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鄉,這一抹志願紅

通榆,吉林邊陲塞外小城裡,處處閃爍著“紅馬夾”的亮麗身影,社區街道、大街小巷,商場超市……,在疫情防控和助力復工復產工作中,志願者們用無私奉獻和默默付出彰顯著一種責任與擔當。

“媽——,飯好了嗎?來不及了”。

17歲的熊文迪是一名職業高中的學生,疫情發生以來,學校一直停學,在家上網課的她週末總覺得閒著無聊,就與母親商量去做個志願者,找點活兒幹,可是怎樣才能當上一名志願者呢,她用手機百度,搜尋志願者公眾號,最後通過同學聯繫上了縣城志願者團隊,她便欣然加入了這個團隊,如願成為了一名志願者。

鶴鄉,這一抹志願紅

“平時上網課出不來,週末就來這裡與其他志願者一起為進入商場的消費者掃健康碼,我覺得這一天過得很充實”熊文迪自豪地說。

“請各位顧客戴好口罩,出示一下健康碼依次掃碼登記,再進入商場。”和熊文迪一起站在繁華購物中心商場入口的宋菖錡,年齡比熊文迪僅僅大了一歲,而他卻是一名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生。

同樣一邊上網課,一邊出來作志願者的宋菖錡對志願活動顯得輕車熟路,“我當志願者兩年了,是媽媽把我帶進了這個團隊”,同是志願者的宋菖錡母親欣喜萬分,工作之餘經常穿上紅馬夾風裡來雨裡去的身影已深深地薰陶了自己的兒子。於是,在每個週末,母親總是早早地做好了飯菜,孩子吃罷早飯就去商場門口參加志願活動。

宋菖錡說:“作為一名大學生,就應該為社會、為家鄉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只要學校不開學,每個週末我都要出來作志願者”。

鶴鄉,這一抹志願紅

4月26日上午9點30分,在康樂購物商場西門一側,68歲的志願者陳鳳芹正在執勤。正值人流高峰期,很多外出買菜購物的居民來往頻繁。陳鳳芹右手拿著測溫槍,左手攔住過往的消費者:“您好,請出示一下您的健康碼”掃完健康碼,她再伸手禮貌地示意居民進入商場。

陳鳳芹作志願者已經三年多了,“剛開始在家裡沒事兒做,就每天打打麻將,去公園散散心,日子長了覺得太沒意思了,就想做點啥,在一個朋友的引薦下,我就加入了志願志願者團隊”。

加入志願者團隊的陳鳳芹每天都忙忙碌碌,冬天為環衛工人蒸包子,一天包幾百個包子,然後走上街頭小巷為環衛工人送上熱氣騰騰的早餐。

疫情發生以後,陳鳳芹和幾位同是志願者的姐妹們更忙起來了,為卡點送餐,進社區消毒。“疫情當下復工復產,我都忘記了我的年齡,只要需要我,我還能幹得動,我就一天不落地為人民服務”站在志願服務崗位上的陳鳳芹顯得很自豪。

在這場疫情防控下的復工復產工作中,通榆縣誌願者們因“疫”制宜,各顯神通,年輕的00後志願者們,為消費者宣傳註冊健康碼,而年愈古稀的志願“老將”疏散人群有序排隊,他們各盡其責,形成一道疫情防控的“紅色屏障”。(記者王天武 通訊員趙玉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