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時間,成就何許命運

​昨天下午四點多,看書看得有些昏昏欲睡的時候,我被突如其來的頻率極高的砸門聲給驚醒。

打開門以後,被一位素不相識、怒氣衝衝的阿姨劈頭蓋臉的就是一頓罵。

在這位怒氣衝衝的阿姨,憤怒且沒有條理的責難中,以及被狠狠的扔進我家裡的一堆垃圾中,我聽明白了她的訴求。

她認定是我從窗子裡把這些垃圾扔出去的。而證據是一個快遞袋上的602。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在她怒氣衝衝的責難的時候,我只是微笑的看著她,可能這反而讓她更惱怒了,有時候面對別人的責難時,你鎮定或者和顏悅色的表現,反而會讓對方感覺是輕蔑。而如果你也和她一樣,或者更憤怒的回應的時候,很多人才會覺得你是被冤枉的。

如果是幾年前,我確實可能會比她更憤怒,我是一個特別不願意被人誤解的人。如果是被陌生人誤解,一般會是很強烈的對抗回去。而如果是熟人、朋友、家人、同事的誤解,則會讓我非常傷心,而且基本不願做任何解釋,要麼憤怒的走開,要麼氣急敗壞,但是說不出話來。

我的變化也就是這兩年之間才發生的。

等她稍微停頓的工夫,我跟她說,我這是1單元602,這個快遞上是2單元602,阿姨的臉上稍微略過了一絲愧意,她的憤怒讓她只看到了602,而忽略了其他的信息。

我說,這亂扔垃圾確實很不好,我和您一起去找他吧。如果按阿姨自己的處理方式,很可能會激化矛盾,而且我看快遞上買的東西,這個人應該是個比較年輕的小夥子。有時候,得理不饒人,直接憤怒的指責對方的方式,不光是激化矛盾,解決不了問題不說,還會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我們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表達憤怒而已。後來小夥子主動承認了錯誤,也算是比較圓滿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我是怎麼想通的隨後再說,接著說說高空拋物的問題。

現在上海的垃圾分類,讓很多上海的朋友極其不適應,但是絕多多數人都能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雖然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也都能接受。但是高空拋物的現象在很多城市依然普遍存在,前一段時間,就是濟南的一棟高層上扔下來三把刀,想想都讓人後怕。很多人之所以這麼做,一個是懶到了極致,二是覺得我扔就扔了,反正你也抓不著我,別人有人扔,我也可以扔。


如何對待時間,成就何許命運


心理學上的破窗效應可以很好的解釋這個問題。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於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輛,他把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結果當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爾託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後來,辛巴杜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呢,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很多人說,我們缺乏公共意識,這位阿姨關心公共問題的態度,值得很多人學習。如果不及時制止,因為破窗效應的存在,類似的問題會層出不窮。高空拋物還不像其他問題一樣,有時候確實難以監控,光靠法律和警察解決起來成本會很高,而且效果也有限,需要社區、業主共同努力來維護。

其實,破窗效應更明顯的例子,是在互聯網上。

經濟危機之後的前幾年,很多人還會想盡各種辦法,想改變狀況,絕大多數人發現自己的努力徒勞無功,恰巧移動互聯網快速崛起,有些人灰心喪氣,把大量的時間消耗在了手機上,在手機上表達自己的憤怒,而這種憤怒在不知不覺間一直在自我強化

自我強化,其實是我們的一種心理機制,每個人都有,就像我經常講的路徑依賴理論。自我強化是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悄悄進行的,我們會在自我強化的過程中,選擇性的接受信息和刺激,形成一種循環和網絡效應。

自我強化本身是個中性詞,我們的優點、缺點、情緒,可能都會被我們自己自我強化。

亞里士多德把悲劇定義為:人的致命缺陷導致的可怕後果。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致命的缺陷,就是鑽牛角尖,只用一個視角、一種方式看問題。

很不幸,我們很多人自我強化的都是負面的東西

除了被自我強化出來的憤怒以外,就是好像所有人變得超級沒有耐心

看到一個字眼,就直接進入了自己預設的立場和想象的模式,然後就是直接開噴,或者“我以為…..”,當然,看著我有些文章下邊的評論,能被他們氣笑了,因為他的評論和內容基本沒任何關係,或者是罵了半天,其實和我的觀點類似。

移動互聯網上,這種自由、便捷的表達,讓很多人更快的自我強化,以自我為中心,這是非常可怕的。

真的,你可以計算一下自己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我想,結論可能都會讓你自己覺得可怕。我曾經跟一個朋友說,給自己設定一個標準,就是每天刷手機不超過4個小時,他一開始不以為然,最後一算一天自己花在刷手機上的時間超過了8個小時,不信的話,你也可以試試。

孔老夫子說:子絕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孔老夫子的這些話,簡直就是給現在我們這些一天能把絕大部分時間用在刷手機上的人專門說的。這裡我不用傳統的解釋,用我自己的體會來說說,也是我上邊說的,我為什麼做出改變的原因:這子絕四,就是說,別總臆想,別總說“我以為如何如何”,別總斷言,別總認為“必須如何如何”,別總固化,別總強調“過去一直如何如何”,別總維護自己,別總把自己放在最核心和最高處。

很多人說,在互聯網上,怎麼做都是我的自由,別人無權干涉。請記住: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不是說著玩的。

前幾年,我們辛辛苦苦做內容,總是被別人抄襲,也向很多平臺反應過,但是基本都石沉大海,很多原來堅持做原創內容的朋友,灰心喪氣,覺得那些做搬運工的人,做起來又簡單又輕鬆,也就慢慢的放棄了原創,要麼做搬運工,要麼就是洗稿。

他們覺得,所謂的版權保護,遙遙無期。

但是,從去年開始,各大平臺開始重金獎勵優質的原創作者,同時打擊搬運工,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其實,原因很簡單,從技術手段上來說,各大平臺通過機器判定絕大部分原創,並沒有太大的技術難度,隨著版權保護力度的逐步加強,各大平臺也迅速跟進,短時間內,這種趨勢就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和這個道理一樣,現在越來越蔓延的低俗、辱罵、侮辱性的評論內容,消解的速度可能也會遠超我們的想象。最近看到幾家平臺開始內測相關的軟件,可以說現在的技術手段、語義識別能力,縱使中文語義有時豐富到讓我們瞠目結舌的程度,語義識別+機器學習+人工智能+人工輔助,絕大部分的類似評論也會被消解掉,再就是網絡立法的逐步健全,這種情況應該會在一兩年內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如何對待時間,成就何許命運


很多人覺得互聯網是自由表達的天堂,其實這是嚴重的誤解了自由的定義

對於自由,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定義。

但是對於真正擁有自由的人來講,自由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不想幹什麼就可以不幹什麼。

我們絕大多數人認為的自由,更多的是想破除掉地位、金錢、人情等等這些外界因素對我們的束縛,覺得擁有了這些,自己就可以自由了,可以無拘無束了。

這種自由,不僅不會帶來幸福感,而可能是噩夢的開始。比如我們前些年經常碰到的暴發戶,比如突然中了鉅獎彩票,而沒有心理準備和承受能力的人來講,是可以放任的揮金如土,而全然不考慮,自己是否有駕馭金錢的能力。


如何對待時間,成就何許命運

這就是人的本性,喜歡和討厭分得如此分明,但是讓我們和真相背道而馳。世界的真相很殘酷,永遠不會是我們想象的模樣,弄不懂我們的好惡和真相之間的差別,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得到真正的自由。

康德說: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頭頂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準則。

頭頂上的星空,用中國的先哲們的話來說就是天理,也就是天道,而天道看似宏大,其實都是我們可以堅守的那些最基本的道理。而內心的道德準則,就像上邊說的,我們迷失在互聯網的的自由和自我強化的負面情緒當中,突破他,反而是有些人用以證明自己的自由和個性的一種方式。

時間是天道的一部分,也是你最真誠的朋友,你選擇如何對待時間,時間也會如實的回饋給你。看到這的時候,把手機放下,哪怕閉目養神一會,或者發發呆、睡上一覺,可能都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