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瘋子宋偉清

文化瘋子宋偉清

他 是

宋偉清

Song

WQ

再次見到宋偉清,已是時隔三年的2018年之春。還是那件橙色T恤汗衫、那頂深色棒球帽,只是被洗得泛白褪色的領口明顯透露著歲月的艱辛;還是不變的滄桑,一如既往的孤獨,配著黝黑的膚色印證了他這些年暴走的匆忙;還是談笑風生的爽朗、鏗鏘有力的自信,舉手投足間彰顯著其對文化、對傳統的精心守護。

初識宋偉清時,他自己選擇了傾家蕩產,從千萬商人淪為一車一情懷的租房客,再見宋偉清,他只是一個借宿友家的淪落人,因為他最後的值錢資產,也為了實踐情懷而被賣掉,至此,他真的一無所有。

賣掉車的宋偉清,從此靠腳走天下,這些年,他走過了全國近萬個村落,從大涼山到西柏坡,從貴州到北京,幾個長征路下來,他嚐遍了行程的艱辛,不過在宋偉清看來,比徒步更為艱辛的,是他發現人們對傳統村落保護意識淡薄,對歷史文化遺產認識不足,在拆舊建新的過程中功利心理嚴重……但是他堅信,自己心中的傳承夢、鄉村夢一定能實現。

初識 | 從文化瘋子到孤家寡人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祥地,文壇賢能輩出,兩千多年以來,依河而建的街道建築、前巷後河的格局使得蘇州古城以“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而名聞天下。明清兩代,姑蘇老城繁華至極,閶門商業街區是全國最繁華、最有名的商業街區,能工巧匠們開設的箍桶店、銀匠店、食品作坊繁華了整個蘇州城,也豐富了我們的經濟文化史料。

在宋偉清眼裡,當年的姑蘇繁華盛景並未被很好地保存下來,一向反對“千城一面”格局的他,耗時9個月打造出一座迷你版的明清蘇州城。該城以“匠門”為界,分為城外和城內兩部分。對蘇州文化稍有些瞭解的人都知道,“匠門”也就是現在的“相門”,由於闔閭使干將在此鑄劍,而干將是個工匠,所以這個門最早叫“匠門”。

時光旅夢人繞城一圈,青石板路兩旁分別藏著親切的農家小院,含有唐伯虎真跡“準提祠”三個字的唐寅祠堂,其中古樸的灶臺、天井、戲臺、迴廊,無一不讓人嘖嘖稱奇。再往前走,還能領略到姑蘇城郊外的淳樸民風。

宋偉清介紹說,地下建城較地上相比,施工難度及建造成本均翻了幾番,為了打造這座城池,他賣掉了新區的工廠,略算一下,打造這座城池花費了400多萬元。縱然是身價數千萬的老闆,把這麼多錢投在完全看不到收益的事業上,宋偉清的家人無論如何也無法理解,但是宋偉清義無反顧,堅守在守護傳統文化的道路上。在親友的反對與對傳統文化熱愛的激烈博弈中,宋偉清主動選擇成為孤家寡人,他淨身出戶,只把精神財富寄存在自己的出租屋內。

作為一個愛家的男人,剛淪落為孤家寡人那幾年,宋偉清時常也會唏噓感慨,2013年、2014年朋友小聚時,他也會略帶感傷地和文藝君講一講家裡的故事。為了掩飾和忘記心中的痛苦,他把更多的經歷放在對傳統文化的守護上,“我早就決定好了,要一根筋走到底。”

廢墟與藏品,也講天時地利人和

宋偉清是土生土長的“老蘇州”,從小生長在蘇州老街巷的他,對吳文化情有獨鍾,也一直致力於吳文化的研究和傳播。在目睹了古城的拆遷與改造後,宋偉清認為一些蘇州元素正逐漸流失他鄉,這讓他深感痛心。“我目睹了一些來蘇州大批量收購中國傳統老物什的美國、日本人,說要帶回國做紀念,這件事情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蘇州文化是蘇州的,是中國的,老物件怎能都被老外買走?”

為此,喜愛收藏的宋偉清開始大批量收購被人閒置、甚至丟棄的“廢品”,在他眼中,這些“廢品”是家鄉文化的根脈。時光旅夢人在地下古城中看到近一百個木桶,工作人員說,這些木桶都是蘇州老城區拆遷時,居民準備遺棄的,但最終被宋偉清像寶貝一樣捧了回來。“這樣的木桶,我們有7萬多個。”2013年的宋偉清,已擁有10萬件藏品。地下城池的工作人員說,由於面積侷限,該地下城所展示的藏品只是宋偉清所有收藏中的冰山一角。

去年蘇州閶門修建城牆時,宋偉清捐出了其收藏的2525塊古城門磚,以紀念蘇州建成2525年。他略帶激動地告訴時光旅夢人,“那批磚本已被賣到上海了,後來聽說蘇州要修建古城牆,我立刻前往當地,高價再次收回,捐獻給了我的故鄉。”

三百六十行,搶救靈動的傳承

單單復活明清姑蘇城池還不夠,一心致力於傳承姑蘇文化的宋偉清還去民間拜訪了眾多能工巧匠,他們多是一些花甲、古稀老人,擅長箍桶、打鐵等日漸失傳的民俗工藝。

在宋偉清的心裡,吳文化正因為有了這些可以代代相傳的技藝元素,才更加靈動。“如今學習這些技藝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因此想將這些老師傅們請來,一是想展示姑蘇博大的民俗文化,其次也想讓他們培養一批學徒,以繼承這些難得的手藝。”

就這樣,他的新公司——三百六十行誕生了,他跑遍全國尋訪到一千餘位傳統手藝人,並時不時把他們請到蘇州來,在斜塘老街等地租房布展,讓他們的技藝為人所知,年輕一點的手藝人,他乾脆聘請到自己的公司,用心打造一件件傳統物件、工藝品。

為了將原生態的傳承之美記錄下來,宋偉清也請來很多媒體朋友、高校志願者,用圖片、文字、影像等方式完整地記錄高齡手藝人的工藝。“很多傳承人年紀都很大了,我用這種方式來記錄傳統,希望能為吳文化的歷史傳承盡一份力。”

傳承

WENHUA

剪影

從桃花塢出發,播種文化復興夢

【時間】2013年春天

【地點】桃花塢打鐵弄4號

年過六旬的房主葉培基老人剛做完匠活,準備進屋休息。

走進葉家大門,引入時光旅夢人眼簾的是一間六十多平方米的大廳,老葉自豪地告訴時光旅夢人,這古建築是祖上留下的遺產,他的爺爺、父親,包括他及兄弟姐妹們,都生長在這個古宅裡。“這間大廳屬於楠木廳,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不少北京、上海的教授、建築專家都來過我們這間古宅,幫我們鑑定過了。”

老葉慢步走進臥室,拿出一張買賣契約說,他的祖父葉貴卿經過多年的打拼,於民國年間從沈氏手中購買了這座古宅。時光旅夢人注意到,這張泛黃的契約上詳細地記錄了當時的購買時間及金額,雖然經過歲月的洗禮,很多字跡已經難以分辨,暫不提該廳是否屬於楠木廳,但足以證明這間老宅的悠久。

慢慢收起契約,老葉卻無奈地告訴時光旅夢人,看著自家周圍都被拆成一片廢墟,因而很擔心也加老宅的命運。而比老葉更擔心的,是當時每日往返數次,在桃花塢忙前忙後的宋偉清,他認為,位於蘇州古城西北角的桃花塢是蘇州重要的歷史文化街區,是蘇州乃至江南地區的人文核心地帶之一,享譽海內外的“吳門畫派”就誕生與這片人文薈萃之地。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在這裡留下的“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詩句讓桃花塢成為國人嚮往的優雅美地。

不僅僅是打鐵弄4號,整條老街的居民都感謝宋偉清的熱心,“又出力又送溫暖,比自己的事情還上心。”而在宋偉清看來,蘇州的每一條老巷子皆駐紮著千年文化根系以及世代蘇州百姓的詩意棲居之夢,即使再小的碎夢舉動也會讓他極為痛心。因而這些年,他一方面不斷向地方政府提出保護建議,或直接與負責改造古城、古街道和古村落的政府人員當面溝通;另一方面,還儘自己最大努力幫助原住民合理利用法律法規守護好自己的家園。

致敬傳統,他和他不願醒來的復興

【時間】2015年春

【地點】地下姑蘇城

這一天是讓宋偉清終身難忘的一天。

時任我國城市與鄉村統籌委員會會長和農道聯盟副秘書長來到了宋偉清的地下姑蘇城考察,期間談論了一些鄉建、村落的活化、產業的落實,為在城市打拼的農民兄弟們建一條回家鄉道路等話題,同時,宋偉清也聽到了城鄉一體化發展中,163萬個村落將面臨被拆除的命運的話題,他一下子變得激動起來,他希望能留下鄉愁、民族之根、文化之魂。

自此以後,他開始走訪承載著地域特色文化的村落,瞭解城市化進程中,拆舊建新與傳承保護的問題。

如今的宋偉清,多了N個頭銜,比如住建部村鎮研究所古建保護特聘專家等,他每年會到北京幾所知名高校去上幾次課,並不多的課程費就是他的全部生活來源,他拿著這些錢走訪全國村落,發現了傳統木製房屋構件買賣問題;模式化打造鄉村風貌,一律千篇問題;村落文化生態環境普遭破壞等諸多問題。

從大涼山到西柏坡,從貴州到北京,幾個長征路下來,他感受過灼傷皮膚的高海拔強紫外線,體驗過走路走到腳抽筋的疼痛,儘管嚐遍了行程的艱辛,但在宋偉清看來,比徒步更為艱辛的,是他發現人們對傳統村落保護意識淡薄,對歷史文化遺產認識不足,在拆舊建新的過程中功利心理嚴重……因此他聯合數百個村長,共同發起了振興鄉村、維繫鄉村風貌的文化品牌,希望能夠聯合民間力量,多維度發展,形成村落保護的社會共識,讓村落迴歸本真。

再過幾天,宋偉清又將出發,繼續實踐他的鄉村振興夢,他結合縣域及鄉村實際,提交自己心中的一份鄉村振興報告書,他堅信,自己心中的傳承夢、鄉村夢一定能實現。

【宋偉清心路感悟1】

2018年3月7日,是讓我終身難忘的日子,一個月、三個省、二百多個村落和組團、一百多個農副土特產品、十多個地區唯一的優秀產品……十九年對傳統村落的守護,彷彿在萬里走單騎後的這一天都得到了回報!

【宋偉清新路感悟2】

我只是一個草根,沒有什麼可以學習的,只是在近二十年的時間裡走了八九幹個村莊,知道一些鄉村裡農民們的艱辛、無奈的生活狀態罷了,我有很多感慨,想盡一己之力去幫助他們。

【宋偉清新路感悟3】

今年是我近二十年來,維繫鄉村百姓情感、踐行歲月承諾的感恩之年,同時,今年又是我第十次在村裡跟村民一起過年的欣喜之年,雖說人生苦短,但是我會珍惜身邊每一位朋友,《鄉村振興》非《村長來了》莫屬,因為,263萬鄉村,中央一號令,鄉村的振興,永遠離不開村子裡的領頭人——村長。

文化瘋子宋偉清

把好山好水保護和利用好

文化瘋子宋偉清

文化瘋子宋偉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