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离不了练练练,孩子觉得太枯燥?专家说爱上数学很简单

再过两个多月,又要有一大批的孩子要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方法,也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不仅要培养学习习惯,还要帮助孩子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所以这个时候,大量的练习肯定是避免不了的。

就数学来说,每天课堂上做计算题,晚上回家作业还是计算题,孩子很容易就感到厌烦了。经常抱怨:“我讨厌写作业。”“我不想学数学。”

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一起看看这本《妈妈教的数学》。这本书的作者孙路弘在老师的眼中粗心大意、记不住乘法表,却在妈妈的引导下,爱上了数学,掌握了数学思维,最终如愿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妈妈教的数学》这本书,就是从生活出发,让孩子发现数学的有趣之处,从而爱上数学。同时掌握数学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

一年级离不了练练练,孩子觉得太枯燥?专家说爱上数学很简单

《妈妈教的数学》

从生活小事出发,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生活中很多种场景都可以应用数学,比如有些妈妈给宝宝启蒙数字,就会在上下楼梯的时候,一边走一边数1、2、3、4……在路上遇到车牌、楼号等,也会指给宝宝看、读给宝宝听。潜移默化地,宝宝们就把数字记住了。

其实,不仅小宝宝可以从生活中学到数学知识,上学后的孩子也可以。我们这里主要针对低年龄孩子的学习特点,看看怎样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特别是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中还是以基本的数学运算为主,练习计算题是个重点。从10以内加减法开始,到两位数加减法;从两个数相加,到三个数相加,孩子就在反复地练习中巩固着知识。

但是这种练习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烦心理,那妈妈们就要注意从生活中进行引导,让孩子生发出学习兴趣。

比如上楼梯的时候,孩子走得快,妈妈走得慢。妈妈就可以问孩子:“你停下来等等我,看看我再上几栋楼梯能够追上你?”这时候你再往上爬的时候,孩子会和你一起数。

然后再和他说:“你爬了8阶楼梯,我爬了3阶楼梯,我又爬了5阶就追上你了。”这就是一年级学的最基础的加减法。

另外还可以帮助孩子扩展知识,和孩子说:“我们再上10阶楼梯就可以到家了,我一步能迈两阶,我现在要2阶2阶往上走啦,你觉得我迈几步能到家呢?”这样孩子就会知道,5个2就是10。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数学,只要用心去想,就会找到很多帮助孩子锻炼计算能力的机会。

比如给孩子做饼干时,可以让孩子帮忙称称,通过电子秤上数字的变化,孩子也会知道,数字不仅有整数,还有小数。

再比如说在超市购物事,可以提前和孩子说好:“你可以买20块钱的东西,自己算好哦,要是算错了,柜台结账的时候只能退掉了。”孩子想要抱着东西回家,肯定就得好好算。

从生活小事着手的好处就在于,让孩子能够明白,数字不仅仅是纸上那一个个数字,它会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它不是僵硬呆板的,而是灵活有趣的。

一年级离不了练练练,孩子觉得太枯燥?专家说爱上数学很简单

与孩子积极互动,让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孩子生出对数学的兴趣后,我们还要让他继续保持这份喜爱。但是有些父母却发现,孩子原本对数学很感兴趣,做题也兴致勃勃的。但是过了大半年,他们做作业的时候却提不起精神,做一会儿就发呆,甚至不想做作业。

曾经喜欢数学的孩子,为什么突然不喜欢了呢?有这样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题目太简单,孩子都会。有些孩子接触数学比较早,数学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他们在做题的时候就会觉得,怎么老做这么简单的题啊?无聊死了。所以就会总是打不起精神,做题的乐趣没了,只剩下机械性地完成任务。

有一个孩子就是这样,妈妈问他原因,他说:“我不想一直做卷子,太没意思了。”但是他有时候还会特别兴奋地和妈妈说:“我今天做出来了一道五年级的数学题!”相比于机械性的工作,孩子更愿意去挑战不可能,新鲜的事物对于他们来说更加有趣。

第二个是家长的打击。有些孩子遇到有趣的东西喜欢和家长分享,或者是经常提问题。比如有一个孩子很喜欢出题让父母做。每当学了新知识,或者遇见好玩的题目,总会给爸爸妈妈看。时间一长家长就有些不耐烦:“妈妈太忙了,一会儿再看。”结果最终也没看。时间一长,孩子也没有兴趣去给家长出题了。

我们应该珍惜孩子出题的这种行为,你从孩子的题目中,能够看到孩子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也能看到他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年级离不了练练练,孩子觉得太枯燥?专家说爱上数学很简单

那么,面对着上面两种问题,我们要怎么维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是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对数学有兴趣的时候,就积极配合他,把兴趣延续下去。

比如有一个孩子特别喜欢玩大富翁游戏,每次玩的时候都要拉着爸爸妈妈一起,一玩就是2、3个小时。爸爸妈妈一开始还强打精神陪他玩,后来就烦了:“就不能换个游戏吗?这个太没意思了。”

而另一个孩子的父母则恰恰相反,不仅陪着玩,还给孩子布置任务:“今天你既当选手,又当银行吧,钱都归你管。”那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得打起精神来,要不找钱找慢了,爸爸妈妈还会催的。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同,也需要父母的认同。他们爱你,想把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和你分享。当你表现出愿意倾听和参与时,他会觉得开心;当你表现得不耐烦时,他也会疑虑,这件事情是不是真得很无聊。

其次,换种方法让孩子重新认识数学。数学计算题并不是只有一种算法,比如70+50=?孩子可以按照最基本的方法来做题,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思路。就像是70是7个10,50是5个10,那么一共就是12个10,70+50也就是等于120了。

换种方法的好处就在于,让孩子一直能对数学保持新鲜感。比如有些孩子在考试的时候,会出现马虎的情况。父母反复嘱咐:“一定要仔细检查啊。”但是孩子下次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为什么呢?

低年级的孩子没什么耐心,卷子做过一遍就没兴趣了,不想重新再看了。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把孩子的错题,用自己的思路再做一遍,孩子就会觉得很有趣,原来题目还可以这样做啊。

然后父母就可以告诉孩子:“你下次做完卷子,可以换种方法再做做看,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你的答案也很有趣啊。”那孩子就会开始学会主动检查。

当父母把孩子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他发自内心地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他就会主动地去学习。

一年级离不了练练练,孩子觉得太枯燥?专家说爱上数学很简单

数学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变的。数学的美从来不再固定的算法中,而在不同的解题思路中。所以当孩子一个方法掌握不住的时候,就再采用另一个方法来试试。

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数学中有很多有趣的内容需要我们去发现。而在不停发现的过程中,孩子就发现了数学的有趣,也就能爱上数学。

希望作为父母的我们,都能在不同的教育方式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那一种;也希望孩子们能从这种学习方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我们要相信,不管是学渣妈还是学霸妈,只要是用心妈,都能找到方法,帮助孩子爱上数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