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界盃是足球界的最高榮譽?

人造喂星羅志祥


記者: 您好,你是球王嗎?

貝利:(一臉懵逼)不敢,不敢,球踢得不好,歐冠也沒拿過,歐洲都沒去過幾回,巴西這邊進球多,人說話又好聽。

記者:那為什麼大家都這麼叫你呢?

貝利:俺也不清楚,可能是家裡有三個大金盃子吧,其中有兩個還是背靠背拿的,說起來還有點小激動呢。

記者:你這也太遠古了,現在人家都看歐冠,你這跟不上時代了。

貝利:嗷,早幾年有個叫小跳蚤的,拿了個六冠王,三年兩奪歐冠,金球四連,大家都拿他跟我比,我也覺得他好厲害的樣子,結果14年沒拿上那個大金盃子,人家都說他差點就能是球王了。看來大家還是挺關注這玩意兒的。還有就前幾年,那個虎了吧唧的老總,歐冠三連啊,這下我想他這得是球王了吧,結果發現大家都關注的是他的不懈努力把那個小跳蚤追上了,都沒人把他和我比,我真希望媒體盆友和球迷們多重視點歐冠,要不然就我和老馬兩個球王太無聊了,鬥地主人都不夠。

記者:額呃呃呃。。。


拉風斗士


首先,代表最高榮譽。

世界盃是全球各個國家在足球領域最夢寐以求的神聖榮耀,也是各個國家(或地區)所有足球運動員的終極夢想。世界盃每四年舉辦一次,任何國際足聯會員國(地區)都可以派出代表隊報名參加這項賽事並經過預選進入大賽。冠軍代表在世界足壇的最高榮譽。

其次,觀注度最高。

參賽隊伍為來自全球五大洲的最強團隊,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觀注。如果說聯賽吸引大批球迷的觀注,那麼世界盃除了吸引球迷還有大批平時不看球的人,其中還包括各國政要。每次世界盃都是人們在大街小巷、茶前飯後討論的話題。

其三.觀賞性更強。

國家隊更能體現出不同風格和戰術,藝術性更強。

俱樂部融合了不同國家的球員,各球員踢球風格有異,但為了體現球隊的戰術執行和得到賽場上的勝利,球員不得不壓縮自己的個人踢球風格。但在國家隊,都是來自同一個國家的球員,大家風格基本相同,更能踢出各自的風格和藝術。比如:巴西的桑巴足球、意大利的防守足球、德國的意志足球和高空轟炸、英格蘭的長傳衝吊、西班牙的短傳配合、荷蘭的全攻全守等特點鮮明的風格,這可在俱樂部可難看到哪支球隊有這麼特別鮮明和長期的風格。

其四,更能體現個人能力。

國家隊不像俱樂部有那麼長的磨合期和在一起訓練的時間,組合時間不長且訓練時間有限;也不可能像俱樂部用無限財力去購買一支理想的團隊,只能在有限資源裡湊齊一支團隊。所以,這就需要隊員的個人能力來左右比賽結果,重要場次有時候球星的靈光一現就可成為永衡的經典。

其五.更能製造經典。

對於球迷朋友們來講,每舉辦一次世界盃就代表一段歲月的流逝。所以,那些世界盃的經典場面會深深刻在腦海不怕歲月的洗禮。馬拉多納一生進球無數可以不記得但誰也忘不了他86年的上帝之手、巴喬一生只發丟兩次點球但誰也忘不了他94年發失點球后的憂鬱眼神、02年小羅戲耍西曼後的一戰成名、06年齊達內得到紅牌鐵頭功、14年的巴西1:7大恥等等這些回憶都會深深印在球迷的腦海裡。

世界盃是一個歷史大舞臺,有人一戰成名或封王,也有人一戰而衰。沒有能在這個舉世矚目的舞臺表現出你最高才華而不能留下經典的球員註定將成為一夜流星,一閃而過,難以在這漫長的歲月長河裡成為永衡的話題!



Pin球者


行行出狀元,每個行業每個領域都有最好的一個。綜合體育有奧運會,田徑有世界田徑錦標賽,足球當然也有最好的一個賽事,這個最好是的足球賽事就是影響力最大的世界盃。論比賽質量可能歐洲盃與世界盃不相上下,但歐洲盃畢竟只是歐洲國家參賽,影響力和世界盃不能相提並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