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隱田園: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美好田園生活

南山之腳,有幾間茅草屋。院子用籬笆圍了起來,院內開滿了菊花。院中有一人閒坐,左手一本書,右手一杯酒,偶爾抬頭,欣賞山間的美好。那人驀然起身,走到籬笆下面,採了一朵菊花,忽而抬頭,望見夕陽欲歸南山,天空中,幾隻鳥兒爭相回巢,景色十分美好。忽然想起人生的意義,卻不知如何表達。

歸隱田園: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他,就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厭倦官場,隱居田園。結廬人境,無車馬喧。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看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問此中有無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的狀態,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傳》)

他的理想生活,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桃花源記》)

誤入塵網中

他公元365年出生在官宦世家,曾祖陶侃官至大司馬,祖父陶茂曾、父親陶逸也做過太守、縣令。但是到他這一代,家境已經逐漸沒落。他年輕時向其他讀書人一樣,渴望建功立業、造福一方,奈何朝廷昏庸,才華得不到施展。直到他29歲時,才做個江州(一個小官職,也不知是做什麼的),之後也僅做過參軍、縣令等一些小官。為官期間,爾虞我詐的官場讓他認識到社會黑暗一面。在他40出頭的年紀,終於辭去了僅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歸隱田園。

歸隱田園: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歸去來兮

歸隱田園中

歸隱田園之後,他不再被官場的汙濁,不再受世俗的束縛,田園成為他寄託理想,是他的守志不阿。

《歸園田居(其一)》就是他對此的詮釋,是他的明志。年少時沒有隨俗氣韻,對自然的熱愛是天性使然。誤入了仕途的大網很多年。向籠中鳥兒、池中的魚兒一樣熱愛著山林和故淵。在南野開荒,守著田園。有幾畝田地,有幾間草屋,種些榆柳桃李,村中雞鳴狗叫,生活已是一種美好:

歸隱田園: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美好生活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浮躁的現代人

現在的社會,手機電腦互聯網成為了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信息爆炸式的傳播,各種思想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們。這個時代已變得物慾橫流,人們的心也已經浮躁不堪,失去了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想我們迫切希望能有一種讓我們寧靜下來的力量,於紛亂中守護內心的寧靜,於浮躁中留住自己的初心。

歸隱田園: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信息爆炸讓人躁動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讀陶淵明的詩,遠離塵世的喧囂,于田野間感受大自然,內心會變得平靜,不再浮躁。這或許就是很多人喜歡大自然,喜歡登高遠觀和在海邊眺望的原因吧。

結語

"我想在我老了的時候,回到鄉村,有一個院子,種上我喜歡的花花草草。養一條土狗,幾隻雞鴨,幾隻兔子,有一畝田地,親手為自己種糧食。"這是很多在城市打拼的人的想法,也包括我。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間,是我老後向往的生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撫平內心浮躁的良藥。

歸隱田園: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對院子也是一種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