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五措施築牢農業產業扶貧成果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陳鬱 報道)2020年,我省農業農村部門以抓特色優勢、強利益聯結、強科技服務、美人居環境、借協作助力五大措施促進全省農村牧區形成脫貧成果持續鞏固、脫貧質量全面提升、脫貧群眾穩定增收、脫貧鄉村全面振興的良好局面。

抓特色優勢,發展犛牛青稞產業。繼續推進《犛牛青稞三年行動計劃》,健全犛牛良種繁育體系,實施犛牛博物館、犛牛文化主題公園建設項目,打造犛牛產業示範園5個,打造犛牛全產業鏈。制定犛牛生產與加工標準,打造“世界犛牛之都”品牌。全省集中精力發展110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發展犛牛產業,平均每個合作社帶動貧困戶超過24戶,貧困戶人均收入超過4200元,2015年精準扶貧以來扶累計脫貧人數超過1400多戶;龍頭企業和園區等通過犛牛產業帶動,實現脫貧人口超過2100多戶,脫貧人口1萬多人,貧困戶通過股份合作實現了長期穩定脫貧。加快青稞優質新品種選育,繁育青稞良種6萬畝,建成年運營2萬噸以上青稞食品加工生產線5條。2018年起,投資7700萬元扶持青稞產業發展,項目圍繞青稞產業發展,建立了“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機制,直接帶動種植農戶1000戶4000人以上,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通過青稞產業的收購、加工、運輸、銷售、服務等環節間接帶動當地農戶3000戶1萬人左右,通過政府對青稞產業扶持,對於輻射帶動貧困地區農牧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強利益聯結,提升主體帶貧能力。認定一批省級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認定10家省級農牧業產業化聯合體,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帶動產業發展、帶動農牧民就業、帶動貧困戶脫貧。推進農牧民合作社質量提升和規範化建設試點。持續深化農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行動。全省現已擁有國家級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家,省級50家,帶動農牧戶50.6萬戶,涉及犛牛、藏羊產業的合作組織千餘家。全省在工商部門登記農牧部門備案的16387家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50餘萬戶,其中貧困戶佔5%左右。涉及到農、林、牧、漁、服務業等各個產業,輻射到生產、加工、貯藏、運銷等各個環節,涵蓋糧油薯、肉蛋奶、果蔬魚等農畜產品生產,並逐步擴展到農機、民間工藝、旅遊休閒農牧業等多領域。

強科技服務,推動生產營銷進檔。落實農技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督導技術專家開展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和服務,每縣每種特色產業設置2-3名技術專家,確定產業技術專家397名,每位技術專家每年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不少於2次;推進高素質農牧民培訓工作,年培訓農牧民15234人次。加大農牧業科技創新三級平臺向貧困地區服務力度,推進綠色高效生產技術推廣,全省10個農牧業科技創新三級平臺先後研發了藏羊高效養殖技術,旱作農區蠶豆覆膜栽培技術,選育了糧草雙高青稞新品種崑崙14號、15號,培育出“青雜15號”春油菜、“阿什旦”“雪多”犛牛新品種,推廣犛牛藏羊高效養殖、青薯9號、蠶豆混播等綠色高效生產技術10項以上。加大產銷對接服務力度,先後組織28個縣57家企業參加了在北京市和甘肅臨夏州“三區三州”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專場活動,達成了2.17億元採購意向。組織11家深度貧困縣企業和合作社參加了第二十屆“青洽會”,現場銷售額達14.7萬元。3家企業參加漁業扶貧產銷對接活動,簽約意向1500萬元。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與寧波鴻煦投資管理合夥企業簽訂冷水魚加工項目,項目投資金額為6000萬元。

美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推動農牧區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試點,力爭創建一個示範縣。摸清農村改廁底數,科學選擇改廁模式,分層次分類別推進。探索適合高原和農村牧區的生活汙水治理技術和模式,推廣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汙水處理技術。紮實推進以“三清一改治六亂”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清潔專項行動。在大通、互助兩縣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推進生活垃圾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截至目前,已建成農牧民廁所38896座,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達80%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77%,農田殘膜回收率89%。4015個村莊和遊牧民定居點配置垃圾收集、轉運設施,佔96.8%;90%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420餘個村莊生活汙水得到治理,佔10.13%。

借協作助力,深化農牧產業發展。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做好新形勢下支援幫扶合作交流工作的意見》精神,爭取農業農村部在政策扶持、資金投入、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有所突破。發揮北京“青海之窗”、南京“青貨”營銷店、嘉興枸杞一條街等實體展銷作用,實施“千牛萬羊”入魯工程、“雪域果洛”品牌打造、天津果品蔬菜推廣、設施蔬菜“飛地”建設等。推進幹部雙向掛職鍛鍊、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和技術推廣單位、科研院所、農牧業企業技術合作等,推動支援幫扶合作交流上新臺階。2019年落實中央財政支農資金1.06億元,重點用於澤庫縣、河南縣、囊謙縣以及曲麻萊縣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2019年落實省級“糧改飼”資金7281萬元,在全省2市4州25個縣(市)完成飼草種植面積60.39萬畝,有效緩解了天然草場放牧壓力。配合中國農科院與我省“三區三州”12個縣進行了幫扶對接,科技幫扶工作已陸續展開。組織開展了第三屆農業援青成果暨經驗交流現場觀摩活動,參觀了援青成果、交流了援青經驗、完善了合作機制、深化了部門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