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越來越差的土壤,如何提升土壤肥力?

我們都知道現在土壤環境越來越差,而土壤環境變差的話自然根系生長就不會很好,土壤環境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農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


其實在很多時候土壤變差也是我們自己的原因,但是許多朋友並不知道是什麼導致土壤變差,也不知道怎麼改善土壤。這裡就給大家列舉一下土壤變差的原因。


面對越來越差的土壤,如何提升土壤肥力?


1、化肥用量太多


許多人都覺得化肥好,一個勁的用,化肥過量是土壤汙染的一個重要因素,過量使用化肥可導致土壤板結、酸化加劇、鹽鹼化致使肥料利用率極低,地下水遭受汙染,作物長勢差,品質下降,效益低等連鎖反應。


2、有機肥沒有腐熟好


沒有進行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本身就帶有病原菌等,施入到土壤中,會大量繁殖,容易滋生病菌與蟲害的發生,發酵不充分的家畜農家糞施到地裡後,當地溫升高達到發酵條件時,便開始發酵,若發酵部位根部較近,且作物植株較小,發酵產生的熱量會影響作物生長導致燒苗,嚴重時導致植株死亡。


3、農藥殘留


像拌種噴灑農藥等,一部分的農藥會殘留下來,特別是一些低價農藥,殘留濃度更高,殘留農藥太多也會造成土壤汙染的重要原因。


4、使用一些汙水進行灌溉


如果使用沒有經過處理的汙水灌溉,會對土壤造成二次汙染,像各種重金屬,被土壤固定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汙染,從而導致不利於作物的生長。


如何改良土壤,培養健康土壤


要使土壤恢復健康,應先知道健康的土壤中都有什麼?土壤的組成是固相、液相、氣相三類物質,主要包括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和微生物。土壤中這三類物質互相聯繫、互相制約,是具有一定結構的有機整體。因此,土壤健康的標準也由這三類物質進行界定:健康的土壤中包括45%左右的礦物質、25%左右的空氣、25%左右的水、5%左右的有機質和1%左右的微生物。


如果把土壤礦物質被稱為“土壤骨骼”,土壤有機質就被稱為“土壤的肌肉”,多價陽離子被稱為“土壤的筋”,土壤中的水分就相當於人的“血液",土壤中的空氣就相當於人的“呼吸",土壤中的生物菌就相當於人的“腸道菌群",是生命的驅動力。就像人一樣,只有肌肉發達,人的力量才強大,同理只有“土壤的肌肉”——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壤才肥沃。


面對越來越差的土壤,如何提升土壤肥力?


土壤團粒結構


土壤團粒結構是指土壤微小礦物質顆粒與大分子有機質(腐殖質、多糖類化合物)通過多價陽離子(鈣、鎂、鋅等)連接團聚在一起,形成一種疏鬆多孔的土壤結構。


面對越來越差的土壤,如何提升土壤肥力?


它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土壤肥力的水平和利用價值。其能協調土壤水分和空氣的矛盾;能協調土壤養分的消耗和累積的矛盾;能調節土壤溫度,並改善土壤的溫度狀況;能改良土壤的可耕性,改善植物根系的生長伸長條件。


土壤團粒結構與土壤肥力


1、保水性好——是作物生長的“小水庫”團粒結構內的毛細孔隙具有保存水分的能力,滲入土層中的水分受毛管力的作用,進入並保存在毛細孔隙中,形成一個個“小水庫”。


雨後天晴或乾旱季節,表層團粒因失水而收縮,隔斷了上下相連的毛管聯繫,形成了隔離層,減弱了土壤水分的蒸發消耗,具有“保水抗旱”的特點。


2、疏鬆透氣團粒之間孔隙較大,多餘的水分沿團粒間的孔隙滲入到下部土層,所以大縫隙內依然儲存和流通者空氣,使得土質疏鬆透氣,便於耕作,根系易於生長,種子易於發芽出土,出苗整齊。


面對越來越差的土壤,如何提升土壤肥力?


所以團粒結構既能保水抗旱又能疏鬆透氣,有效的協調了水分和透氣性的矛盾。


3、保肥性好——是作物生長的“小肥料庫”團粒內有大量膠體化學物質,可吸附保存隨水進入團粒的水溶性養分,防止流失,起到保肥的作用。


4、有利於土壤微生物活動團粒結構內具有良好的水分、空氣、養分及溫度,為各種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間。我們只有維持土壤的健康,才能保證作物優質豐產。


翠姆微生物菌劑可通過大量有益菌群的補充,快速平衡土壤微生態菌群結構,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加速養分吸收,提高土壤自淨能力,提升土壤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