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心 增強決心 樹立雄心 咬定目標不放鬆——各區負責人“拉練”之後談發展

堅定信心 增強決心 樹立雄心 咬定目標不放鬆——各區負責人“拉練”之後談發展

堅定信心 增強決心 樹立雄心 咬定目標不放鬆——各區負責人“拉練”之後談發展

堅定信心 增強決心 樹立雄心 咬定目標不放鬆——各區負責人“拉練”之後談發展

“比學趕幫超 決戰四季度”2020年全市重點項目互觀互學互評互促活動開展3天,25日下午落下帷幕。

3天時間看42個項目,規模大、範圍廣、項目多、節奏快——這是一次項目“拉練”,更是一次深入現場的大調研。一個個代表產業發展最前沿、激發武漢新動能的“高大上”項目逐一登場,接受觀摩、檢驗、評比,各區負責人邊看邊學,邊看邊想,參與調研後,他們感慨萬千——

堅定信心 增強決心 樹立雄心 咬定目標不放鬆——各區負責人“拉練”之後談發展

■千磨萬擊還堅勁!

全市抓項目促發展氛圍濃厚,極大地增強了逆勢崛起、浴火重生的信心

2020年是武漢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的發展是在挑戰和困難前所未有的態勢下推進。從年初到現在,我們是在抗疫保衛戰、防汛保衛戰、疫後復甦保衛戰“三戰並舉”。

要強化創新第一動力,推動光谷高質量發展。市委常委、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汪祥旺信心滿滿:在全市營造比作風、比干勁的濃厚氛圍下,決戰四季度,光谷強化創新第一動力,奮發作為、砥礪前行,推動光谷高質量發展,加快“三個光谷”建設步伐,加快“世界光谷”建設進程,為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打造國際化大都市,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譜寫光谷篇章、作出光谷貢獻。

前三季度,東湖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和增速均領跑全市,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較上年同期增長4.9%。

下一步,東湖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積極學習兄弟單位的好做法、好經驗、好作風,真正以搶的意識、拼的精神、戰的姿態全速推進項目建設,繼續攻堅克難、拼搏趕超,全面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一是突出重點,重點圍繞“光芯屏端網”和生物醫藥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在核心技術攻關領域抓項目、爭突破;二是強化創新,把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續推進東湖實驗室、光谷實驗室等一批重大科創平臺建設;三是鞏固優勢,大力支持數字經濟、在線教育、互聯網+、5G、工業軟件等產業發展,提升產業鏈水平;四是優化保障,當好“店小二”,為企業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做好服務,確保經濟運行持續向好。

武漢經開區要努力當好武漢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市委常委、武漢經開區工委書記、漢南區委書記彭浩信心十足: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武漢經開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工業經濟全面恢復,龍頭企業強勢發力,重大項目加速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我們將在紮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決杜絕疫情反彈的同時,積極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決戰四季度,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全力以赴打好今年“收官戰”。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鞏固汽車產業優勢地位,夯實下一代汽車產業發展基礎;突破性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加快形成新的千億支柱產業;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做好生產性服務業文章,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強化自主創新核心地位,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推動武漢經開區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全力打造“實力車谷”“動力車谷”“活力車谷”“魅力車谷”,當好武漢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全力衝刺攻堅,決戰四季度,要持續擴大有效投資,狠抓項目建設。武昌區委書記劉潔表示:今年前三季度,面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與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的新機遇、新挑戰,武昌區克服疫情、汛情等諸多不利影響,紮實推進各項工作,經濟運行加快回升向好,十大經濟指標降幅進一步收窄,三項指標實現正增長。

全區上下一致認為,武昌作為“首府、首義、首創、首善、首位”的“五首之區”,必須走在全市發展前列、承擔重大責任、作出更大貢獻,按照“建設創新型城區和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區”的發展定位,深入實施“紅色引擎+五線推進”,推動武昌實現集約化、內涵式的高質量發展。

武昌區將以此次全市重點項目互觀互學互評互促活動為契機,保持發展定力,全力衝刺攻堅,決戰四季度,持續擴大有效投資,支撐區域經濟長遠發展;持續加快產業升級,提升產業能級和集聚度;持續高位推動,狠抓項目建設;持續加強服務,努力打造更優營商環境;持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深化超大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不斷增強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以實際行動向市委、市政府交出優異的答卷。

要盯短板找差距,全力以赴實現各項指標正增長。武漢臨空港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東西湖區委書記楊澤發表示: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沖擊,臨空港堅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以服務好重大項目建設、重點產業發展為抓手,推動全區經濟平穩有力復甦。

今年1—10月,臨空港推進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72個,總投資2500億元。京東方、康寧、航達航空等在建項目部分完工投產;金銀湖萬達廣場年內即將開業;中金數據、順豐電商、蒙牛低溫乳品等續建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下一步,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將按照全市重點項目互觀互學互評互促活動的會議精神要求,學習借鑑各區經驗,堅持差異化錯位發展,揚優勢、鍛長板,緊盯短板弱項找差距、強措施,決戰40天,全力以赴實現各項指標正增長,為全市經濟重振作出更多貢獻。一是高位高效謀劃項目,高質量推進招商引資。發揮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優勢,引進佈局一批國家級重點平臺和網絡安全企業,以數字經濟為引領,促進食品、機電等優勢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堅持以畝產論英雄,嚴把項目質量關,重點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帶動能力強的好項目,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堅持以商招商,實施“增基、強鏈、補鏈、延鏈”工程,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大力引進外資企業、跨國公司,積極融入國內國際大循環;二是真抓實幹促項目,儘快實現有效投資。堅持換位思考,精準發力,全面實施“承諾審批”“先建後驗”“批前提速”,加大要素保障力度,以釘釘子精神,破解項目建設中存在的難題,確保項目應開盡開、能開快開,儘快竣工投產、釋放產能;三是真心實意優環境,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堅持企有所呼、我必有應,繼續當好“店小二”;深化“四辦”改革,深入推進“五減五通”,實行“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打造更高水平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發展信心。

蔡甸區委書記陳新垓說:“通過重大項目大比拼、大拉練,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了項目建設‘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和推進項目建設‘真刀真槍、快乾實幹’的闖勁韌勁,特別是增強了蔡甸作為大武漢新城區發展實體經濟、推進先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決心。”

蔡甸區將堅定不移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製造業作為振興實體經濟的主戰場,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改造,超常規發展智能製造、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日用輕工等產業,努力把61平方公里蔡甸經濟開發區打造為先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第一平臺。

蔡甸區將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堅持目標不降、力度不減,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一是強化項目精準調度,壓緊壓實區領導包保責任,建立強有力周調度機制,形成攻堅合力;二是當好服務項目金牌“店小二”,強化全過程、全天候、全方位服務,逐一掛圖作戰,逐一破解推進中的難點和堵點,逐一按年度目標推進落實;三是奮力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2021年全力推進格力智能裝備武漢產業園、高能激光等62個先進製造業項目建設,為先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堅定信心 增強決心 樹立雄心 咬定目標不放鬆——各區負責人“拉練”之後談發展

■雄關漫道真如鐵!

充分認清問題與不足,務必增強迎難而上、急流勇進的決心

通過觀摩,我們既看到成績,也看到不足。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與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指示要求相比,與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打造國際化大都市的遠大目標相比,與全市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項目建設發展還存在不足。

全領域對標先進打造創新創業新高地。新洲區委書記趙利洪表示:“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短短兩年半時間裡,在長江之濱的雙柳,傲然聳立起了一座現代化航天新城,創造了項目建設‘航天速度’,極大增強了新洲高質量趕超的信心和決心。”新洲區委負責同志說,新洲區深入推進“對標工作法”,全力衝刺12月,全方位對錶市委工作要求,堅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科學謀劃“十四五”,全領域對標先進,打造創新創業新高地。

1-10月份,新洲區認真貫徹市委搏殺衝刺的要求,在抓嚴抓實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堅持全方位對標“航天速度”抓緊抓實經濟社會發展,堅決頂住突發疫情和宏觀經濟下行不利影響。連續5個月當月投資轉正;兩個省級重點項目——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預計年底能夠實現年產120顆行雲衛星、20發快舟火箭生產能力;G347武漢新洲段預計年前能夠實現產值5億元。衛星產業園、火箭總裝總調度中心等14個總投資858.8億元的市級重大項目均已開工,完成投資105.4億元,達年度目標的103.8%。全年新開工協卓醫療防護裝備製造基地等億元以上項目35個,投資總額509.3億元。

搏殺衝刺年度目標,全區將進一步以陽邏開發區改革為示範,在航天新城開展全方位體制機制改革。突出行政審批、用地保障、融資服務、人力資源、市場監管等關鍵環節,精細精準實施流程再造。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容缺審批、負面清單管理、領先用戶等機制,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深入推進“對標工作法”,全領域對標先進,以陽邏和雙柳為核心啟動區,高標準建設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陽邏經濟開發區先進制(智)造業聚集區。對標深圳、上海等先進地區,搭建要素平臺,強化引才引智,改革創優環境,打造創新創業新高地。

比出壓力、激發動力。江夏區委書記王清華說:要全力以赴打造中部地區大健康產業新地標。

通過此次活動,江夏區見證了全市各區搶前爭先、火熱比拼的建設熱潮,既開闊了眼界、感受了氣場、學到了方法,又找到了差距、比出了壓力、激發了動力,更堅定了實現疫後重振、奪取“雙勝利”的必勝信心。

下一步,江夏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在“學比幫超”中汲取力量,咬定目標不放鬆,知恥後勇、聚力趕超,全力以赴打造大健康產業。一是著眼長遠謀。科學謀劃“十四五”時期重大產業、重大項目,重點推進光谷南大健康產業園建設,依託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國藥中生武生所等科研平臺和骨幹企業, 招引培育一批頭部企業、配套企業、品牌企業,打造中部地區大健康產業新地標,早日實現“十百千萬”奮鬥目標。二是立足當下幹。堅持區委衝在一線,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一切圍著項目轉、盯著項目幹,全速推進中生武漢疫苗研發生產基地、大健康產業園生產研發中心等重大項目早建成、早達效,在決戰衝刺中爭上流。三是盯著環境改。全力當好服務企業項目“店小二”,聚焦政策、土地、融資、環保等要素的制約瓶頸, 實行“一企一策”“一業一策”,推進“開工備案制”“承諾即開工”等審批改革,做到項目流程能減則減、要素應供盡供、保障能保盡保。

圍著項目轉、盯著項目幹。青山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劉栿堂決心:把新產業立起來,把舊動能轉過來。

今年以來,青山區(化工區)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扛起加快經濟疫後重振的政治責任,把調結構、促轉型和穩發展、破瓶頸結合起來,大抓投資、大抓項目,迅速扭轉被動局面,主要經濟指標降幅逐月收窄、部分指標實現正增長。項目建設也取得新的突破,重大產業項目乙烯脫瓶頸改造順利推進,英國石油公司、東風汽車集團兩家世界五百強聯手打造的東風嘉實多潤滑油項目實現開工。新興產業項目武鋼大數據產業園二期啟動建設,烽火銳拓光纖預製棒項目進入試生產,標誌著青山轉型升級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通過這次項目拉練,我們很受觸動,學先進、比先進,青山區(化工區)還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持續拼搏趕超、持續埋頭苦幹,圍著項目轉、盯著項目幹,做好項目招商、供地、開工、建設全要素保障,當好金牌“店小二”,力爭通過一批重大項目,把新產業立起來,把舊動能轉過來,把服務業強起來,把民生短板補起來,奮力譜寫青山區(化工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堅定信心 增強決心 樹立雄心 咬定目標不放鬆——各區負責人“拉練”之後談發展

■咬定青山不放鬆!

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不斷增強登高望遠、再創輝煌的雄心

四季度是“十三五”收官的季度,也是“十四五”開局的銜接點,也是兩個百年的交匯點,我們奮戰的程度決定了2020年的成效、“十三五”的成效,所以非常重要。大家非常辛苦,進行觀摩,也是為了推動項目儘快落地,加快有效投入,為明年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落實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奮發有為、主動作為,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圍著項目轉、盯著項目幹,全力決戰四季度。長江新城管委會主任、江岸區委書記馬澤江表示:發展是第一要務,項目是第一支撐。今年以來,江岸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項目為王”的理念,奮力搏殺、克難攻堅,強力推進全區總投資3200億元的77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建設。實現新開工武漢設計之心、武建光彩國際城等億元以上項目26個,總投資511.1億元,新開工項目全部入庫納統。全區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中心城區前列,1—10月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綜合考核居全市第一。

下一步,江岸區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主動作為、加壓奮進,發揚“釘釘子”精神,圍著項目轉、盯著項目幹,全力決戰四季度。一是緊盯項目建設抓進度。夯實領導聯繫包保項目機制,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去盯,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去推,加大拿地未開工項目的跟進服務力度,推動更多項目落地開工、投產投運。二是緊盯招商引資擴增量。堅持“投行思維”,圍繞全區重點打造的金融保險、工程設計、商務商貿、文化創意等主導產業,認真做好補鏈、穩鏈、擴鏈、強鏈等工作,重點招引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央企、中國民企500強、行業100強等大企業。年底前,全區力爭再開工5個億元以上項目,再實現供地6塊,共計443畝。三是緊盯項目謀劃強支撐。對接落實好中央支持湖北發展一攬子政策,加快謀劃一批補短板、強功能、惠民生的“十四五”重大項目,構建高端高效高新產業體系,重塑千億強區發展新優勢。目前,全區已初步謀劃“十四五”重大項目300個,概算總投資7737.77億元。四是緊盯營商環境優服務。持續深化“四辦”改革,推進“五減五通”,拓展“一事聯辦”“一網通辦”“就近可辦”事項,全力幫助企業破解項目建設、生產經營難題,全心全意當好“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金牌“店小二”。

行者方致遠,奮鬥正當時。漢陽區委書記徐麗用詩一般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雄心壯志:爭分奪秒抓項目進度,拼出一個熱氣騰騰的冬天。她說,三天的項目“拉練”,頂風冒雨,馬不停蹄,雖然辛苦但覺得充實而興奮。一方面,震驚於武漢疫後重振的輝煌戰果。這次觀摩的42個項目,總投資近6000億元,是武漢當前項目投資強勁復甦的一個縮影。4月以來,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項目這個牛鼻子,危中尋機、化危為機,通過狠抓有效投資,僅用半年時間,就將武漢這座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城市,從困境中迅速帶了出來,為全球提供了疫後重振的“中國樣本”。我為身在其中貢獻力量而倍感自豪,對武漢的未來,信心倍增。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漢陽加壓奮進的內生動力。通過觀摩學習,我們見賢思齊,深感必須加力拼搏、對標趕超,以高質量的項目策劃、引進、建設,加快推動產業振興,為漢陽現代化建設構築強力支撐。

下一步,漢陽區將乘著此次項目“拉練”的東風,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持“高位、高端、高效”,爭分奪秒狠抓項目進度,能早則早、能快則快,大幹三十天、決勝四季度,努力拼出一個熱氣騰騰的冬天,為不平凡的2020年畫上圓滿句號,為“十三五”收好官、為“十四五”開好局!

今年以來,黃陂區堅持項目為先,投資為要,積極開展企業復工達產、項目簽約引進、徵地拆遷交地、項目落地開工“大比武”。已完成產業項目供地6103畝,完成拆遷268萬平方米;新簽約項目36個,協議投資1860億元;納入考核的億元以上項目151個、年度投資進度達到94%,60個新項目開工進度達到92%。

“拉練”之後,黃陂區委書記曾晟表示:項目建設要滿弓發力,再掀高潮。

他說,通過三天的互觀互學互評互促活動,讓我們看到與先進城區的差距和不足。目前武漢疫後重振、滿血復活,黃陂將乘勢而上、滿弓發力,認真學習借鑑先進城區、先進地區的做法和經驗,堅持久久為功抓項目,圍著項目轉、盯著項目幹,掀起項目建設新高潮,加速提升發展能級。一是抓項目引進落地。圍繞加快武漢天河航空城、武漢國際貿易城、前川新城主體發展區規劃建設以及空港國際商務區、臨空現代產業園、華夏幸福現代產業園、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基地等重點特色園區建設,加快引進航空運輸、空港服務、臨空製造、軌道交通、數字貿易、會展文旅等高端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加速集聚發展動能;二是抓項目開工建設。計劃近期武漢國際貿易城眾邦金融港等12個功能品質提升項目集中開工,江蘇新譽、今創等6個軌道交通裝備項目12月集中開工。加快天河國際會展中心、甘露山文旅城等重大項目提標提速。爭時間、搶速度、趕進度,推動在建項目儘快建成投產達效;三是抓關鍵要素保障。落實供地保障、投資融資保障,努力破解土地、資金等制約瓶頸。四是抓優化營商環境。堅持重大項目建設領導包保責任制,繼續實行容缺審批、並聯審批、幫辦代辦等綠色通道,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讓企業投資放心、發展安心、生活舒心,實現“拿地即可開工、承諾即可開工”,為不斷刷新重大項目落地開工建設“武漢速度”作出黃陂貢獻,決戰四季度,打好收官戰。

重大項目是加快發展的支撐和引擎,服務重點項目是體現幹部能力、擔當精神的試金石。江漢區委書記張俊勇表示:要聚焦高端服務業,打好項目攻堅戰。

他說,通過為期三天的全市重點項目互觀互學互評互促活動,真切地感受到武漢疫後重振的強勁態勢;感受到兄弟城區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下步,江漢區將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只爭朝夕的精氣神,查差距、學經驗、找辦法,決戰決勝四季度,精心謀劃“十四五”,為全市疫後重振和高質量發展作出江漢貢獻。

江漢區將以高端高效產業促進高質量發展,圍繞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以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示範區為引領,做大做強金融、商貿流通、通信信息等產業鏈條,構築主導產業優勢;

以投資為抓手推進項目快落地、快見效,搶時間、抓進度,確保39個重大在建項目建設早完工,加快建設武漢中央商務區,推動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江漢片區改造升級,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良好氛圍;

以優質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堅決落實領導幹部包保重點企業、項目制度,用好“江漢政企通”服務平臺和民營企業投訴服務中心,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金牌“店小二”;

以過硬作風彰顯擔當作為,對照習近平總書記“七種能力”要求,增強本領恐慌的危機感,真刀真槍錘鍊本領,切實提升應對複雜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

項目有多重要?礄口區委書記劉丹平說:要牢牢抓住項目建設的“牛鼻子”,以高質量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

“項目是經濟發展和動能轉換的支撐。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學到了經驗、看到了差距,也增強了自信。”劉丹平說,礄口正處在產業重構、功能再造的關鍵階段,要充分發揮自身城市功能、產業配套、空間載體和生態環境優勢,牢牢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真刀真槍幹、爭分奪秒幹、甩開膀子幹,以高質量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

劉丹平表示,礄口區將在謀劃項目上拓展思路。圍繞漢正街·武漢中央服務區、漢水畔·企業總部集聚區、漢江灣·生態活力新城三大功能區建設,謀劃一批引領性、帶動性強的大項目,建設一批城市地標、核心功能、高端載體,推動優質項目串珠成線、拓線到面。

其次,在招引項目上緊盯不放。聚焦現代商貿、健康服務、科技服務三大主導產業廣發“英雄帖”,盯住重點企業開展專業招商、精準招商,招大引強,久久為功,構建業態高端、差異發展、特色突出的現代產業體系。

同時,在項目落地上只爭朝夕。強化落地項目領辦制、在建項目承諾制、服務項目專員制,形成服務項目“大合唱”,做到拿地即開工、建成即運營,推動經濟量級、區域能級、產業層級全面躍升,為武漢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樞紐作出礄口貢獻。

感恩奮進,全力衝刺。洪山區委書記林文書表態:要為武漢疫後加速重振作出洪山貢獻。

洪山區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社會全面加快恢復,主要經濟指標逐月向好,好於預期。目前,全區億元以上在建重大項目173個,其中新開工億元以上重大項目47個,涉及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

林文書表示,洪山區將以這次“拉練”為契機,進一步樹牢“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加快推動洪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下一步,洪山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學編制好“十四五”規劃,加快建設高品質大學之城和高質量創新發展的核心動力區;深入推進“大學+”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環大學創新帶,打通源頭創新、產業創新、成果轉化“全鏈條”,讓創新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持之以恆推動中央創智區、楊春湖城市副中心、南湖城市副中心、青菱生態科技新城四大亮點區塊建設,聚焦發展科技服務、文化創意、商務服務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四大主導產業,著力構建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洪山區將大力弘揚“高快實專嚴”作風,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為武漢疫後加快重振作出洪山貢獻。

(採寫:長江日報記者李佳 鄧志鵬 譚德磊 萬凌 汪崢 張衡 陶可禕 史強 覃柳瑋 喬馳 劉娜 蔡欣星 陳俞 通訊員:張敏 況昕昀 劉慧 詹鷗 劉忠友 劉龍騰 袁勇昌 劉晶晶 彭亞楠 朱素芳 安源 胡波 統籌:趙代君 海報:主創譚芳 王語哲 攝影:胡九思 詹松)

【編輯:張穎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