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現象

從1979年到2019年的這40年中國經濟真的可以用個騰飛來形容。

分別形成三大經濟中心,分別是京津冀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這三個區域代表性的城市就是我們常說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那麼這三個區域各有什麼特色哪!

我從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從業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中國經濟現象

京津冀經濟圈大型央企,國企,科研院所集中,接受高端產品的能力較強,國有的這些大型企業的產品多半是在學習世界先進技術,如果有國外知名企業應用案例,銷售工作到位很容易進入這些企業。

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機中這些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強,但是這些企業規模宏大,效率往往不是很高,有時候還會感覺到一些小官僚。談成一單生意喝幾頓白酒是少不了的,沒點酒量還真拿不下來關鍵的生意。

北方人比較直爽,如果談的來,生意比較好做,幹啥都比較直接了當。

中國經濟現象


相比北方的好爽,上海做事要更加細膩,考慮問題要更加周全才可,有時候要通過1-2年的接觸才能得到客戶的認可,認可你了才有機會往下繼續。

長三角發展的這麼好,不得不說一個事,就全國來說商業信譽是最好的地方。企業都很講信用。整個區域受外資企業文化的帶動,很容易接受品質優良的產品,生產的設備也都是很高品質。往往有大的經濟波動之前,整個區域都可以做好預防,這些企業根據國家政策調整得很快,怎麼對企業有利就迅速往哪裡轉型。在世界範圍的金融危機面前,企業首先是合法合規,就是扛不住,也都是妥善的做好散後工作。由於這裡商業的規範這個區域吸引外資的能力很強,很對外企選擇在這裡紮根發展。

這裡請朋友吃個飯,紅酒,洋酒比較受歡迎獎。

中國經濟現象

說完了上面兩地的繁華,再來說說一個另類的繁華。這就是珠三角經濟圈。這裡的繁華是無數個小企業堆積起來的,之前靠著於香港比鄰的地理優勢靠出加工,山寨,迅速的將理念轉成產品來佔領市場。

這裡是接受能力最差的區域,他們追求價值要低得完美。產品不好,但是非常活躍,一批倒下去,另一批就會站起來。只要有金融危機的風聲這裡就會倒下一片的企業。當你會覺得他們將被金融危機毀滅的時候,他們卻已經在新的縫隙長出了與危機相剋的新芽,生存能力無比強大。這裡的人很務實,各個都有自己的生意經。

用喝茶取代了北方的喝酒,但是多少千萬大單都是在茶桌上談下來的。

總結一下,不論什麼方式,如今我們就是經濟強大起來啦就是好事,沒有那種模式好壞之分,只有發展起來的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