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風暴計劃,打造智能裝甲部隊,重現前蘇聯一般的鋼鐵洪流!

俄羅斯風暴計劃,打造智能裝甲部隊,重現前蘇聯一般的鋼鐵洪流!

俄羅斯國防部計劃 打造一個全新的自動化坦克編隊,為提高城市地區機械化編隊的運作能力。其“風暴”計劃將採用至少五種配置的自動化T-72B3坦克,以創建一個半自動的“人工智能先鋒”,由幾公里外的操作員協調和控制。該項目由俄羅斯的軍工製造UralVagonZavod(UVZ)為莫斯科第三中央研究所(第三CRI)開發。已經完成了概念設計演示模型,以測試智能坦克的靈活性及運用。新概念不同於其他智能坦克,例如在敘利亞獲得第一次戰鬥經驗的Uran-9,以及由美國陸軍評估的“僚機”坦克概念,因為通常是從位於靠近該位置的控制車輛遠程操作的。武器化機器人。

UVZ已經在T-14 Armata坦克的現版本實施了大量自動化,並且採用了該項技術,以研究智能坦克。然而,由於其本身的成本和可用性較低,後改用了T-72B3坦克作為實驗模型進行改造。“風暴”計劃包括四種類型的裝甲車--T-72B3坦克。無人駕駛裝甲車將採用人工智能進行自主移動,通信,自我保護和態勢感知,遠程操作員可以進行遠程維護以及高級任務監督。每部智能裝甲車都會配備主動防護,推土鏟和遙控7.62mm PKTN機槍,將提供車輛自主任務能力,如偵測敵人的行動,擊敗反坦克攻擊,克服障礙和自我回火防禦等。

智能裝甲部隊與單車作戰不同,這樣的單元操作類似於載人坦克部隊。在城市內運作時,無線電通信嚴重退化,俄羅斯在敘利亞使用Uran-9人工智能系統。多線程運作,為遠程控制器建立了更強的信號連接,同時在面對敵人抵抗時提供相互覆蓋和連續性。裝甲車的自主性水平尚未公開詳述,但據分析師稱,智能裝甲車需要保障好高速移動和靈活性的自主功能(被認為是低級自治)。

更高的自主功能可以包括使用運動規劃和工具(例如推土鏟)的避障。自我保護也應該是自動的,依靠主動防禦傳感器和失效機制,威脅檢測,定位和命中(使用主動保護和遙控機槍)可以使用。智能坦克還配備了導航裝置和自我定位,以實現跟蹤(BFT)實時場景,以報告其狀態和位置,並避免自相殘殺。其他功能可能由有人操作員控制。也可以使用自動任務系統,以實現戰術移動,例如在由預定義航路點標記的路線上移動,以及保護或接合敵方指定位置。其他任務還包括在主力部隊的側翼部署掩護等。智能裝甲部隊的設計主要用於城市地形的戰場,其配備了先進的保護裝置(出於成本考慮,這種保護應該是反應裝甲),即使被RPG,地雷和簡易炸藥攻擊到之後,坦克也能繼續執行任務。在這樣的情況下,反坦克導彈和動能坦克炮彈的威脅將大大降低。

推土鏟可提高機動性,突破障礙物並塑造地形,能夠確保後續的裝甲部隊不會受到障礙物的阻攔,加快推進速度。智能裝甲部隊將有四張裝甲車構成,其中包含了一部50噸量級的主戰坦克,裝有一個短槍管125毫米口徑的反裝甲炮,提高坦克在城市地形的機動性。其他修改包括22輪自動加載器,多功能高爆彈,使這種槍能夠穿透典型障礙性目標,如建築物和由混凝土和磚牆保護的沙坑。短槍管安裝在炮塔較低的位置,因此重塑了炮塔布局,能夠將125毫米的反裝甲炮的高度從+14度增加到+20度,從而提高坦克能夠打到位置較高的目標。另一種主要用於近距離火力支援的改裝是裝有一堆RPO-2多效火箭的T-72底盤。RPO-2也被稱為Shmel-M或Bumblebee,於2004年作為便攜式武器投入使用。

在最近時代作的作戰行動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敘利亞),在敘利亞被用來清除封閉的地形中的敵人,而不必近距離作戰。Shmel-M使用3千克高壓填料包裝了一枚152毫米高爆彈的火力,以產生劇烈的爆炸。

主火力支援裝甲車的智能變體安裝了兩個2A42 30毫米大炮的炮塔,每個大炮裝載500發炮彈。與載人裝甲車不同,智能裝甲車火力支援不會使用反坦克導彈,而是使用RPO-2火箭彈代替。雙槍炮塔提供高達+25度的炮高,與屋頂和高樓層的目標接合。第四個變體是TOS-1A的智能裝甲車,T-72底盤安裝發射器,堆疊16個NURS 220mm火箭彈(與載人TOS-1A車輛相同)。該裝置將由載人裝甲指揮車控制,也使用類似於當前BMO-T火焰噴射器的T-72重型APC配置。這種裝甲車可以改裝,以容納兩名機組人員和六名控制員。它還將配備主動保護,以提高戰場的生存能力。預計該車輛將位於距離智能裝甲部隊最遠3公里的位置。

現俄羅斯已完成測試,未來將會生產大量智能裝甲部隊投入使用,預估在19年將會陸續試產超過1500輛,以強化其陸軍作戰部隊,或許有一天我們還可以見到,類似前蘇聯一般極其強大的鋼鐵洪流!

當然了我國也是不落後,據相關爆料稱我國在空中力量以及一些地面部隊也採用相應的智能技術,特別是空中力量戰鬥單位,未來相信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戰鬥,肉搏戰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