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刃上的舞者,技術和裝備的完美結合,蘇-27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

如果說戰鬥機的氣動性是一個人的身法,那導彈可以說是一個人的拳頭,一個人的身法再好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拳頭是無法擊敗敵人的,哪怕敵人連他的衣角也摸不到,前文我們提起過蘇-27側衛戰鬥機的尺寸很大,同時為了保證氣動性側衛的機翼設計的很大,這就導致了側衛戰鬥機可以擁有多達12個的導彈掛架,空戰和陸戰有個共同點是不是每發彈藥都能可以建立理想的戰果,此時在保證自身的安全下彈藥攜帶量大的那一方明顯勝算會更大一些,託中央升力體結構的福,蘇27機腹也可以掛載一定數量的導彈,尤其是冷戰時期超視距空戰還不是很成熟,多數情況下需要近身格鬥,在這種情況下彈藥的數量顯得格外重要。除了導彈外,蘇-27所搭載的GSh-30-1型的30毫米機炮也是一個優點和缺點都非常明顯的武器。這個型號的機炮的重量是同口徑機炮中最輕的,其全背重量只有43.5公斤,之所以這麼輕是因為該機炮所採用的是一種超輕量型的材料,其帶來了超輕的重量的弊端是這種材料使其壽命大減。同時,由於該機炮還配備了激光測距系統,其精確度極佳。


刀刃上的舞者,技術和裝備的完美結合,蘇-27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

上圖為側衛的掛載示意圖。

側衛的蓋子

側衛是一架空重高達16000千克,機長約21米的重型殲擊機,這麼一個龐然大物,內部零件的複雜程度是無法想象的,越是複雜的設計就越是難以維修,總不能每次只壞了一個部分卻要拆掉整架飛機,這樣的做法是不現實的,美軍採用的方法是在可以開口的部分儘量將易損耗零件裝在易於維修的位置,同時由於美軍在電子領域的領先,美國的戰鬥機內部更多的是電線和芯片,而蘇聯的戰鬥機則機械部分偏多,側衛也是如此,為了便於日常的維修和保養,在機身上設置了很多可以打開的蓋子。如下圖

刀刃上的舞者,技術和裝備的完美結合,蘇-27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

圖為正在進行日常保養的蘇-27戰鬥機,可以看見機身處有很多的蓋子。

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

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發生在巴黎航展事件之前之前,因為側衛戰鬥機在當時還沒有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所以還屬於一種很神秘的戰機。這次事件的起因是由於一架隸屬於挪威空軍第333飛行中隊的P-3B反潛巡邏機在1987年9月13日在巴倫支海再三的進行挑釁。

當時蘇軍在巴倫支海有一支艦隊正在航行,P3B反潛機就是奔著這支艦隊去的,據後來的報道說這架反潛機本來是在蘇聯領海的附近進行迴聲探測,即搜索潛艇的行為,搜索過程中一不小心就闖入了蘇聯的領空。反潛機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反潛艇的飛機,而潛艇的行蹤在各國之中都是不允許洩漏的,在他國海域進行迴聲探測無異於羞辱,尤其是當時是冷戰時期,每一艘核潛艇位置的暴露都意味著蘇聯方面將會被動一分。

刀刃上的舞者,技術和裝備的完美結合,蘇-27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

p3反潛巡邏機

P3反潛機就這樣大搖大擺的闖入蘇聯領空,並且很快就被蘇聯的警戒雷達所發現,並派第19防空軍第941聯隊第二中隊的瓦西里·辛巴大尉駕駛36號蘇-27起飛前往事發空域攔截驅逐,在蘇-27發現這架反潛機後很快就從它的左後方衝了上來,兩架飛機的距離拉近後,蘇-27飛行員憑藉著側衛的優秀性能和對自己飛行技術的極度自信不斷迫近正在蘇聯領空不緊不慢執行任務的P3反潛機,兩架飛機距離最近時不過兩米,甚至由於距離過近雙方的飛行員都只能看見彼此飛機的一部分,不過由於這種逼迫對方飛機強行轉向的操作P3反潛機的機組成員顯然誰都沒有在乎,在摩擦不斷的冷戰中這隻能算是小意思。蘇-27的飛行員顯然意識到了這樣的行為並不能逼迫p3反潛機轉向,於是它飛離了這架反潛機並進行了第二次的驅逐行動,折回來的蘇-27明顯想用更加有效的方法來驅逐這個不速之客,蘇-27的飛行員在接近反潛機後利用兩臺大功率發動機所產生的強大噴射氣流來擾亂反潛機附近的氣流使其變為極難操控,這招的效果也是非常的好,反潛機在蘇-27極速略過後幾乎處於失控狀態,在蘇-27再次迫近的時候反潛機減速並示意蘇27的飛行員自己即將離開。

刀刃上的舞者,技術和裝備的完美結合,蘇-27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

圖為飛行員冰冷的眼神

然而狡猾的反潛機並沒有真的返回機場,而是繞了一圈抱著測試和採集這種新型戰機數據的心理又一次折了回來。這一舉動徹底的激怒了駕駛蘇-27的蘇聯飛行員,這是蘇-27第三次出現在反潛機的視野中,這次蘇-27的飛行員打算動真格的了,沒有多餘的警告和動作,它直接在反潛機的螺旋槳引擎處調整好位置後猛然加力,側衛強大的兩隻發動機瞬間爆發出絢麗的藍色火焰以極高的速度吼叫著衝向前方,駕駛蘇-27的飛行員技術十分的高超,他完美的將駕駛艙避開了正在工作的螺旋槳發動機用左側的垂尾像一把鋒利的刀一樣在外科手術般的精準下在反潛機最右側的發動機下面劃了過去,機艙內馬上就聽見了正在高速旋轉的螺旋槳被打斷的聲音,造成了它的右發馬上停車,好巧不巧的是其中一片螺旋槳斷葉插進了反潛機的機身,反潛機的高度在一分鐘內迅速由4500米掉落至1000餘米,直到墜海的前一刻才勉強控制住飛機,而蘇-27在得手後立刻返回了機場,被打傷的反潛機在高度掉落時呼叫了救援,在返航途中才得到了兩架F16的護衛。這就是奠定了蘇-27赫赫威名的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

刀刃上的舞者,技術和裝備的完美結合,蘇-27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

圖為蘇27正在逼近p3反潛機

在事件發生後蘇聯和西方國家各執一詞,蘇聯方面稱這是一場意外事故,並將蘇-27的36號戰術編號改為38號,同時對外宣佈沒有該機。而西方國家則宣稱這是有預謀的報復,當然,蘇聯當局不會承認有這樣的一架飛機的。

蘇聯當局在手術刀事件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將該蘇-27處於封存狀態,當它再次重見天日的時候俄羅斯已經取代了蘇聯,它的老夥計辛巴爾上尉也在一場飛行事故中殉職。辛巴爾上尉將飛機飛回基地以後並沒有得到任何的獎賞和晉升,反而得到了停飛處分並調離原單位的處罰。事實上這並不是像西方媒體所說的那樣飛行員憑藉優秀的駕駛技術和先進的戰機故意切割反潛機的發動機,從蘇聯對該飛行員的處理決定就能看出這只是由蘇聯飛行員判斷不足加上操作失誤而導致的意外,然而軍人都是熱血的,在反潛機這樣的羞辱之下做出什麼樣的舉動都不足為奇,隨著辛巴爾上尉的殉職,其本意也就不得而知了。

總結

蘇-27是一架蘇聯在冷戰時期歷經波折才研製出來的一款戰機,在它還沒有亮相時就已經通過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初露崢嶸了,首次在大眾面前亮相便技驚四座,在它服役期間蘇-27憑藉著優秀的氣動佈局可以和王座上的F15一較高下,可以說蘇27的出現不僅給蘇聯帶來了一系列的機型,也挽救了蘇霍伊設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