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航宇:搭上“改造東風”的船順勢起航

吳航宇:搭上“改造東風”的船順勢起航

吳航宇:搭上“改造東風”的船順勢起航

桂平市大眾船舶修造廠。

  在鬱江邊的桂平市大眾船舶修造廠的船舶建造現場,船工們正在來回穿梭,不是在焊接,就是在搬運,陣陣鋼鐵碰撞發出的“咣噹”聲和焊接時的“吱吱”聲交匯在一起,船廠裡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吳航宇:搭上“改造東風”的船順勢起航

桂平市大眾船舶修造廠。

  而作為桂平市大眾船舶修造廠的技術總監——吳航宇,正在對焊接的船板進行檢查,並不時地糾正焊接的角度,確保焊接起來的鋼板萬無一失。

吳航宇:搭上“改造東風”的船順勢起航

桂平市大眾船舶修造廠作業現場。

  吳航宇,典型的80後創業者,畢業於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院法律事務專業,現任桂平市大眾船舶修造廠技術總監。剛畢業回來的時候,因為專業不對口,對造船技術不瞭解,就主動到基層去做一名質檢員,從基層開始做起。

吳航宇:搭上“改造東風”的船順勢起航

桂平市大眾船舶修造廠作業現場。

  桂平市大眾船舶修造廠技術總監吳航宇說,我是2007年大學畢業回到這裡,應該說是子承父業吧,之前這家企業是我父親創立的,但是我剛回來的時候,專業並不對口,當時我老爸就跟我說,你先到這裡做吧,如果你不去積累一些技術經驗的話,別人問你一些問題,你也回答不上來,所以當時我就到基層質檢科,做普通的質檢員,從開始認識鋼板、看圖,一直到現在。

吳航宇:搭上“改造東風”的船順勢起航

焊工作業。

  在任職期間,吳航宇也不忘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利用多次受邀參展的契機,走訪近100多家全國各地先進的造船企業,深入考察,精心篩選,科學研判,尋找行業革新的切入點,並與多家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聘請國內專家學者擔任技術顧問,充分利用現有科技資源,研究開發了內河船舶大件建造工藝和內河船舶雙體子彈尾建造工藝等2項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和1項外觀專利,屬於國內獨創的內河船舶建造新工藝。

吳航宇:搭上“改造東風”的船順勢起航

吳航宇接受記者採訪。

  桂平市大眾船舶修造廠技術總監吳航宇說,從那時候回來,我就決心一定要改進我們的生產技術,還有工藝,先是大件建造,大件建造其實我們是參照海船的分段建造來進行,根據國內河船來進行研發的一個專利,這是第一個專利,第二個專利是子彈尾專利,這是我們去廣東的時候,走訪其他廣東的企業,得出的一個經驗。

吳航宇:搭上“改造東風”的船順勢起航

吳航宇的日常工作。

  同時,吳航宇深知,相比先進的造船省份,廣西船企特別是民營船企的生產方式和技術水平仍然相對落後,在安全、環保以及生產設施設備改造、技術升級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他一直致力於發展革新的路子,帶領團隊重視新技術改造和應用、重視企業管理和發展戰略,任職期間帶領團隊先後2次進行廠區技術改造,目前桂平市大眾船舶修造廠到今天擁有1億3千萬元企業資產,年造船運載能力40萬噸以上,能夠快速製造6000噸以下運載能力的鋼製貨輪、各種機帆船、遊艇、公務船和特種船,尤其在船舶分段建造、自動化排板、機器人焊接和造船智能化管理方面創新領先,向廣西內河船舶製造一流企業發展。

吳航宇:搭上“改造東風”的船順勢起航

吳航宇的日常工作。

  桂平市大眾船舶修造廠技術總監吳航宇說,所以說我們後期就改進了一下,就增加了自動化,像我們現在大眾船廠的龍門吊,還有一些自動生產的流程,我們也是根據這個來進行界定的,所以說我們大眾船廠已經可以說是我們內河的、民營的,唯一的一家擁有龍門吊的企業,而且我們的龍門吊已經達到了5個,我們龍門吊造船的技術,可以這樣說,原來造一條船要8、9個月的話,現在我們有決心能4個月、5個月就能做出來,這樣的話就讓我們的船廠一年從原來的一批船,只能做一批,現在可以做到2批,甚至2批半,這個經濟效益可以說是翻了一番的。

吳航宇:搭上“改造東風”的船順勢起航

桂平市大眾船舶修造廠。


主管| 中共桂平市委宣傳部

出品| 桂平市融媒體中心

來源| 桂平市融媒體中心

採寫|謝振飛 覃均 吳昌恩

編輯| 梁文宇 陳容容

審核| 楊均巨

吳航宇:搭上“改造東風”的船順勢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