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二次上市”,為何此地、此時、此刻?

京東“二次上市”,為何此地、此時、此刻?

鯨商(ID:bizwhale)原創 作者 |劉愉

金錢永不眠,京東永不閒。

據悉,京東目前正在安排赴港上市事宜,並且已經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文件,有報道稱京東擬發行5%股份募資規模250億港元。

但,參與赴港上市人員表示,“募資額還沒確定,上市規模要視市場環境而定。”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京東會選擇這個時候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其回港上市的意義是什麼?這一做法會給中國資本市場帶來怎樣的變化呢?鯨商試著來挖掘這些答案。

迴歸港股,京東”預謀”已久

其實京東不是第一次被曝出要在港交所上市,此前還有報道稱,京東原計劃定於今年一季度二次上市,但由於疫情的原因,不得不推遲。由此可以看出,該行動是早有“預謀”。

而京東一系列的人事調整早已為回港上市埋下伏筆,4月4日,劉強東卸任京東法人、執行董事、總經理等職位,由京東零售CEO徐雷接任執行董事、經理和法定代表人。李婭雲退出監事職務,由繆曉紅接任。2020年以來,劉強東已經卸任旗下近50家公司高管職位。

上個月京東發佈2019年財報,同時更新了該公司的股權結構——

京東“二次上市”,為何此地、此時、此刻?

劉強東持股15.1%,投票權為78.5%,劉強東通過位於英屬維京群島的公司Max Smart Limited持有京東14.8%的普通股,後者的投票權高達73.4%;以劉強東為唯一股東的Fortune Rising Holdings Limited的持股比例為1%,投票權為5.1%。騰訊全資子公司黃河投資仍是京東最大的外部股東,持股比例達17.9%,投票權為4.6%。此外,沃爾瑪對京東持股9.8%,投票權為2.5%。

目前京東發展情況如何?財報顯示,京東2019年的成交總額同比增長24%,首次突破兩萬億人民幣,全年淨營收5769億元,同比增長25%;淨利潤超預期達約122億元。活躍用戶數達3.213億。

疫情期間由於“封城”,其他物流無法運轉,京東自營模式體現了優勢,效果喜人,備受市場追捧,市值也迎來新的高峰,京東的業績也因此沒有受到摧殘反而受益。

“京東股價也是呈持續增長狀態,目前總市值651億美元。處於市場看好階段,至少一年之內不會改變。”互聯網分析師秋源俊二分析道。

截止到2019年12月底,京東流動資產1391億元,流動負債1400億元,流動資產無法覆蓋流動負債,資金的壓力要求京東必須尋找新的渠道進行融資,

光靠美國的單一融資渠道,其不確定風險較大。

“雖然京東已經開始盈利,但是對於它要發展的業務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京喜、物流等業務下沉市場,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秋源俊二解釋。

京東“二次上市”,為何此地、此時、此刻?

京東“二次上市”,為何此地、此時、此刻?

(來源:京東2019年度報告)

再者京東的業務市場主要在國內,國內的投資者對京東的商業模式、經營狀況瞭解得更及時和深入,關注度更高,更有意願去投資。

國外投資者很難感受中國的應用氛圍,並且不能及時瞭解京東的狀況,信息不對稱可能會妨礙京東的估值定價和交易,這也是京東回港上市的內在原因之一。

此外,鯨商曾聽聞一坊間八卦:2013年底,京東為次年赴美上市,曾在香港進行過一場路演,結果遇冷,機構投資者主要擔心沒有移動流量入口的京東走不遠。得知此事,騰訊、京東背後的共同投資人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撮合馬化騰、劉強東達成戰略投資、開放微信入口,讓京東後續上市的估值立即翻倍。

如今,京東迴歸港股上市,又會用什麼故事來征服香港投資者?

迴歸港股,條件已成熟

當前美國疫情氾濫成災,約有101萬例確診病例,

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此時回國上市是明智之舉。再加上瑞幸、愛奇藝等諸多中概股被做空,給中概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不瞭解中概股企業的美國投資者、證監會容易受此類事件的影響,以偏概全,會導致股價下落,得不到支持,為了避免受到單一市場的限制尋找其他市場。

中美關係也會影響中概股在美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給在美上市的企業增加監管風險。此前,美國證監會主席也在媒體上公開警示中概股風險,稱“現在是暴風雨前的寧靜”。這是否預示著將有更多中概股被做空,也讓中概股公司感到不安

而國內環境利好,港交所2018年4月發佈的“新規”生效後,香港交易所新增允許三類公司上市: 一類,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二類,不同投票權架構(WVR)公司,且符合特定要求。

京東符合第三類,以大中華為業務重心的公司在港實現第二上市:可保留現行VIE結構及不同投票權架構,但需符合以下要求:1)市值大於400億港幣或市值大於100億港幣,且最近1個財年盈利不少於10億港幣;2) 2017年12月15日前在合資格交易所上市。

此前,阿里巴巴回港股上市時,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說:“我相信,今後還有很多浪跡天涯、周遊世界的中國公司將來都會陸續回家、回港。”

第三條讓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迴歸成為可能,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這就滿足了阿里、京東等公司同股不同權的需求。香港金融市場的持續開放為中概股提供了更多規避風險的可能性。

京東“二次上市”,為何此地、此時、此刻?

至於京東為什麼不選擇A股上市,也是很顯而易見的。一是A股的准入門檻高,規定條件較多,審核制決定了審核時間長,上市比較麻煩;二是同股同權的企業才能在A股上市。另外港股相對於A股來說更加成熟,對互聯網公司上市更加開放。

對於京東來說,要注意的是現階段疫情原因導致整個股市不好。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認為,“股票發行的時候是不是有投資機構去追,也是個很大的一個挑戰。目前來看,京東美股表現還可以,回港股有好的表現,問題應該不大,主要看資本市場的波動情況。”

能掀起中概股迴歸潮?

阿里巴巴於去年11月回港上市,迴歸首日總市值超過4萬億港幣,直到今天,港股市值也保持在4.23萬億。

當時招股書披露,阿里發行了5億股新股,另有7500萬股超額認購權,按照176港元的定價,公司最多在港集資約合130億美元,用於發展零售批發等核心業務、生活服務、數字媒體及娛樂業務。

近日,阿里又入股韻達,將“四通一達”全都收入囊中,也算為中概股回國開了一個好頭。

京東“二次上市”,為何此地、此時、此刻?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彭博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從京東身上可以看到有阿里類似的操作:阿里是去年雙十一前造勢,而後上市,這次京東也選擇618的節點上市,而在阿里上市前,馬雲退位,張勇接任阿里CEO。日前,劉強東也卸任京東法人、執行董事、總經理等職位。當然,純屬偶然可能性更大。

京東迴歸港股可以擴展融資渠道,像前面提到的京東將來對下沉市場以及物流的投入,需要很大一筆資金,

在香港二次上市可以拓寬投資者群體,從而獲得更多資金週轉

其次,因為各個市場的流動性等指標不同,兩地上市可以避免單一市場的波動對股價造成負面影響,平衡單一資本市場的風險有利於京東的股價穩定。如果某一市場出現狀況,京東可以考慮把股份調配至另一市場。

對於香港股市來說,阿里、京東等中概股迴歸能夠增加港股交易量,活躍香港股市,可以提高香港股市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影響力與競爭力,並且吸引更多互聯網企業以及同股不同權企業來香港上市。近日,有關百度、攜程、網易等互聯網公司,有意回港上市的消息也越來多。

京東回港上市會不會加快中概股回國的速度?港交所還會不會為中概股加大開綠燈的口子?李成東補充道,雖然京東回港上市可能會加速中概股港股上市,但是很多公司其實都有自己的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