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獸部目錄

李時珍曰:獸者四足而毛之總稱,地產也。豢養者謂之畜,《素問》曰“五畜為益”是矣。周制庖人供六畜:馬、牛、雞、羊、犬、豕。六獸:麋、鹿、狼、麕、免、野豕也。

辨其死生鮮薨之物。獸人辨其名物。凡祭祀賓客,供其死獸生獸。皮毛筋骨,入於玉府。冥氏攻猛獸,穴氏攻蟄獸。嗚呼!聖人之於養生事死、辨物用物之道,可謂慎且備矣。後世如黃羊黃鼠,今為御供;犏尾貂皮,盛為時用。山獺之異,狗寶之功,皆服食所須,而典籍失載。

羵羊之問,宣父獨知;鼨鼠之對,終軍能究。地生之羊,彭侯之肉,非博雅君子,孰能別之?

況物之性理萬殊,人之用舍宜慎,蓋不但多識其名而已也。於是集諸獸之可供膳食、藥物、服器者為獸類,凡八十六種,分為五類:曰畜,曰獸,曰鼠,曰寓《爾雅》釋獸有鼠屬、寓屬。

邢昺注曰:猴類漸肖於人,寄寓山林,故曰寓屬,曰怪。舊本獸部三品,共五十八種。今併入五種,移一種入鱗部,一種入禽部,自虫部移入三種)。

(有刪節,原文請閱讀原著。版本為《本草綱目》江西本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