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4500的奢華酒店,為什麼也用洗臉毛巾擦馬桶?

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服務業黑幕的,但每次爆料,總會讓我覺得我還是太天真了。

01

昨天,微博認證用戶“花總丟了金箍棒”發了一條11多分鐘的視頻,他用一年的時間,拍攝了五星級酒店的工作人員打掃房間衛生的情況,五星級酒店居然用同一條毛巾擦洗手檯擦杯子擦馬桶……

看完視頻,我感覺自己的胃都在抽搐。


一晚4500的奢華酒店,為什麼也用洗臉毛巾擦馬桶?


中槍的酒店包括希爾頓旗下的北京康萊德酒店、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上海四季酒店、凱悅集團下的北京柏悅酒店、上海寶格麗酒店......

這些酒店的共同點,除了都是五星級、都很貴,還有:都用客人用過的毛巾、髒抹布去擦杯子,包括漱口杯、咖啡杯、水杯。連杯子都能這麼擦,洗手檯和馬桶真的就不用提了。

其中,寶格麗酒店是奢侈品牌,一晚的房價高達4500元,但是,清潔人員竟然把從垃圾桶裡翻出一次性塑料杯蓋,又給放回原位了......

你花了好幾千塊住看上去高大上的酒店,本來放心地泡泡浴缸,喝杯茶,現在告訴你這些東西都是髒的,你惡不噁心?

你說你不住五星級酒店?那就更慘了。

因為清潔狀況差,主要是緣於酒店非常限制保潔方面的開支,還真不是大家想的酒店清潔標準不嚴格什麼的。

五星級的清潔標準其實超級嚴格,鏡面不僅不能有汙漬,連擦過留下的水漬都不能有;地面要求平行看都看不到毛髮和明顯灰塵......

但是!這些酒店,居然連足夠多的乾淨抹布都不捨得提供給清潔人員!

只制定標準,卻不提供相匹配的條件和經費,比沒有嚴格的標準還要壞。

因為,最後落到保潔員身上,一切都成了“面子工程”,要知道他們不是按工作細緻程度計費的,而是按合格清潔的房間數!每個人打掃的房間數量越多,收入就越高。

已知預算是固定的,你的要求越高,保潔員做出奇葩行為的概率就越大。

保潔員的心聲可能是這樣的:

什麼?你說不同區域換抹布做清潔?酒店又不給我準備那麼多抹布!

你說為什麼要用你的枕套和毛巾擦鏡子?

大哥,你沒做過衛生嗎?只有用乾的布再擦一次,才能保證一點水漬都沒有啊!

既然一切都是清潔成本的問題,我們就很容易想明白,五星級酒店況且如此,那四星三星以及小旅店,能差到什麼地步。

你永遠想不到你房間的前一位住戶,用開水壺來煮多麼奇怪的東西,煮吃的就算了,有的大媽會用來煮穿過的內褲、襪子......


02

為什麼奢華的酒店不願意在清潔方面投入必要的經費呢?

首先是因為,你看不到。

“看不到”居然成了清潔不到位的原罪?

是的,我們在經濟學中,叫它“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會造成難以想象的問題。就說酒店這個領域吧,如果所有的信息都是對稱的,你清楚地知道哪家酒店會認真清潔,哪家酒店瞎搞,那大家“用腳投票”就好了,長期不選清潔不到位的酒店,它就自然而然被淘汰了。

問題是,我們根本不知道哪家酒店好,最開始有人報道某家酒店有問題,但只有一小部分人看到,那家酒店還是生意很好,而且利潤比別人都高,久而久之,別的酒店學它了。

最後就會變成“劣幣驅逐良幣”,市場上有良心的好酒店反而利潤低活不下去,生存下來的都是黑心店,你慢慢就會發現,天下烏鴉一般黑。

這種情況,叫做“市場失靈”。

也就是說,不管幾星級酒店,它只用把錢花在你看得到的地方,你就會覺得“嗯,它值這個檔次,這個價格。”但它絕不會把錢花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不然它就是個二傻子,一定會被市場淘汰掉的。

那怎麼辦呢?

如果政府能有效監管,問題就能解決。要麼對違反規定的酒店加大懲治力度;要麼就提高檢查的頻率,隔三岔五突擊檢查,抓到就公示給人民群眾看!

可是,把一切的鍋都甩給監管,其實還不夠,既然媒體給了我們知情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點什麼,讓酒店清潔問題儘可能快地解決。

03


很多人覺得酒店清潔問題已經見怪不怪了,還有人戲稱報道是“月經帖”,每個月都可能要出現,反正問題老解決不了。

還有人無奈地說,以後住酒店自己帶毛巾枕巾牙刷杯子......

但我們真的應該習以為常,連自己的合理訴求都放棄嗎?

現在,有人衝上前去提出問題了,可是鍵盤俠卻站在一旁笑話:“這有什麼用呢”,他們甚至會抬槓:“你有本事去解決問題啊”,而他們自己卻連幫別人吶喊、壯聲勢都做不到,那最後當然會沒用啊!

不僅沒用,如果老百姓都默默接受這一切,你再也看不到“月經帖”了,連報道的英雄都不會再有了!

做新聞的都知道,狗咬人從來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

如果我們已經“習得性無助”,再也不憤怒了,那麼就連相關報道都會消失。目前,酒店圈子已經開始聯合抵制這次曝光的“花總”了,他6年來住了2000晚酒店,如今卻上了黑名單。如果你我還不站出來聲討這個問題,那麼提出問題的人都要被“解決”了。

馬克思曾說,當利潤達到100%時,有人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

而當利潤達到300%時,他們甚至連上絞刑架都毫不畏懼。

在監管變得非常有效之前,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聲討,來逼迫問題解決。

因為,消費者對清潔問題越重視,不滿、憤怒的聲音越多,酒店就會被倒逼,變得在意這方面、做出改變。

輿論到一定程度,一定會有企業在這方面做出差異化。

舉個例子,有段時間媒體瘋狂報道飯店的後廚不乾淨,消費者人心惶惶。然後就有有機智的商家,推出了“透明廚房”。廚師、幫工的一舉一動,食材和廚具的清洗處理,都在顧客的眼皮子底下。


一晚4500的奢華酒店,為什麼也用洗臉毛巾擦馬桶?



酒店也完全可以效仿,對清潔進行監督!

比如,讓保潔員佩戴類似執法記錄儀的設備,在大堂直播保潔人員的工作實況;在酒店或者平臺的APP上,消費者也能觀看房間的清潔記錄......

希望大家明白,只要想解決問題,辦法千千萬。只要消費者的聲音足夠大,民意給商家帶來足夠多的壓力,他們就會有切身之痛,離改變就很近了。

輿論本身有很大的力量,但如果你放棄為自己發聲的權利,自己主動放低底線,就真的沒救了。

不要溫和地對黑心商家妥協,不要把迴避當作自我保護,你的憤怒,本應該痛擊在他們身上。

如果你不能也帶著攝像頭去拍攝黑幕,一起去舉報,

至少,請你不要沉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