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2020年11月29日,上海,清晨7點,外灘。

無論對於馬拉松跑者,還是對於這個國家的大眾體育活動而言,這都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時刻。

這一刻,在中國最好的城市,一場中國最頂級的馬拉松賽事,經歷了長達大半年的籌備期,克服了疫情之下的千難萬阻,終於鳴槍開賽。

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作為今年剛剛升級為世界田聯白金賽事的上馬,多年以來一直就是中國馬拉松賽事最頂級的存在。無論從賽事歷史、賽道設置、賽會組織、城市氛圍、運動員成績等哪一個方面看,它都處在中國城市馬拉松的最前列。

在疫情之前的普通年份,上馬設置的參賽名額數以幾萬計,去年更是達到了3.8萬人的規模。然而,上馬依然是國內中籤率最低的幾項賽事之一。

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今年,在疫情防控的充分考量下,上馬將參賽名額設置為9000人,近年來賽事規模首次低於萬人,且僅設全程項目。

可以想見,能夠最終站在外灘,一路跑過南京路、淮海路的人,都是中國最幸運的一群跑者,當然,也是最幸福的一群跑者。

上馬籌備工作展現了中國頂級城市的效率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方興未艾的中國路跑運動陷入了漫長的停滯期。

疫情防控初期,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在替這個運動產業擔憂,甚至悲觀地預測今年的中國很可能將“無馬可跑”。

然而,在經歷了一季度的疫情爆發,二季度的疫情防控步入正軌後,今年三季度,中國的疫情防控形勢正在向常態化發展,全國各地的防控措施和監控體系日臻完善,就算偶一城市突現新增病例,地方政府也可以有條不紊、高效迅速地通過流調及全員檢測等手段,將病例保持在可控範圍內。

在全球疫情依然非常嚴峻的情勢下,中國對於疫情防控的態度和做法,已經成為範本提供給世界,這也為四季度的路跑賽事重啟提供了最堅實的基礎保障。

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上馬並不是今年第一個重啟的馬拉松賽事,從10月中下旬開始,多個城市馬拉松賽事陸續重啟。杭州、紹興,無錫……這些城市賽事的疫情防控、組織協調工作非常到位,它們用事實證明,中國的馬拉松賽事不會成為疫情隱憂。

與其它城市相比,上馬能夠重啟,其意義顯然是極其特殊的。

上海,中國最發達的城市,它的發達不僅體現在經濟指標上,還有整體的人居環境、執政理念,以及對於周邊城市的輻射效應。

正因為此,在疫情防控方面,上海更是不能出一點紕漏,因為這裡是中國與世界連接最緊密的城市之一,這座城市的風格與氣質,正在代表著中國的創新與朝氣。

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跑過龍啟路的上馬終點線後,我為上海這座城市感到由衷地驕傲。眾所周知,就在上馬已經確定舉辦並公佈中籤跑者後不久,上海浦東出現了新增病例,當時我甚至一度擔心,上馬會不會因此被迫取消?

一旦取消,這對於整個中國的路跑賽事產業將產生巨大的打擊,甚至對於中國在疫情防控體系下的群眾社會活動也將蒙上陰影。

上馬最終頂住了重重壓力,所有上馬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以最專業的工作精神和職業態度在每一個疫情防控環節上進行把控。在整個防控流程上,上馬的管理很嚴苛,但是對待每個參賽者的態度都很周到細緻。每一個來參加上馬的跑者都能理解這種嚴苛背後的意義,毫無怨言地配合著各種資料的審查與核實。

將9000人同時聚集到了外灘,在20分鐘內將他們送上南京路,並在6個多小時內讓他們成功完賽,親身感受疫情之下的馬拉松精神,疫情之下的中國態度,疫情之下的上海風格。

疫後重啟上馬具有標誌性意義

回想起來,我從收到確認報名通知,直到29日當天凌晨進入外灘的近一個月時間裡,收到了上馬組委會發來的無數提醒短信,他們不厭其煩地提醒每一位參賽者,注意身體健康,每天自測體溫,提前進行核酸檢測。

在比賽日前一天我去領取參賽物品時,一切都非常迅速而井井有條,沒有排隊,沒有人員擁擠,無論在領物環節還是在馬拉松博覽會的會場內,上馬組委會都將人流量控制在合理區間內。

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比賽日,聚集在外灘的9000名跑者被分到了三個大區,並分三個槍次起跑。在微冷的外灘清晨,和我一起被分在第三槍起跑區的D區和E區跑者,儘管感受著寒冷,卻沒人抱怨,甚至還非常興奮。

因為大家知道,這一場上馬來得有多麼不容易,每一個站在這裡的跑者,都在向世界展示著中國精神。

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在世界田聯馬拉松的等級體系中,白金標是最高級別,而上馬是全球今年唯一一場成功舉辦且允許大眾跑者參賽的白金標賽事,單這一項成就,已經足以令2020年的上馬載入世界馬拉松的史冊。

正如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張文宏主任所言,上馬是疫情防控的一個新起點。

這個新起點,也就是在告訴世界,中國的疫情防控已經進入了常態化階段,人民群眾正常的文體活動在採取必要防護措施的基礎上,完全可以有序展開。

2020年上馬的標誌性意義也正在於此。

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天公作美 上馬跑出中國速度

在疫情爆發前,上馬常規的比賽日一般設置在11月中旬,雖然今年的比賽日延後,但這也成就了近幾年來對於跑者最友好的一次氣候條件。

作為戶外項目,路跑運動的成績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氣溫和地勢,上馬一向被認為是中國最佳的PB賽道之一,就是因其路線坡度極小,除了最後幾公里的兩段緩坡之外,路況非常平坦,對跑者配速的影響很小。

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而氣溫則是一件不可控的場外因素。跑過過去兩年上馬的跑者一定對於比賽日的“天公”記憶猶新:2018年的上馬是在一場滂沱大雨中結束的;2019年的上馬比賽日出現了上海歷史同期的罕見高溫(25℃),這樣的氣溫非常不利於跑者跑出好成績。

跑者在長時間奔跑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低溫利於散熱,同時讓跑者的體力衰減程度較緩,但過低的溫度會讓跑者出現失溫的生理不適,過高的溫度會讓跑者體力迅速衰減。

因此,馬拉松最理想的氣候環境是6攝氏度—15攝氏度之間。

而這,就是2020年11月29日當天上海的溫度區間。

清晨的外灘,微風習習,體感溫度五六度,跑者們雖然脫起外套後衣著單薄,但可以用一次性雨衣或贊助商提供的保溫披風短暫禦寒,開跑後迅速棄置於路側的垃圾桶內。

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上午10點前,絕大部分大眾跑者已經跑過半程,此時的溫度就在11℃左右,我個人的身體感受上非常好,溫度剛剛合適。

正是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儘管今年因為疫情防控的要求,上馬沒有邀請國外精英選手參賽,但國內運動員依然跑出了非常出色的成績:男子選手賈俄仁加以PB完賽奪冠(2小時12分44秒),同時也是賽會歷史上國內運動員的最好成績。女子選手李芷萱以2小時26分39秒的成績奪冠,同樣無限接近個人PB。

而在大眾跑者的成績上,今年的上馬同樣精彩。根據賽會統計,完賽率達到了97%,其中有485人的完賽成績突破3小時大關,1007人進入3小時15分大關。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群眾體育運動蓬勃興起。由此,參與馬拉松運動的群眾基數越來越大。正是在這個龐大的馬拉松群體的推動下,中國專業運動員的馬拉松水平也是水漲船高,與世界頂級精英選手的差距正在步步縮短。

公益陪跑 見證視障跑者的速度

今年的上馬,於我還有一層更為特殊的意義,受老友丁長峰邀請,我觀摩了上海關愛殘疾跑者的“黑暗跑團”一路公益陪跑視障跑者。

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今年的盲人跑團由8位選手組成,他們是李曉娟、張恆亮、吳媛媛、嚴偉、楊玲玲、楊樂、王一帆、季祥洲。

別看他們是視障跑者,但跑的一點也不比大眾跑者慢。

視障跑者嚴偉以3小時14分28秒的成績完賽,而這還不是他的最高水平,他是中國第一位完成百公里挑戰的視障跑者,今年10月曾用時9小時40分完成百公里挑戰。

比賽結束後,長峰在朋友圈發了一通感慨:“說是陪跑,差點被拉爆!”對此,我深有體會,視障跑者們的運動能力之強,令我歎服。

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此前,我曾多次以“關門兔”身份參加馬拉松賽事,通過這次的觀摩陪跑,我最大的感受是,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陪跑員,必須要兼具速度與責任心。一路上,一方面要跟上視障跑者的配速,同時,還要時刻注意引導路線,避免他們碰到路上突然出現的障礙物,保障他們的賽道安全。

通過這次參與公益陪跑,我瞭解到,視障人士參與運動存在著諸多障礙,因此視障跑者群體的數量很少。今後,希望隨著越來越多公益組織的參與,可以幫助視障人士獲得更多參與運動的機會。

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寫在最後

當我來到上馬終點,心中升起一種莫名的感動。

第113個全馬完賽於這項難得的賽事,冬日暖陽,美好的魔都。

就像這件上馬參賽T恤上寫的:“哪兒擋得了上馬”!

撰寫此文時,時間已經來到了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

這一年,我不想用任何其它華麗、複雜的詞彙來形容,只有三個字:太難了!對於馬拉松賽事,更是:太難了!

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但是,就是這麼難的一年,“哪兒擋得了上馬”這句給力的口號,和9000名跑者,和18000名服務人員(包括6000名志願者及大量安保、醫護、保潔等為賽事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一起,用如此磅礴的大型行為藝術,跑出了一個自信中國的樣子。

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第113個全馬|哪兒擋得了上馬 跑出一個自信的中國

毛大慶簡介

毛大慶,城市規劃與區域經濟學博士,優客工場創始人,優享創智創始人。中國科協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顧問。

優客工場是中國聯合辦公空間運營商,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覆蓋包括中國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以及新加坡在內的47個城市。

著有《城市人居生活質量評價體系研究》、《永不可及的美好》、《無處安放的童年》、《一口氣讀懂新加坡》,譯著《奔跑的力量》、《朝聖波士頓馬拉松》、《鞋狗》、《為誰留的空椅子》、《鑿開公司間的隔柵》、《布隆伯格傳》等。

愛好馬拉松運動,截止2020年12月1日,已經完成全程馬拉松113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