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西方在國際組織前所未有的慘敗”

屈冬玉當選聯合國糧農組織第10任總幹事 圖自:聯合國官網

高票當選:聯合國糧農組織首位中國籍總幹事

觀察者網此前報道,今年6月23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羅馬召開第41屆大會,並舉行總幹事選舉。

最終,原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以108票高票當選,成為首位中國籍總幹事。格魯吉亞前農業部長基爾瓦利澤(Davit Kirvalidze)、法國前農業部長凱瑟琳(Catherine Geslain-Lanéelle)分別獲得12票與71票。

屈冬玉畢業於荷蘭瓦赫寧根大學遺傳育種專業,擁有遺傳育種博士學位,曾多年從事馬鈴薯遺傳育種和生物技術研究工作,獲“世界馬鈴薯產業傑出貢獻獎”。

他在勝選後表示,對於全球的農業和糧食問題,“這是一個歷史時刻,也是一個轉折點”。他“感謝自己的祖國”,也將忠於FAO的使命。

聯合國糧農組織是聯合國負責消除飢餓、改善營養和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專門機構,總部位於羅馬,擁有超過1.1萬名員工,在聯合國系統內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該組織負責為食品與動物安全設立國際標準,在制定應對全球糧食生產引發的饑荒、氣候變化與全球農業產業的優先問題上發揮關鍵作用。

“這是西方在國際組織前所未有的慘敗”

聯合國糧農組織位於羅馬的總部

美國國務院:盡一切手段打敗中國參選人

公佈結果時,一度有外媒炒作中國在競選中施加影響力。對此,《外交政策》23日的一篇文章可謂“打臉”。

據20餘名美國外交官員與專家透露,美國外交部門約半年前就已決定扶持基爾瓦利澤,目的是阻止中方參選人當選。

今年1月中旬,負責國際組織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凱文·莫雷(Kevin Moley)在一次會議上最先提出此事。有與會官員稱,“我們得盡一切手段打敗中國人。”

“這是西方在國際組織前所未有的慘敗”

以智取勝加數量碾壓:中國如何在一個聯合國機構中擊敗美國 截圖:《外交政策》

但這一策略卻首先在美國政府內部引發困惑與反對。國家安全委員會、美國農業部以及美國駐羅馬大使館都有聲音認為基爾瓦利澤贏面不大,傾向於支持法國前農業部長、農學家凱瑟琳。

他們還指出,格魯吉亞政府從未積極參與FAO的活動,基爾瓦利澤在那裡的知名度也不高。而且在私下接觸後,美方官員認為他“對FAO組織運作的理解程度有限”,直言整個策略“愚蠢”(bonkers)。

而支持者認為,基爾瓦利澤有近30年的農業與農村發展工作經驗,格魯吉亞由一個很小的前蘇聯加盟國轉為推行自由市場與民主制度,這一背景“可以提供有價值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