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長近四成,一季度信用債發行量大漲

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成靜報道 日前,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發佈了題為《2020年一季度信用債市場回顧與展望》的報告,指出一季度信用債發行量3.08萬億,淨融資額1.73萬億,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8.9%和156.7%,較上季分別增長25.8%和244.4%。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其背後的主要推動因素有兩個:一是監管推出債券發行“綠色通道”,支持企業通過債券融資緩解疫情造成的流動性壓力;二是當季貨幣政策寬鬆力度顯著加大,資金利率中樞快速下移,加之“資產荒”背景下,機構對信用債配置需求上升,債券發行利率明顯走低。一季度民企債發行也有所改善,淨融資實現轉正。不過,分析認為,政策利好仍主要體現在中高等級民企,低等級民企債發行依然困難。

根據報告,一季度流動性充裕提振債市情緒,信用債收益率下行,但信用利差整體走闊。尤其是3月中下旬,由於利率債收益率下行較快,加之信用債供給放量、經濟下行導致市場違約擔憂上升,信用利差上行明顯。當季資金利率大幅走低,帶動債市短端利率下行幅度更大,信用債期限利差走闊,利率曲線陡峭化下移;同時,高等級信用債利差下行幅度大於低等級,表明融資環境雖然寬鬆,但在疫情影響下,市場風險偏好並未實質性回升。

另外,在違約方面,一季度新增公募債違約主體4家,同比減少5家,其中3家為民營企業;當季主體級別下調企業數量同比亦明顯下降。可見疫情衝擊下,一季度違約風險並未大幅暴露。但當季債券展期、場外兌付、取消回售、債券置換等各類風險事件頻發,疫情影響下的信用風險上升趨勢仍需關注。

展望二季度,報告認為,政策環境將持續利好信用債發行,3月3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明確要求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淨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這意味著年內剩餘時間信用債發行量仍會保持同比較快增長。在債券發行監管制度方面,近期包括債券發行註冊制的落地、銀行間市場發行人分層分類管理機制的完善等政策變動,也帶來發行條件的整體放鬆。從利率走勢看,上半年利率還有一定下行空間,而具體幅度則取決於即將出臺的一攬子宏觀政策力度。對於配置盤來說,目前債券市場的利率水平吸引力不足,但信用利差和期限利差仍處高位,交易型投資者仍可在保持組合流動性的前提下,通過一定的槓桿策略、久期策略積極參與利率債和中高等級信用債投資交易,博弈利差壓縮。信用風險方面,在外需衝擊逐步顯現的背景下,企業經營面臨較大壓力,部分企業潛在違約風險值得重點分析、密切關注,但在此前兩年的風險主體出清和當前的政策呵護下,新增違約企業家數將延續同比放緩勢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