濃睡起,引卻淡淡哀愁。

無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

只有相思無盡處。

只這四句,道盡了人間相思苦,縱是天地有涯,相思也無盡頭。


梅苑俗客


柳詠一一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本篇是劉永的代表作,詞人在傾吐難以割捨的離緒時,也發抒了他終身失意的感慨。作者遊學京都,曾出入歌樓舞榭,由於他精通音律,教坊樂工每有新的曲譜,便請他填詞。他曾自豪他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還說:"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宋仁宗看了他這首《鶴沖天》,認為他品質惡劣,不讓他中進士,反而挖苦說:"此人風前月下,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詞!"從此劉永一生不得志。他窮愁潦倒,傳說死後無錢下葬,還是妓女們出錢合夥兒把他收葬的。

不難看出,這首詞融進了他的不幸遭遇,反映了他不得不離開京師遠走他鄉時的抑鬱心情,包括心靈上失去慰藉時的痛苦。

這首詞之所以成為名篇,主要還在於它的藝術性。首先是它善於鋪敘。這首詞是長調,這首詞采取由外到內,由近及遠的藝術手法,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天然渾成,不露痕跡。

劉永他具有組織長篇的才能再加終生填詞,經驗豐富,技巧純熟,能夠"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