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星上將”洪學智的家風:兒子一少將一省長,女婿止步副主任

引言

洪學智將軍,是一位功勳卓著的“福將”,他經歷了國內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的戰火洗禮,還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不僅指揮殲滅大批敵人,也是我國現代後勤工作的開拓者。

憑藉著實打實的功勳,洪學智在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由於上將肩章有三顆星,洪學智因此也被人稱為"六星上將"。兩授上將的經歷,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獨一無二且空前絕後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七名上將中,洪學智上將名列第一,這也深刻直觀地反映了洪學智上將在軍內的地位。

“六星上將”洪學智的家風:兒子一少將一省長,女婿止步副主任

▲洪學智上將

後來有人採訪洪學智上將,問他對此事的看法,洪學智只是淡淡地說:“這主要是由中國特定的國情決定的,人的一生名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為國家、為人民做了哪些貢獻,幹了哪些好事。

不慕浮名、人民至上這八個字是他用一生去踐行的準則。

不過,這位“六星上將”的政治生涯並非一帆風順,也經歷了幾起幾落。在人生沉浮之中,洪學智上將所展現出的豁達通透的人生態度,以及中正廉潔的家風,值得世人尊敬與學習。

遭下放批判,洪學智平和豁達

1959年,中共中央在廬山舉辦的政治局會議和黨的第八屆第八次會議,別稱“廬山會議”。“廬山會議“舉辦的初衷是糾正“左傾”錯誤,然而會後卻在全國上下廣泛開展“反右傾運動”,以彭德懷元帥為首的上萬名黨員幹部受到牽連與批判。

中央軍委委員和時任總後勤部部長、黨委書記的洪學智,在要求與彭德懷劃清界限時,反倒挺身而出,仗義執言,受到牽連降職到吉林省擔任農機廳廳長職務。

“六星上將”洪學智的家風:兒子一少將一省長,女婿止步副主任

▲洪學智長子洪虎近照

驟然面臨如此困境的洪學智上將卻沒有氣餒和抱怨,反而就此機會對自己的兒子進行教導和培養,他對自己的大兒子洪虎說:“我是因為在工作上犯了錯誤,職位有所調整,但革命的初衷本就不是為了當官,而是要為人民做實事,為人民謀福利,現在還在這樣的崗位,還有機會可以給人民做事,我就應該在其位謀其職,好好工作,好好的為人民做事。

對兒子的一番剖析不僅是他對兒子的期待,也真實地表達了洪學智一生從政的初心。

人生起落總是常態。1960年對世界和中國來說都是不平凡的一年,世界範圍內發生了前蘇聯的“黑色風暴”,多年精心經營的農莊由於黑風暴的侵蝕,在幾天之內全部遭毀,顆粒無收。在天災面前,新開墾地區受災面積達到2000萬公頃。

智利的大地震和海嘯,讓數萬人死亡失蹤,200多萬人無家可歸,這是歷史上影響最大也最嚴重的一次天災。至於新中國,也經歷了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災荒

,神州大地上到處都是餓殍遍野的景象,一個個因忍飢挨餓而臉色蠟黃的水腫病患者撒手人寰。

“六星上將”洪學智的家風:兒子一少將一省長,女婿止步副主任

▲三年困難時期舊照

也就是在這一年,洪學智上將舉家遷往吉林。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天公不作美,再加上之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造成的後果,新中國本就底子薄,抗風險能力差,天災人禍種種原因撞在一起導致了災難性的後果。雖然洪家此時也是風雨飄搖、慘慘淡淡,不過洪學智上將的愛民情懷也隨著災荒顯現出來。

據洪學智五女洪菁(洪曉京)回憶說:

“小時候院子裡有一棵榆樹,到了春天榆樹發芽了,就有村民就隔著院牆採榆錢,將榆錢拿回去當糧食吃。爸爸看到這樣的景象,常常感嘆百姓生活艱辛,人人都不容易,於是就讓他們到院子裡面來採榆錢。

記得我六七歲的時候,由於長期營養不良,不幸得了肝炎,媽媽陪我到吉林醫大第一附屬醫院住院。我還記得當時的景象,走廊裡躺著好多病人,他們形容枯瘦、面色蠟黃,非常痛苦,醫生說這些是由於飢餓而引起肝炎浮腫的病人。爸爸看到這些病人,心裡很酸澀,都要搖頭感嘆:‘造孽呀!’”

“六星上將”洪學智的家風:兒子一少將一省長,女婿止步副主任

▲榆錢

在那十年裡,洪學智也受到了衝擊,他被打成“三反分子”,並加以“吉林省最大的走資派”等罪名,被長期關押和批判。1970年6月,他又被吉林省革委會專案組秘密下放吉林省哲里木盟(現內蒙古通遼市)金寶屯勝利農場參與勞動改造。

一直到兩年後,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自過問下,他才解除了勞改。這些在大多數看來難以想象的痛苦經歷,洪學智上將卻以一種豁達的態度來對待,表現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氣度。

勞動改造,洪學智與農場群眾相處融洽

在參與勞動改造期間,由於是秘密下放,洪學智上將的家人起初並不知道他的下落。直到1971年春節,三女兒洪煒終於打聽到父親參與勞動改造的地點,思親心切,洪煒在零下20多度的嚴寒中,帶著弟弟洪曉獅登上前往哲里木盟的火車。

洪學智上將參與改造的農場位置十分偏僻,下了火車以後還要搭上農場拉煤的牛車,坐在吱吱嘎嘎的露天牛車上吹著刺骨的寒風,還要晃悠半天,才能看到農場的影子。

歷經艱辛,終於見到了朝思暮想、日夜思念的父親,洪煒顧不得被凍僵的手腳,迫切地想知道父親的近況。

“六星上將”洪學智的家風:兒子一少將一省長,女婿止步副主任

▲上世紀六十年代東北農場舊照

在父親居住的小平房中,洪煒看到父親的身旁總是圍繞著一群知青,他們聽父親講人世間的故事,講述飽含閱歷的人生和老百姓的人情冷暖;他總是與棋友相約在熱炕頭上,一群人為了一盤棋的輸贏爭論得不亦樂乎。

看著父親安貧樂道的生活,洪煒放心了。但是她的腦海中一直縈繞著個問題,甚至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父親到農場勞動改造的身份是被下放的“走資派”和“三反分子”,這裡的幹部職工都被農場軍管會重點關照過,三令五申地要求跟父親劃清界限,那為什麼父親和農場的職工都相處的這麼融洽呢?

到農場以後,洪煒發現農場從上到下、從老人到孩子,都很親近自己父親,其樂融融的氛圍讓人忘記了這裡的艱苦環境。與父親住在一間屋子的孫炎鋒,是農場派來監視父親的浙江知青,與父親本是對立的身份立場,可他倆卻成了忘年之交。不只是孫巖峰,很多知青在回到家鄉後,還與洪學智保持聯繫,經常給他寫信。這些問題讓洪煒心中困惑。

“六星上將”洪學智的家風:兒子一少將一省長,女婿止步副主任

▲下鄉知青跳忠字舞舊照

多年以後,洪煒終於從父親身上找到了當年的答案——父親是草根階層走出來的,在革命前他就是貧苦農民家庭中的一員,他就是從人民群眾中走來,也理所應當要回到人民群眾當中去,因此他與人民群眾有著最密切的、天然的聯繫。同時,父親在參加革命後也並非一帆風順,幾十年的坎坷經歷及幾起幾落的政治生涯,讓他對人民有了強烈的歸屬感、濃烈的感情和更深刻的理解,他將以民為本、人民至上作為行事準則,以為人民辦事為己任,把人民的解放和讓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的日子,作為自己的終生奮鬥目標。

洪學智的紅色家庭教育

在洪學智強烈的愛國之心和愛民之情的薰陶下,生長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洪學智上將的三個兒子和五個女兒都深深地繼承了父親的世界觀和為人處世之道,從父親身上學習到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六星上將”洪學智的家風:兒子一少將一省長,女婿止步副主任

▲洪學智將軍全家福

雖然洪學智將軍忙於繁重的工作,對孩子的教育上花費的時間不多,但相處的時間重在質量,而不在數量。洪學智很看重子女的教育,對子女的要求非常嚴格,他常說教育要從小抓起,尤其要注重細微之處。每個學期,家中都要開一次家庭會議,會議的主題則是子女在學校的表現,父母會針對孩子的表現進行點評,表現優異的孩子還會有獎勵。

為了讓孩子不忘過去的奮鬥、珍惜現在的生活,家庭內部還會定期進行紅色思想教育,這個傳統從孩子們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了。每年的八一建軍節,就是家中召開紅色經典思想教育的時間,洪學智與張文夫婦會把孩子們召集在一起,給他們講述戰爭年代的故事,用親身經歷教育孩子不忘初心,繼承和發揚優良的革命傳統。洪家家風注重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據洪菁後來回憶道:

“我們家的飯桌上不允許剩飯菜,爸爸時常教育我們要憶苦思甜,吃飯時要愛惜糧食,父親也會踐行這一點,不僅飯碗中的會吃乾淨,掉在飯桌上的糧食,他也會撿起來吃了。父親從來的是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因此我們兄弟姐妹八人,也向父親學習,衣服是大的先穿,穿不下了留給弟弟妹妹穿。

父母從小教育我們不要重視物質享受,不要好吃懶做,要勤勞務實、熱愛勞動,要記住天道酬勤。我的小學時期是住宿的,學校很偏僻,在郊區,離家距離非常遠,所以每個星期回家都要受一遍罪。

東北的冬天氣溫很低,週末往返於學校和家之間只能坐公交,那時候還沒有空調車,往返路程常常會把手腳凍壞。在我小學上五年級的時候,受到爸爸的鼓勵,從八一學校離開到地方去上小學,他說這樣才能近距離接觸到人民群眾的孩子,才能改掉幹部子弟身上的毛病,遠離‘驕、嬌’二字。”

洪學智上將在子女小時就很重視引導子女樹立自己在社會上的自立能力,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人在社會上立足,歸根結底靠的是自己的真才實學,人不要總是想要靠家庭,靠父母。這些都不能陪伴你一輩子,能幫助你一生的,只有你自己。

洪學智上將的人生經歷豐富,數次面對坎坷,他都能夠東山再起,從這些經歷中他也得到了很多的人生感慨和經驗。因此他常常結合自己的經歷體驗教育子女,他說:“

事物的發展是變化的,變化是常態,我們要看到事物的整體,要看到它的兩個方面,觀點不能夠片面。

在洪學智將軍看來,人生常常會遇到順境和困境,在一帆風順的時候,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驕傲自滿、得意忘形,要居安思危,有危機意識。

“六星上將”洪學智的家風:兒子一少將一省長,女婿止步副主任

▲工作中的洪學智將軍

而在逆境的時候也不要太過於悲觀失望,妄自菲薄,從而喪失對於人生的信心,要有能夠走出困境的堅定信念,要相信“山窮水路疑無盡,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正是因為洪學智上將對子女們的正確引導,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要刻苦學習、艱苦奮鬥,他的孩子們都很懂事,每一個都事業有成,其中長子洪虎曾任吉林省省長,次子洪豹曾任北京軍區裝備部副部長、天津警備區副司令員,於1996年晉升少將軍銜。

洪學智對子女的無限關心與嚴格要求

洪學智上將不僅對子女在學業和事業方面要求嚴格,同時還對子女有著無限的關心。在十年動盪時期,三女兒洪煒和女婿金元雙雙考取清華大學,畢業後,兩人都選擇留校當老師。1978年,女婿金元又考上了清華大學在那十年動盪時期的首批研究生,並於1981年畢業。

“六星上將”洪學智的家風:兒子一少將一省長,女婿止步副主任

▲右為洪學智三女洪煒

金元畢業那段時間,部隊醫院剛好對工科院校研究生需求特別大,於是金元分配到了解放軍總醫院超聲科開展工作。

說來也巧,洪學智上將與解放軍總醫院也有著不解之緣,當初解放軍總醫院的創建就有他的參與,正是洪學智在醫院創立之處從協和醫院調來技術骨幹,解放軍總醫院才能快速成長起來。這些年富力強的技術人員對解放軍總醫院的創建和發展起到很大作用,可以說洪學智將軍為這所醫院的創立投入了很多心血。

不過,洪學智上將對女婿的要求沒有因為親屬關係而變寬鬆,金元一進入醫院,洪學智上將就將他找來進行叮囑,非常認真地對女婿提出三點要求,這三點要求也與洪家家風一脈相傳,第一是要努力工作,勤於鑽研、學習新技術,熟練掌握新業務和新技術,爭取早日獨當一面;二是密切聯繫群眾,不要忘本,多向群眾學習,尤其是向有經驗的前輩學習;三是少說多做,不要只動口不動手,要將理論知識落到實踐當中去。

於是,金元在解放軍總醫院工作期間恪守岳父的要求,潛心鑽研,刻苦學習技術、努力提升業務水平,逐漸能夠獨當一面,並且在學術方面也有不小的造詣。他不僅在短短時間內成功發表十多篇論文,還與同事一起完成了幾部臨床超聲診斷方面的專業著作,同時他還是《中國大百科全書》中超聲診斷門類的供稿人,獲得了全軍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六星上將”洪學智的家風:兒子一少將一省長,女婿止步副主任

▲解放軍總醫院舊照

專業方面的成績,讓金元於1985年成功評選為副研究員。洪學智上將聽到女婿向他彙報自己的工作成果,高興地表示他沒有辜負自己的期望,並且勉勵他:“你就是該這個樣子的,本來就是優秀的苗子,不要驕傲自滿!

不管怎麼說,金元的科研成果確實碩果累累。由於他突出的工作能力和豐碩的科研成果,金元於1985年擔任解放軍總醫院黨委常委兼科訓處處長,管理總醫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金元時時刻刻銘記著岳父的勉勵,不敢有絲毫懈怠,在工作上再接再厲,再攀高峰,於1987年作為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候選人之一,由醫院黨委上報給了總後勤部。

當時,擔任總後勤部部長職位的正是洪學智上將,看到了醫院黨委的報告,洪學智上將將自家女婿找來談話。父子倆就金元的任職問題進行了一番深談,在充分了解了金元的想法之後,洪學智上將提出:“我作為總後勤部部長,必須要考慮對醫院的領導問題,如果今天批准了你的任職,今後恐怕難以服眾。

金元作為洪家女婿,也繼承了岳父深明大義,不慕浮名的品質,主動為岳父著想:“爸,我理解您的想法,如果我在您的位置上,在您的角度思考,我對這件事的看法和您完全一致。您放心地工作,重要的是要落實您把解放軍總醫院辦成一流總醫院的要求,我自己還年輕,以後路還長著呢!

“六星上將”洪學智的家風:兒子一少將一省長,女婿止步副主任

▲洪陽、洪菁與洪虎和洪學智三女婿金元

洪學智上將做好女婿的思想工作後,大筆一揮將金元的名字從候選人中劃去了。金元在總醫院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但直到最後職務也只是醫院醫務部副主任而已。

洪學智上將的家風建設不僅僅體現在對孩子們品格和教育的雕琢,對孩子們心靈的薰陶也從沒缺少。從革命戰爭時期到建國後的和平年代,雖然洪學智上將的業餘時間很少,在孩子的教育上花費的時間有限,但是時間少不代表心思少。

只要有時間,洪學智都會與後輩們坐在一起聊天,大家暢所欲言,進行思想上的交流與概念的碰撞,這種對後代富有熱情的培養和教育時常都會產生一些驚喜。

洪學智將軍對貧困學子的關愛

有一次,他在一篇《光明日報》對於首批高校收費生情況的文章報道中,看到在北京大學有一批貧困學生,他們來自革命老區,雖然艱苦的生活條件給他們的學習增添了很多困難,但是他們還是有一顆嚮往學習的心和艱苦學習的毅力。這件事觸動了洪學智上將的內心,他參加革命的初衷正是為人民辦實事,為人民解決事情,讓人民生活得更好的。

“六星上將”洪學智的家風:兒子一少將一省長,女婿止步副主任

▲洪學智將軍晚年舊照

於是,回到家中的洪學智將這件事講給了老伴張文,夫妻兩個帶領全家商量捐助貧困學生的途徑和方法。在家庭內部的討論中,夫妻倆不止一次地感嘆道:“回想當年,我們也在老區打過仗,軍隊的發展離不開群眾的後勤保障,革命的勝利也從來離不開群眾的支持,所以我們對老區的人民有著非常濃烈的感情和歸屬感。現在,老區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學,他們十分不容易,我們就是平時生活節省點,也一定要為他們做一點事情。

最後,經過全家人的商討,洪學智一家八口人全部參與到這次行動中來,他們聯絡了北京大學有關部門,通過北京大學與來自湖北紅安、山東沂蒙、 四川、江西等革命老區品學兼優的學生建立起聯繫,形成了一對一的幫扶小組。

他們不僅在物質上給予幫助,每當端午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時,洪學智全家還會給學生送粽子、月餅,也送上一份遠在他鄉時的歸屬感,讓學生們感受他鄉的溫暖。洪學智上將一家真情實感的關心感動了學生們,也觸動了他們心中柔軟的部分,他們立志努力學習、刻苦鑽研學術,以後做一個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

當然,這些學生們後來也沒有辜負社會的好意,他們多數都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對社會有積極作用的人。後來,洪學智上將講述了做這件事心中最真實、最樸素的情懷:“這點兒事是我力所能及,在能力範圍內做點兒實事,盡到一點兒責任。最關鍵的是對孩子要真切的關心,這能激勵他們為振興中華而奮鬥。

“六星上將”洪學智的家風:兒子一少將一省長,女婿止步副主任

▲洪學智將軍紀念館內景

洪學智上將和妻子張文二人一生中共生育了八個子女,其中有五個女孩。這些孩子在那個跌宕起伏的革命年代出生成長,見證了革命的勝利與新中國的建設。

在1939年的一次戰爭中,夫妻兩個還帶著孩子,害怕孩子被敵人發現,也為了不拖累部隊,情急之下,將長女洪醒華託給當地的老鄉寄養,直到1951年女兒才被找了回來。二女兒洪彥1945年被寄養在淮陰老鄉家裡,1949年才被媽媽找到。

洪學智曾經語重心長地說: “要教育後代熱愛祖國,繼承我們黨和我軍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這是我們不斷髮展 與勝利的法寶。

生活中,洪學智將軍的生活一直很簡樸,從不注重物質享受,一身衣服,一雙布鞋能穿幾年,一日三餐也是簡簡單單,從不鋪張浪費飯菜。老伴張文,儘管年紀大了,還堅持自己納鞋底,做布鞋,如今已經101歲高齡。

2006年11月20日,“六星上將”洪學智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參考資料:

《洪學智回憶錄》

《抗美援朝戰爭回憶》

《洪學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