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離不了練練練,孩子覺得太枯燥?專家說愛上數學很簡單

再過兩個多月,又要有一大批的孩子要成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了。新的學習環境、新的學習方法,也給孩子和家長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年級是打基礎的階段,不僅要培養學習習慣,還要幫助孩子紮實地掌握基礎知識。所以這個時候,大量的練習肯定是避免不了的。

就數學來說,每天課堂上做計算題,晚上回家作業還是計算題,孩子很容易就感到厭煩了。經常抱怨:“我討厭寫作業。”“我不想學數學。”

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一起看看這本《媽媽教的數學》。這本書的作者孫路弘在老師的眼中粗心大意、記不住乘法表,卻在媽媽的引導下,愛上了數學,掌握了數學思維,最終如願考入了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

《媽媽教的數學》這本書,就是從生活出發,讓孩子發現數學的有趣之處,從而愛上數學。同時掌握數學思維能力,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數學問題。

一年級離不了練練練,孩子覺得太枯燥?專家說愛上數學很簡單

《媽媽教的數學》

從生活小事出發,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生活中很多種場景都可以應用數學,比如有些媽媽給寶寶啟蒙數字,就會在上下樓梯的時候,一邊走一邊數1、2、3、4……在路上遇到車牌、樓號等,也會指給寶寶看、讀給寶寶聽。潛移默化地,寶寶們就把數字記住了。

其實,不僅小寶寶可以從生活中學到數學知識,上學後的孩子也可以。我們這裡主要針對低年齡孩子的學習特點,看看怎樣從生活中的小事出發,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的特別是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學習中還是以基本的數學運算為主,練習計算題是個重點。從10以內加減法開始,到兩位數加減法;從兩個數相加,到三個數相加,孩子就在反覆地練習中鞏固著知識。

但是這種練習方式,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厭煩心理,那媽媽們就要注意從生活中進行引導,讓孩子生髮出學習興趣。

比如上樓梯的時候,孩子走得快,媽媽走得慢。媽媽就可以問孩子:“你停下來等等我,看看我再上幾棟樓梯能夠追上你?”這時候你再往上爬的時候,孩子會和你一起數。

然後再和他說:“你爬了8階樓梯,我爬了3階樓梯,我又爬了5階就追上你了。”這就是一年級學的最基礎的加減法。

另外還可以幫助孩子擴展知識,和孩子說:“我們再上10階樓梯就可以到家了,我一步能邁兩階,我現在要2階2階往上走啦,你覺得我邁幾步能到家呢?”這樣孩子就會知道,5個2就是10。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能看到數學,只要用心去想,就會找到很多幫助孩子鍛鍊計算能力的機會。

比如給孩子做餅乾時,可以讓孩子幫忙稱稱,通過電子秤上數字的變化,孩子也會知道,數字不僅有整數,還有小數。

再比如說在超市購物事,可以提前和孩子說好:“你可以買20塊錢的東西,自己算好哦,要是算錯了,櫃檯結賬的時候只能退掉了。”孩子想要抱著東西回家,肯定就得好好算。

從生活小事著手的好處就在於,讓孩子能夠明白,數字不僅僅是紙上那一個個數字,它會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地方。它不是僵硬呆板的,而是靈活有趣的。

一年級離不了練練練,孩子覺得太枯燥?專家說愛上數學很簡單

與孩子積極互動,讓學習興趣得以保持

孩子生出對數學的興趣後,我們還要讓他繼續保持這份喜愛。但是有些父母卻發現,孩子原本對數學很感興趣,做題也興致勃勃的。但是過了大半年,他們做作業的時候卻提不起精神,做一會兒就發呆,甚至不想做作業。

曾經喜歡數學的孩子,為什麼突然不喜歡了呢?有這樣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題目太簡單,孩子都會。有些孩子接觸數學比較早,數學知識掌握的比較好,他們在做題的時候就會覺得,怎麼老做這麼簡單的題啊?無聊死了。所以就會總是打不起精神,做題的樂趣沒了,只剩下機械性地完成任務。

有一個孩子就是這樣,媽媽問他原因,他說:“我不想一直做卷子,太沒意思了。”但是他有時候還會特別興奮地和媽媽說:“我今天做出來了一道五年級的數學題!”相比於機械性的工作,孩子更願意去挑戰不可能,新鮮的事物對於他們來說更加有趣。

第二個是家長的打擊。有些孩子遇到有趣的東西喜歡和家長分享,或者是經常提問題。比如有一個孩子很喜歡出題讓父母做。每當學了新知識,或者遇見好玩的題目,總會給爸爸媽媽看。時間一長家長就有些不耐煩:“媽媽太忙了,一會兒再看。”結果最終也沒看。時間一長,孩子也沒有興趣去給家長出題了。

我們應該珍惜孩子出題的這種行為,你從孩子的題目中,能夠看到孩子不一樣的思維方式,也能看到他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一年級離不了練練練,孩子覺得太枯燥?專家說愛上數學很簡單

那麼,面對著上面兩種問題,我們要怎麼維持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首先是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當孩子對數學有興趣的時候,就積極配合他,把興趣延續下去。

比如有一個孩子特別喜歡玩大富翁遊戲,每次玩的時候都要拉著爸爸媽媽一起,一玩就是2、3個小時。爸爸媽媽一開始還強打精神陪他玩,後來就煩了:“就不能換個遊戲嗎?這個太沒意思了。”

而另一個孩子的父母則恰恰相反,不僅陪著玩,還給孩子佈置任務:“今天你既當選手,又當銀行吧,錢都歸你管。”那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就得打起精神來,要不找錢找慢了,爸爸媽媽還會催的。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同,也需要父母的認同。他們愛你,想把自己覺得有趣的事情和你分享。當你表現出願意傾聽和參與時,他會覺得開心;當你表現得不耐煩時,他也會疑慮,這件事情是不是真得很無聊。

其次,換種方法讓孩子重新認識數學。數學計算題並不是只有一種算法,比如70+50=?孩子可以按照最基本的方法來做題,也可以採用其他的思路。就像是70是7個10,50是5個10,那麼一共就是12個10,70+50也就是等於120了。

換種方法的好處就在於,讓孩子一直能對數學保持新鮮感。比如有些孩子在考試的時候,會出現馬虎的情況。父母反覆囑咐:“一定要仔細檢查啊。”但是孩子下次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為什麼呢?

低年級的孩子沒什麼耐心,卷子做過一遍就沒興趣了,不想重新再看了。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把孩子的錯題,用自己的思路再做一遍,孩子就會覺得很有趣,原來題目還可以這樣做啊。

然後父母就可以告訴孩子:“你下次做完卷子,可以換種方法再做做看,用不同的方法驗證你的答案也很有趣啊。”那孩子就會開始學會主動檢查。

當父母把孩子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讓他發自內心地覺得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他就會主動地去學習。

一年級離不了練練練,孩子覺得太枯燥?專家說愛上數學很簡單

數學不是單一的,而是多變的。數學的美從來不再固定的算法中,而在不同的解題思路中。所以當孩子一個方法掌握不住的時候,就再採用另一個方法來試試。

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數學中有很多有趣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發現。而在不停發現的過程中,孩子就發現了數學的有趣,也就能愛上數學。

希望作為父母的我們,都能在不同的教育方式中,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那一種;也希望孩子們能從這種學習方式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我們要相信,不管是學渣媽還是學霸媽,只要是用心媽,都能找到方法,幫助孩子愛上數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