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書時長19.69分鐘,你達標了嗎?

文 | 陳墨

據中宣部印刷發行局調研組的統計,參與抽樣調查的1021家實體書店中,有926家暫停營業,佔比達90.7%。有業內人士認為,出版機構與實體書店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 ,數字閱讀時代的到來。

每天讀書時長19.69分鐘,你達標了嗎?

(這是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拍攝的南澳州州立圖書館。新華社 呂薇 / 圖)

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

自1999年起,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已持續開展了十七次,4月20日,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發佈。

我國成年人人均每天讀書時長為19.69分鐘,其中紙質讀物的閱讀量、閱讀時長都有所下降,但數字閱讀與前幾年相比,依然呈增長之勢。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長為100.41分鐘,比2018年增加了15.54分鐘;人均每天互聯網接觸時長為66.05分鐘,比2018年增加了0.93分鐘;人均每天電子閱讀器閱讀時長為10.70分鐘,與2018年持平;人均每天接觸Pad的時長為9.63分鐘,較2018年減少了1.47分鐘。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近四成成年人認為自己閱讀量少,人們對於全民閱讀活動依然有較高需求。

實體書業:謀求破局

數字閱讀時代到來,實體書店和出版機構都受到影響。年初意外的疫情,更是為其蒙上陰影

根據中金易雲大數據平臺監測的數據,一季度全國圖書市場銷售碼洋36.5億元,同比下降29.16%;其中線上零售碼洋24.5億元,同比下降19.53%;實體書店線下零售5.1億元,受年初疫情衝擊最為嚴重同比下降53.71%;館配和團購市場也同比下降三成左右。

另據中宣部印刷發行局調研組的統計,參與抽樣調查的1021家實體書店中,有926家暫停營業,佔比達90.7%。停業期間,許多中小型書店尤其是民營書店,高額的店面租金、管理費用和員工薪酬讓停業期間的書店不堪重負,同時又產生了圖書積壓、物流不暢、庫房封庫、貨款賒欠等一系列問題。即使逐步恢復營業,短期內的經營預期恐怕也要低於往年。

而實體書店作為出版機構線下渠道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實體書店停業以及書籍銷量大幅削減,也直接影響了出版機構的銷售。

同時,疫情影響下,包括印刷和儲運企業等復工節奏不一,各個環節銜接也會有時間差,出版機構的生產和發貨受到極大限制。一方面是供應不足,一方面是需求萎縮,整個行業的節奏被打亂,受到疫情衝擊在所難免,利潤將明顯下滑,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有業內人士認為,出版機構與實體書店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每天讀書時長19.69分鐘,你達標了嗎?

(2020年4月18日,讀者在一書店讀書。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 圖)

數字浪潮:行業賦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季度全國圖書市場銷售統計,有一個重要的數據。

圖書零售市場的線上零售與線下零售的碼洋佔比情況,由2019年一季度的73.57%比26.43%,變化至本年一季度的82.87%比17.13%,這意味著,實體書店的市場份額在本年一季度進一步萎縮。

雖然實體書店的價值不可取代,但線上銷售趨勢不可擋。圖書行業要自救,要緊緊抓住“線上”這個牛鼻子:讀者在哪裡,它們的服務就跟到哪裡;讀者的習慣是什麼,它們的服務就去滿足讀者的需求。

而時下讀者閱讀行為的一大變化是,數字閱讀成為浪潮。根據最新發布的“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的綜合閱讀率為81.1%,較2018年的80.8%提升了0.3個百分點。其中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接觸率為79.3%,較2018年的76.2%上升了3.1個百分點。青壯年尤其喜愛選擇數字閱讀,數字閱讀人群中,近八成為18歲至49歲人群。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指出,數字化閱讀的發展,提升了國民綜合閱讀率和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使得整體閱讀人群持續增加。截至2020年2月,今日頭條上讀書內容為1864萬條,總閱讀量超5701億。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數字閱讀浪潮中,短視頻“閱讀”也成為一種新興的閱讀方式。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最新統計顯示,短視頻用戶規模已突破6.48億。截至2020年1月5日,抖音日活躍用戶數已突破4億。截至2020年2月,抖音上讀書短視頻數量為973萬個,累計播放量超2255億。

關於“閱讀”的定義也有了新的變化,它不只是閱讀紙質書或者電子書,觀看綜合人文性、普及性和趣味性的圖書短視頻,或者觀看圖書誦讀與講解的短視頻,也是閱讀的一種形式。

因此在不久前,抖音、今日頭條、番茄小說聯合人民日報新媒體、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大學出版社、長江新世紀、東方出版社、果麥文化、華文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現代出版社、新經典、新星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等文化機構啟動“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

“都來讀書”持續邀請作家、資深圖書編輯、文化文藝名人擔任“領讀人”,以抖音短視頻或微頭條、頭條號文章的形式,發佈讀書建議、讀書感悟。其旨在利用抖音、今日頭條等大眾信息工具,服務全民閱讀,號召大家都來讀書,感悟書中樂趣,豐富精神世界。

這是國內權威文化和出版機構,與互聯網公司的一次融合發展的大膽嘗試,是“舊”體制、內容與“新”方式、渠道的結合,讓人人都可隨時隨地閱讀、交流、分享,為“全民閱讀”添磚加瓦。

對於出版機構而言,這既是社會責任的一種承擔,也是利用數字閱讀浪潮為本行業賦能,助力於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創新。

比如當讀者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出版機構的營銷也必須全面向線上轉移。讀者在哪裡,營銷的風向就在哪裡。出版機構在抖音上讀書,其實也是一種“線上自我推廣”。通過生動有趣的“在線讀書”,可以增進出版社與讀者的彼此信任、提升品牌效應、增強讀者黏性、鎖定目標讀者,實現導流和引流,較大地提高了宣傳效率。並且,通過線上互動交流,使讀者對圖書有了初步瞭解,進而提高了銷售效率。

每天讀書時長19.69分鐘,你達標了嗎?

(這是一家“電子書咖”。IC photo / 圖)

“雲賣書”:圖書新機遇

可以看到的是,近一兩年,直播帶貨如火如荼。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線直播行業用戶規模達5.04億人,增長率為10.6%,2020年用戶規模預計將達5.26億人。而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9000億元。

各行各業都加入“直播賣貨”行列。雲逛街、雲蹦迪、雲健身、雲賣房、雲音樂會等新形態不斷出現。同時也越來越多大咖成為“帶貨人”。4月1日晚,羅永浩的抖音直播賣貨,近5000萬人圍觀,銷售額1.1億元。

萬物均可“雲賣貨”,圖書亦然。當“線下”受阻,出版機構和實體書店“線上”服務卻開拓出更廣闊的空間,比如通過“雲”閱讀、“雲”分享的線上的讀書會,以及“雲”賣書等形式抵達讀者。這有助於提升圖書銷量,進行品牌宣傳。越來越多機構通過抖音等平臺直播賣書,並有不錯的轉化率。

由此可見,圖書行業雖面臨危機,但“危”與“機”從來都是並存的。當危機不可避免時,圖書行業與其自怨自艾、自我放棄,毋寧轉變思路、尋找生機。《道德經》有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如果只看到“危”,而看不到其中孕育的“機”,就會失去轉型與創新的“窗口期”。相反,從“危”中尋找“機”,就能變不利為有利。

疫情意外到來進一步加速了數字閱讀的趨勢,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今日頭條等信息平臺已然成為新的書籍載體,“都來讀書”這樣的計劃正成為“全民讀書”的良好實踐。圖書行業可抓住這一浪潮,利用短視頻、直播等為自身賦能,實現數字化轉型,提升抗風險能力,在數字閱讀時代重新找到不可取代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