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邱振中教授講中國書法之於文化的魅力

8月21日-25日,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在順義新國展舉行為期5天的活動,"十三大展區,七大活動"成最大亮點。商務印書館涵芬樓書店以"書店+"的形式攜十餘家文創、科創單位亮相"書店街"展區,還在主舞臺推出8場精彩的文化活動。22日下午,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藝術家、詩人、藝術理論家邱振中教授,應邀來到本屆圖書節主舞臺,發表了題為"中國書法:文化的魅力"的主題演講。

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邱振中教授講中國書法之於文化的魅力

當下,越來越多人關注傳統藝術文化形式。其中,書法尤其得到重視。由於書法與文字的關聯,書法成為了解中國文化、深入中國文化的重要入口。通過書法,可以從一個特殊的角度討論中國文化中文字、圖形、意義、才能、修養等問題,為我們瞭解自已、反思自身與世界的關係提供了契機。邱振中教授的講演,從實踐與理論兩個方面講述了書法所包含的中國文化的魅力。

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邱振中教授講中國書法之於文化的魅力

中國書法的美學原理與視覺依據

邱振中教授說道,"書法是中國美學的淵藪"。因為書法是中國眾多傳統藝術形式中最早成熟的,它包含了東方美學的眾多基本原則、原理。書法與人的關係又是如此密切。大約是20年前開始,人們越來越感覺到書法與人的關係之密切。而作為藝術家來說,他將要創作的藝術,與其人格、心境關係就更為密切了:喜怒哀樂都逐漸堆積在心裡,最後就成為所有使用漢字的人們共同心理背景,這個背景是如此強大,讓所有人都無法逃脫它的影響。

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邱振中教授講中國書法之於文化的魅力

書法的美學原理是如此抽象,書法視覺形式卻又是如此具體,毛筆筆頭柔軟,它就能產生各種質感的線條,所以其表現力很豐富。漢字一共有四萬多個,常用的也有五、六千字,因此它存在著很多結構上的變化,這是書法豐富的表現力的另一個來源。

書法能讓人聯想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書法不是博物館的藝術,一直在散發活力。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書法可以進入人們的內心深處。書法與人的關係極其密切。書法可以表達很多東西,書法家書寫的任何字跡都能反映當時的心境。書法對今天藝術創造提供了思路和參考。

"人書俱老"的精神所在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書寫漢字,一個人可以把他一生的精神生活、人生感受全部融入書寫,這就是所謂"人書俱老"。人漸漸老去,書法漸漸成熟,人生則由此變得精彩。演講的最後,邱先生用"人書俱老"鼓勵在座的各位從現在開始學習書法,充分享受書法之美。

最後,邱教授展示他近年部分創作的書法與繪畫作品。

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邱振中教授講中國書法之於文化的魅力

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邱振中教授講中國書法之於文化的魅力

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邱振中教授講中國書法之於文化的魅力

三十分鐘的演講,道不盡中國書法之於文化的魅力所在,但是現場聽眾聽得陶醉,其中一位年輕的書法專業學生說:"邱老師講到唐代張旭的《古詩四帖》和宋代米芾的《清和起居帖》,提供了他對書法的獨特審美經驗,我很受用。"

本場活動的承辦方,和熹學社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公眾從對書法的認知,已經從普通熱愛過渡到更理性的需求,邱振中教授面向公眾的每一場講座,都能夠帶領一些真正熱愛書法,從事書法專業的年輕人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和熹學社接下來會定期向公眾推送一些有趣、有益的學術講座。"

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邱振中教授講中國書法之於文化的魅力

演講結束後,邱教授移步主辦方涵芬樓書店展廳,進行現場籤售活動,並與讀者進行了交流。

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邱振中教授講中國書法之於文化的魅力

第十七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邱振中教授講中國書法之於文化的魅力

攝影:張聶天

(邱振中先生作品圖片經作者本人授權和熹學社用於本次活動宣傳)

(稿件來源:北京國際圖書節組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