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歷史紀實《零年:1945》:廢墟中誕生的新世界

文|繁山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9年9月的第一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席捲了歐洲大地。

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讓全球六十一個國家以及二十多億人民被硝煙籠罩,直到1945年才落下了帷幕。


豆瓣8.7歷史紀實《零年:1945》:廢墟中誕生的新世界

要知道,1945年不僅僅是一個戰勝法西斯的勝利年份。

在這一年,無論是勝利的一方還是戰敗的一方,都要忍受飢餓帶來的折磨;

而在戰火裡被侵佔、被殺戮的一方,也在廢墟之下滋生起復仇的決心。

不僅如此,新世界已然到來,一切都無法照舊,人們的思想經過炮火的洗禮後徹底醒來,各種矛盾在1945這個零年相互碰撞。

荷蘭著名作家伊恩·布魯瑪,就大膽揭開遮羞布,譜寫出一支支鮮為人知的歷史曲目。

他所著的《零年:1945》,將帶領我們走進1945年,那個戰爭過後滿目瘡痍的世界。


豆瓣8.7歷史紀實《零年:1945》:廢墟中誕生的新世界


今天我們就簡單說一下這一年世界各地所呈現出來的狀態吧。

戰後勝利國狂歡

1945年,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宣告結束之時,世界各地的盛況可以用“瘋狂”來形容。

各國爭先恐後地開啟了慶典,生怕落後一步。

英國人疊羅漢似地圍在白金漢宮門口,國會廣場上人山人海、水洩不通;丘吉爾在BBC上的致辭通過電波傳向全世界。

荷蘭人更是早已哭著在街上擁抱了進駐的盟軍,千恩萬謝他們帶來的解放與和平,最後更是將自家花園挖空,讓花朵像雨點一樣降落在盟軍的車輛上。

50萬紐約人走上街頭歡慶勝利,官方解除了宵禁,各大夜總會客滿為患,酒吧通宵達旦地營業。

巴黎共和國的廣場上,人流熙熙攘攘,高舉盟軍旗幟;凱旋門附近,人們齊聲高唱《馬賽曲》。

直到9日凌晨,莫斯科的的市民穿著睡袍睡衣蜂擁至大街上跳起舞來,縱情的歡呼響徹夜空:

“勝利啦!我們勝利啦!”


豆瓣8.7歷史紀實《零年:1945》:廢墟中誕生的新世界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1945年的那個夏天,盟軍士兵在被解放國家的經歷可以與二十年後甲殼蟲樂隊造訪時相提並論。但那時表達解放的方式更加狂熱,首當其衝地體現在男歡女愛上。

法國、荷蘭以及比利時等,由於戰爭期間物資匱乏,加上被敵軍佔領著,這些國家的男性倖存者被折磨得不成人樣,不僅身體上營養不良,精神上也消沉崩潰。

男性尊嚴和權威在炮火中蕩然無存。

與之相比,解放歐洲的盟軍伙食好、軍餉足,各個都精神挺拔。美國大兵高大威猛,加拿大軍人乾淨整潔,他們的出現簡直讓歐洲的女人們重新找回了青春,找回了激情,她們與盟軍士兵夜夜笙歌,醉生夢死。

在這段時期,男男女女彼此尋求溫暖、熱情乃至婚姻,生育率急速上升,許多女人還跟著新的丈夫去了異國他鄉。無論這行為在各國引起多大的爭議和波瀾,都無法否認的是,這是人們性的解放,也是女性走上歷史舞臺的一部分。

戰敗國的情況

但身為戰敗國,情況就不同了。

例如在日本,賣淫嫖娼是合法化的。這是因為日本曾侵佔亞洲其他國家的時候,就大肆強姦婦女,然後將其剁掉手足、殘忍殺害。在其佔領下的區域,會大範圍地把當地的女人擄了去充當所謂的慰安婦,即日軍慰安所裡的性奴,而這些婦女往往會遭到慘無人道的姦淫和令人髮指的折磨。


豆瓣8.7歷史紀實《零年:1945》:廢墟中誕生的新世界


日本政府和軍部擔心這些戰勝國也會如出一轍,於是為了討好進駐的盟軍,內務省在投降後的第三天,就在廣播中公開招募“慰安婦”,號召女性犧牲肉體去盡愛國義務。

東京的一家大型舞廳外寫著:“愛國女青年們!來做舞女,為日本重建出力吧!”

不過,日本政府這種可笑的擔憂顯然是多餘的。

因為盟軍的軍紀比他們想象的要好太多。一位女作者在享有極高口碑的《婦人畫報》中提到:

“我覺得他們有禮貌、很友好,無憂無慮而且十分開朗。跟過去住在我家附近軍營裡那些傲慢、小氣和粗魯的日本兵一比,反差真是太明顯了,這可真叫人悲哀。”


豆瓣8.7歷史紀實《零年:1945》:廢墟中誕生的新世界

而德國的態度則與日本截然相反,當局下令禁止本國人和佔領軍們親近。

儘管如此,暗地裡滋生的慾望卻與日俱增,德國的不少女人無視禁令,與佔領軍發生關係。一位德國女服務生表示,她再也不願碰德國男人。

“他們太軟弱,再也不是男人了。他們威風已經過去了。”

這就是戰敗國日本和德國的情況,如果說日本在以諂媚討好同盟軍來開創新世界,那德國則是用勉強保存的最後一絲尊嚴來度過1945年。

戰後邪惡滋生

但在這場持久的盛大歡騰中,饑荒也與之同行。

人們回望身後被稱作國家的廢墟,才恍然物資和食物的嚴重匱乏。

人們無法通過正規渠道獲取食物,黑市搖身一變成了每個國家最火熱的地方。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黑市,法國人根本不可能活下去。在二戰中,全境淪陷的法國早已遍佈廢墟,由飢餓導致死亡的事件不勝枚舉。

就算是法國最得體的知識分子,也無奈地說:“因為最近沒去黑市,所以一直是飢餓的狀態。”

法國這般光景,比起戰爭時期還要糟糕。

美國著名的評論家埃德蒙·威爾遜就曾說:“戰時人們可以忘記生活的潦倒和困苦,大家一心想到的就是抵抗外敵。可和平到來後,我們面對戰後的廢墟,發現自己早已失去了一切。”


豆瓣8.7歷史紀實《零年:1945》:廢墟中誕生的新世界

但最令人心寒的並不是在法國,而是在慘絕人寰的集中營裡。

戰爭結束後,英國人出現在貝爾森集中營,他們帶去了大量的火腿、培根、香腸和牛排等美食的。可他們的善舉並沒有得到相應的結果,因為這些倖存者們的腸胃早就潰爛,根本不可能消化這些食物。他們狼吞虎嚥,可美食穿腸而過,最終有兩萬多人因為飽餐一頓而死去。

戰勝國的情況都如此慘烈,戰敗的德國和日本就更不用說了。

可諷刺的是,稀少的物資還是集中到了日本軍人和官員手裡,然後在倒賣到黑市上,其中不少昔日的戰犯,因此在戰後富得流油。而普通的民眾,只能花高價去買原本就屬於自己的食物。

與此同時,戰後滋生起來的復仇情緒,也在戰爭結束後,全面爆發。

許多逃出集中營的倖存者,將普通的德國平民抓來關進去,並抱著“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心態,折磨著這些無辜、甚至曾幫助過他們的德國人。

在一些被盟軍接管的城市裡,被解放的倖存者們表面上聽從了盟軍的建議,依法對待納粹。可等到夜深人靜、無人察覺之時,曾經的納粹狗腿子,很多都會被打死在冰冷的混凝土地上。

這些帶著歷史淵源的仇恨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化,反而日漸清晰地印刻在這些受害者的腦海裡。

當受害者變成加害者,這不是正義伸張,而是戰後人性的扭曲。


豆瓣8.7歷史紀實《零年:1945》:廢墟中誕生的新世界

俄國人當眾強姦德國的婦女,讓她們吃下希特勒的照片或者是自己的頭髮,在戰爭中丟失的男性威風,他們用這種方法重新獲取。

不僅如此,人們為了尋求一時的快感,而把一萬多的無辜德國平民塞進足球場,然後用機槍掃射他們,直到綠色的草坪被鮮血染紅。

仇恨變成了殺人的理由,歷史殘破的一頁難以忘懷。

這就是1945這一年在世界各地上演的情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餘波範圍之廣,影響之大,是所有人都未曾預料到的。

作為歷史旁觀者的我們通常只看到了勝利喜悅的一面,而被掩埋的黑暗,也同樣是這場戰爭的產物。


豆瓣8.7歷史紀實《零年:1945》:廢墟中誕生的新世界

作者布魯瑪揭開的只是歷史的一角,可已經足夠我們來反思和展望了。

我們的這個世界仍然在朝著美好前進。

為了守住這份美好,絕不讓歷史重演,世界各個國家都在做著努力,或許過程有好有壞,可我們每個人都在書寫一本新的歷史史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