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社會階層”為什麼不等於“有錢人”?

“高社會階層”為什麼不等於“有錢人”?

01

前些年一直傳聞的國際大品牌香奈兒拒絕中國人代言,甚至有的激烈小媒體登出它們甚至拒絕中國客人穿戴香奈兒的服裝和箱包以及配飾。

這一傳聞雖然後來經香奈兒高層否認,但仍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甚囂塵上,被大部分中國同胞咬牙咒罵,認為是歧視中國人。

無論香奈兒這場鬧劇源頭如何,也無論後來的香奈兒上層的含有道歉性質的說明具有多少誠意,我們都看到一個事實,在這些年國人的財富收入日漸創新高,在中國的一大批富裕層趾高氣揚鑼鼓喧天的走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卻似乎並沒有獲得大家期待的國際社會的尊重和認可,反而是走在哪裡都飽受白眼與非議,這曾經深深刺激到了愛國情緒很強烈的絕大部分同胞。

用國家或民族來衡量素質的有無和格調的高低實在欠缺穩妥,我們通過提升自己的認知可以看到,其實,國際上所看不起的這一群人,只是一個階層。是一個從貧民迅速擠進富裕層的社會群體。但很遺憾,他們只是擠進了富裕層卻沒辦法真正棲身於上層社會等級。

“高社會階層”為什麼不等於“有錢人”?

02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理由是很直白的。

因為他們沒有真正上流社會的優雅氣度。更丟失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精神中的禮義仁智信中的重要內容,禮或者其他方面。

這一部分人中的很多成員喜歡大呼小叫,不尊重和珍視別國甚至我們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 不尊重其他人的人群也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

保羅福塞爾(1924-2012),是美國著名的文化批評家與社會學研究者,曾任教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美國康涅狄格學院,和拉特格斯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

保羅福賽爾擅長對人的日常生活進行研究觀察,視角敏銳,語言辛辣尖刻,又不失幽默和善意,他撰寫的權威性著作都已等身,涉及到非常廣泛卻專業的領域。其中關於二戰時期的專著,曾經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他最廣為人知的一本書名字叫《格調》,寫的是美國60年代到70年代時期,關於各個美國內部各個人群的經濟狀況,文化品位,愛好修養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狀況。

從而發現,人們對“社會等級”這個詞越敏感,越表明它真實而嚴酷地存在。

美國,不遺餘力地宣稱自己是自由和平民主的國度。在這裡,似乎每個人都能用有無限可能性,似乎每個人的社會階級都是非常具有流動性的,一切可以靠努力來實現。每個國民都是平等獨立的。

不過後來很多人已經逐漸明白這不過是官方論調。如果你深以為然,則很遺憾地表明你處於不折不扣的貧民階層。貧民階層更傾向於相信這種官方式謊言,讓他們安於自己很難改變的階級現狀。

從《幸福來敲門》這部影片中,我們很多人得到了勇氣,彷彿這是勵志聖經,但很多人忽視了主人公在自身的才能和修養方面,顯然不是與他同類經濟水平的人持平的,他要遠遠優於他們那些人,在教堂裡唱詩,在救濟所前領糧食的人,不可能一躍而起成為金融街高層辦公樓裡的主管。

他首先是個數學天才。

與文化修養一樣難以改變的是,長期積累的個人素質。

這就是造成了現在很多中國暴發戶把金錢如草紙一樣在世界各個國家消費,仍舊換不來尊重的原因。

“高社會階層”為什麼不等於“有錢人”?

03

說到格調和階層,很多人對這個詞的敏感,很顯然是因為這是他們一輩子的硬傷和隱痛。而中產階級對這個詞的敏感則是因為他們比下有餘卻比上不足,這是最讓他們焦慮且憂心忡忡的字眼,儘管他們的生活方式無一不是在努力地往更上一個階層奮鬥,但他們不願意堂而皇之地去探討這個問題。

這麼說,在社會學中,以中下層乃至中層為主體的民眾會被格調以及等級這樣的詞彙刺傷,似乎顯示經濟狀況,即金錢是社會等級的第一因素。但作者全文都在否定有些人的這種觀點。這就是,金錢或許是一個其他人生收益的槓桿,但絕不是主題。

“高社會階層”為什麼不等於“有錢人”?

04

李嘉誠曾經與經濟學家張五常閒聊間,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李嘉誠問:“你知道為何我的生意能做這麼大嗎?”

張五常詢問其故,李嘉誠回答說:

“因為每次做生意時,我總讓對方賺得比我多。所以每個人都想和我做生意。”

同樣的回答,在小巨人李澤楷身上也出現過,曾經有記者問他:“你父親教會了你怎樣的賺錢秘訣?”

李澤楷笑了笑,回答說:

父親從沒告訴我賺錢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他一再叮囑我,

你在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你就只需要拿六分。

高階層,高格調的人,對於錢往往沒有普通人以為的那麼重視。

《格調》這本書與我們我們國家的現今狀況其實有很多相同之處。保羅福塞爾在本書當中用非常精確的一系列事實論據說明和驗證了他的核心觀點:

“一個人自覺或不自覺地呈現出來的一系列行為特徵才是劃分社會等級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