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情況報告(2007年-2016年)

非著名不資深超靠譜政策研究員:艾振

寫在前面

因為工作和個人興趣的原因,經常在各種場合給一些中小企業講起政府補助的事情,收到的反饋大致包括以下幾種基本類型。

淡定型。大多已經拿到過政府補助,認為那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沒必要在這裡囉裡囉嗦。

興奮型。興致很高,一入正題,就捉住我不放,各種問題,明天就要報,馬上就要弄材料,並開始暢想補助到賬的那一美好時刻。

迷茫型。始終一臉迷茫,雲裡霧裡,實在不知道竟還有這樣的事,更不知道如何著手準備。

不屑型。也可以稱為極(xin)度(gao)自(qi)信(ao)型,本CEO打天下除了實力,靠的主要是氣質和顏值,哪需要那些旁門左道……明明條件很好,卻從不屑於申報。

鄙視型。這是最可愛的一小群小夥伴,他們往往轉身就嘀咕,或者乾脆當面就氣勢洶洶的質問我:你TM當我傻,還是當ZF傻?白白拿錢給你?!忽悠,接著忽悠……;

怎麼辦呢?只好解釋一下政府為什麼拿大把的錢補助給企業,再舉一些例子給他們,然後說:看,就是這麼回事。

那麼,政府為什麼會拿錢補助企業呢?原因簡單,又複雜!

簡單的說,就是政府作為一個組織,它需要用不斷的投資來獲取更多的回報。這個投資的方式,往往就是無償補助,畢竟,活,還是需要具體的人和企業來乾的,政府需要為幹活的人和企業承擔一些成本,也需要給他們一些激勵。這個回報的內容,取決於補助的性質和目的,可能是稅收的增加,可能是基礎建設或基礎研究的進步,可能是社會的公平和穩定,也可能是某些方面在國際上話語權的增強,等等,總之是政府認為必須或者划算的東西。

而說複雜,則指的是決策和實施的過程複雜。作為一個龐大的組織,依據什麼,利用什麼機制,以及如何將一筆筆數額驚人的資金,通過錯綜複雜的層次體系,合理的分配和注入到難以統計的各種企業,不出大的問題,並且要求收效良好,簡直千萬頭億萬緒,實在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其實,作為一個企業,一個非學術研究者,你只需要知道且應該和必須知道政府補助真實的存在並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和未來就夠了。

而關於案例,從獲補助企業的類型,到政府補助資金的類型,實在舉不勝舉,更不可能窮舉,索性一點一點的來,從數據相對詳實的上市公司開始,較系統的做一個關於上市公司獲取政府補助的統計分析報告。

在這裡,分析上市公司獲取政府補助的目的並不是給上市公司看的,而是拿來供非上市公司,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看,希望為大家提供一些參考,更希望能引發一些思考,這也是本報告的一個初衷。

一、數據來源與方法

1、數據來源

主要來自國泰安上市公司數據庫,同時參考、核對巨潮資訊網、同花順財經部分上市公司年報等,共讀取有效原始數據3,411,131條。

其中:數據來源中,股票代碼以上海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公佈的證券代碼為準;採納的是上市公司的定期報告中合併會計報表所呈現的數據;計價幣種均為人民幣;選擇近10年(2007年-2016年)的數據;另外,因為統計路徑及其它原因,主觀上對個別數據進行了2%的誤差調整。

統計方法

使用最基本的數據挖掘方法,對海量數據進行篩選、歸納、分析。

為保證直觀易讀,本報告只做基本層次的分析和圖形呈現。而不是使用這個模型,那個算法等一般人不懂也不喜歡看的的方式來展示結果(當然,也歡迎對數據敏感,有深層次興趣的同學聯繫我索要更多資料)。

二、近10年來政府補助上市公司基本情況

1、概述

近10年來,政府累計向3151家上市公司發放各類補助超過19萬次,補助總額逾9781億元人民幣。補助方向和內容涉及稅收返還、貸款貼息、知識產權、各類專項、人才引進、科技進步、節能減排、市場開拓等幾乎所有方向。

其中,單年度獲補助最多的公司是2008年的中國石化(600028),獲補總額達503.42億元;單年度獲補貼最低的兩家公司是2014年的歡瑞世紀(000892),獲得500元的海島扶持款,和2013年的楚天高速(600035),獲得300元的以舊換新政府補貼。

10年中,累計獲得補助最多的公司是中國石油(601857)的745.53億元,其次是中國石化的739.41億元。

自2011年起至今,中國石油開始佔據獲補榜首位置長達6年,並連續10年出現在年度獲補前十名榜單。

在所有上市公司中,獲得政府補助的公司比例逐年升高,到2016年,該比例已達94.2%;有31%的公司連續十年拿到補助。

以2016年為例,所有獲得政府補助的上市公司中,虧損率為12%,稍強於所有未獲補助的上市公司虧損率的19%。

2、獲得政府補助上市公司的數量分析

2007年至2016年的10年期間,獲得政府補助的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加,由最初2007年的1176家平穩增長到2016年的3036家,增幅超過158%。

同時,獲得補貼的上市公司數量佔所有上市公司的比重也逐年增長,由最初2007年的69.7%增長到2016年的94.2%,增長率高達35.2%。

如圖1所示。

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情況報告(2007年-2016年)

圖1.歷年份獲補助上市公司數量及所佔比率

10年來,總計3151家公司獲得過政府補助,其中近90%的公司獲補超兩年以上,更有31%的公司連續十年獲得政府補助。

詳情如圖2及表1所示。

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情況報告(2007年-2016年)

圖2.上市公司獲補助年數比率分佈圖

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情況報告(2007年-2016年)

在連續性方面,經統計發現,該年份獲得政府補助的公司中,絕大部分在上一年度也獲得過補助,其分佈比率如圖3所示。

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情況報告(2007年-2016年)

圖3.歷年份上市公司獲補助較上一年連續性比率圖

這些數據表明:一旦某公司去年獲得補助,那麼今年基本還會獲得補助,並且在補助資金的方向或性質上,大多雷同,保持著某種慣性。這種慣性的原因很可能有兩層,一是因為公司在該方向嚐到甜頭之後,會持續關注;二是“慣性”等同於“惰性”,公司在該方向嚐到甜頭之後,則往往只會在這個方向保持關注。

3、上市公司獲得政府補助額度分析

2007年至2016年10年間,政府向3151家上市公司撥發各類形式的補助資金共計978,108,908,087.60元。

除個別年份(2008年)外,政府年度補助上市企業資金基本呈增長態勢。由最初2007年的288.8億元,激增到2016年的1684.3億元,十年間增長5.83倍。其中2008年的突增,主要是因為政策的原因,政府向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兩家油企發放了672.56億元的超大額補助。

詳情如圖4所示。

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情況報告(2007年-2016年)

圖4.歷年份上市公司獲補助總額

平均到單個公司,除了2008年的特例之外,每家公司平均獲得政府補助的金額也呈整體增長趨勢,由2007年的2460萬元,增長到2015年的5950萬元和2016年的5550萬元,十年間也已翻倍。

詳情如圖5所示。

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情況報告(2007年-2016年)

圖5.歷年份上市公司獲補助均額

那麼,這個兩千多萬或五千多萬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我們不妨再來做一個對比。

根據《2016年中國中小企業運行報告》的數據,2016年末,全國規模以上的中小工業企業總計37萬家(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即年主營業務收入為2000萬元及以上的中小工業企業法人),其中中型企業5.4萬家,小型企業31.6萬家。16年它們的總利潤為4.3萬億,其中1.8萬億是中型企業盈利,2.5萬億是小型企業盈利。計算一下:2016年全體規上企業均盈利1162萬元;其中,小型企業平均利潤只有791萬元。

拿2016年上市公司的政府補助均值5550萬來看,僅一家上市公司無償獲得的政府補助就可以抵上5家規上中小企業或7家規上小型企業全年的總利潤。

注意:中國總共有7000多萬(15年數據)家企業,這裡的37萬家說的是規上企業,就是好一點的企業,按比例來看絕對是金字塔尖的那一群。至於那些在“規下”的99.5%,年淨利潤可能只有幾十萬甚至幾萬,如此看來,僅一家上市公司一年從政府白拿的補助大概就要抵N多家企業一起奮鬥M多年,甚至一輩子了。

4、上市公司獲得政府補助頻次分析

2007年至2016年,根據上市公司財報中體現的數據,政府共計向3151家公司發放補助193,781次(此處有2%的誤差調整)。

從各年份來看,2007年,總計補助次數4536次,家均補助3.86次,之後基本穩定增長,至2016年,這兩個數據分別變為34337次和11.31次。

詳情如圖6所示。

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情況報告(2007年-2016年)

圖6.歷年份上市公司獲補助次數

以2016年為例。2016年,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獲取補貼11.31次,基本等於全部3036家公司,每家每月都會有補助發放。其中,中國寶安(000009)在本年度總計獲得了130次補助,幾乎每隔一個工作日就會有一筆補助款入賬,其補助理由五花八門,無所不含;補助金額從1萬元到數千萬元,筆筆不等,實在讓人羨慕。

2016年上市公司獲貼次數前十名如表2所示。

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情況報告(2007年-2016年)

上市公司均次獲補助金額方面。除2008年因兩家石油公司獲鉅額補助且一次性記錄在表,從而引起數據飆漲以外,各年份數據基本平穩,在均次383萬至636萬之間小幅波動。還是拿2016年來講,政府平均補助一次上市公司的金額,與規上小型企業一年的平均利潤相距不遠。

詳情如圖7所示。

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情況報告(2007年-2016年)

圖7. 歷年份上市公司均次獲補助金額

5、歷年來政府補助上市公司前十排名

2007年至2016年,在各年份政府補助上市公司的前十名榜單裡,共有33家公司先後上榜,一眼望去,也基本都是熟悉的面孔。

詳細排名如表3、表4所示。

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情況報告(2007年-2016年)

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情況報告(2007年-2016年)

在這十份榜單裡面,2008年的中國石化一年拿到503.42億的補助,數據閃閃發亮!同年份的中國石油拿到169.14億,同樣閃著金光。這是歷年來政府補助數據的制高點,牢牢佔據著第1和第2的位置。

在這十份榜單裡面,我們看到中國石油十年裡十次上榜,並且從2011年之後連續蟬聯榜首至今。同樣十次上榜的還有一家,名字是:長江電力!

在這十份榜單裡面,我們可以欣喜的發現除了石油、電力、航空等這些領域的大佬,還有中興通訊、江淮汽車、美的電器、格力電器這樣的企業,代表著某一種希望!

同樣在這十份榜單裡面,我們似乎還可以發現當年度政府政策的方向,這33個獲補公司,就是風向標!

另外,“一年一年又一年,獲補前十常相見”!為了對入榜公司的“常相見”有一個更直觀的瞭解,特將33家公司進入榜單的年數做了一個統計,如表5、圖8所示。

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情況報告(2007年-2016年)

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情況報告(2007年-2016年)

圖8. 獲補助前十公司進入排行榜年數比率

6、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排行榜“隊尾”的一點情況。

所謂:“年年榜首常相似,歲歲隊尾各不同”。

呼應一下上一節中的“榜首”分析,列幾點歷年政府補助上市公司企業後十名榜單“隊尾”裡的一些有趣的現象。

“隊尾”榜裡面,十年內總計有33次年度補助單個企業低於1萬元的情況出現,其中有兩家單年度獲補貼低於1000元。分別是2014年的歡瑞世紀,獲得500元的海島扶持款,和2013年的楚天高速,獲得300元的以舊換新政府補貼。是的,沒有錯,我們看到:不管錢多錢少,作為上市公司,仍然去爭取,其實,他看中的可能並不是資金本身,而是是背後的某種東西,比如政府關係,等等吧。做一首打油詩,供做總結和思考:

三百五百也是錢,

只要你給我就撿。

錢財本是引玉磚,

身後或有好資源!

“隊尾”榜裡面,其實也有一些“常客”;,比如廣聚能源(000096),曾在2013年至2016年連續四年排在後十名“隊尾”中,最高一次是在16年拿到23025.5元政府補助;比如創興資源(600193),在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四度排在“隊尾”,其中兩次還是最後一名,分別拿到28047.3元,5000元,2166元和3116.5元補助,補助性質全部是納稅獎勵;再如江麗B(900939),其在2009年,2010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五次“入尾”,其中後三次均是獲得5000元左右的殘疾人補貼資金。

細想一下,正如前面章節中提到的,企業在獲取補貼的項目上,有一定的連續性,或者說惰性,往往去年拿到什麼,今年還要往這方面使勁,明年也一樣。其實上市公司的條件大多很好,大可以嘗試在政府補助的其它方向做一些工作。出於跟上一段同樣的目的,再做一首打油詩:

今年給瓜我要瓜,

明年還往瓜田扒。

殊不知曉瓜田外,

別有珍餚滿天涯!

7、政府補助與上市公司的盈利關係分析

以2016年為例。該年度,國泰安數據庫共記錄上市公司3222家,其中獲得政府補助的有3036家,約佔94.2%。在這3036家中,淨利潤大於零的有2680家,虧損的有356家,虧損率為12%。在未獲取政府補助的186家公司中,淨利潤大於0的有150家,虧損的36家,虧損率達19%,高於獲得政府補助公司的虧損率7個百分點。

將獲得政府補助的3036家企業,以補助金額與淨利潤之比做一個分類,如表6所示。有1558家,即半數左右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為政府補助金額的10倍到100倍;有356家,佔12%的公司仍在虧損;表中>1的43家公司意味著:如果沒有政府補助,這些公司2016年的報表上將呈現虧損的狀態;還有65家公司,它們所獲的補助僅僅佔全年淨利潤的千分之一不到,但是仍然沒有放棄……;

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情況報告(2007年-2016年)

2016年上市公司補助佔淨利潤比例統計如圖9所示。

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情況報告(2007年-2016年)

圖9. 2016年上市公司補助佔淨利潤比例統計

作為對比,將2016年186家未獲政府補助的企業盈虧比以圖10的方式統計如下。

政府補助上市公司情況報告(2007年-2016年)

圖10. 2016年未獲補助上市公司盈虧比例統計

值得再一次說明的是12%和19%的關係。7個百分點的差距說明了什麼呢?如果我還是十幾年前做研究生時的狀態,極可能做出這樣的結論:由此可見,有政府補助就是管用!可是現在,我想說,這可能並不代表什麼(可能這裡劃個重點)!從表面上看,有差別還是有差別,但如果非要得出什麼結論,找出它們之間是否有實質性的關聯,須要做更深層次、更細緻的挖掘和分析。且等作者後續再做一次專門的研究。

寫在後面

再寫幾句話,做一個小結和思考吧。

整體而言,上市公司代表著一個特殊群體,是高大上的代言,可是通過上面的報告我們可以看到:作為比一般中小企業明顯強大一些的上市公司,它們有一些是靠政府補助扭虧為盈;有一些明明已經有很強的盈利能力,卻還是很看重佔比極小的政府補助;很看重哪怕幾百塊錢,並且連年申報補助;更要命的,這不是個案,而是超過90%的上市公司全都這樣幹……;

每年政府補助上市公司上千億,殊不知政府每年無償補助給中小微企業的資金遠遠超過這個數額,上市公司都看中的事,作為中小微企業的大家,實在不應該無動於衷!多說無益,謹用以下幾句話作為一個小結:

政府補助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實,不管你拿還是不拿,它就在那裡,不多不少;

補助就那麼多,別人拿得多你就拿的少,你不拿自然就被別人全部拿走了;

補助的背後,除了現金本身,還意味著政府背書、延伸項目等無形或有形的其它間接好處,需要想遠一點點,想清楚一點點;

補助不是你想拿,想拿就能拿,你想獲得那筆特殊意義的資金就要有所付出,做好拿的準備:合法經營,關注政策,材料詳實,積極爭取。

注:原創文章,如需轉載,須經作者同意,並註明出處,謝絕其它任何形式的商業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