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他樓塌了,“小偷皇帝”一怒為紅顏扳倒跋扈將軍

東漢王朝到了中後期,基本成了外戚、宦官兩個集團的二人轉,你方唱罷我登場,輪流上臺掌權。本期故事兩位主角,一個是“小偷皇帝”劉志,一個則是“跋扈將軍”梁冀。

眼見他樓塌了,“小偷皇帝”一怒為紅顏扳倒跋扈將軍

機緣巧合,新郎官當上了皇帝

公元141年,年僅30歲漢順帝去世前,託孤於曾讓自己雨露均霑的梁皇后,和大舅哥,大將軍梁冀,輔佐自己剛兩歲的太子劉炳繼位,為漢衝帝。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這個小皇帝比他老子還短命,在位沒幾個月就死了。

國不可一日無主,梁冀、梁太后兄妹倆一合計,精挑細選一翻,決定立渤海孝王劉鴻之子,年僅8歲劉纘繼位,為漢質帝。這兄妹倆之所以選擇劉纘,主要還是覺得這小孩年幼,聽話,生母孃家在朝中沒有勢力,好控制。

劉纘即位之後,梁太后依然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梁冀繼續主持朝政,兄弟倆大權獨攬,特別是梁冀在朝廷上頤指氣使,氣勢凌人,不可一世,甚至連小皇帝都不放在眼裡。

質帝雖然年紀小,但成熟得早,對梁冀專橫跋扈的作派也看不下去了。

有次上朝時,質帝小孩子說真話,當著大臣們的面,直接指著粱冀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此跋扈將軍也"。搞得粱大將軍面子上非常過不去。

退朝後,梁冀心裡很不痛快,覺得小皇帝一點感恩心都沒有,對自己這麼反感,這是要反水的節奏呀,長大後豈不是更難控制,於是就私自串通宦官,把在位僅一年的質帝給毒死了。

《後漢書·孝質帝本紀》:"大將軍梁冀潛行鴆弒,帝崩於玉堂前殿,年九歲。"

《後漢書·孝桓帝本紀》:"孝質皇帝聰敏早茂,冀心懷忌畏,私行殺毒。"

梁冀又不得不與妹妹梁太后商量再立哪個倒黴蛋當這個皇帝了。人選當然很多,但要便了控制,當然是選小一點,老實一點的,沒根基,沒後臺是最好的了。

梁太后一拍腦門,突然想到蠡吾侯劉志正準備和自己的妹妹梁瑩成親,而且正在迎親的路上,往京城趕來,如果立劉志當皇帝,梁家把持朝政那豈不是更名正言順,太完美了。

只是這劉志有一個硬傷,他的身份是個外放了好幾代的王侯,勉強算做皇室一族,按漢朝的制度規定是不能繼承大位的。

跋扈慣了的梁翼也顧不上這麼多了,在爭得曹騰等宦官的支持下,當時15歲的準新郎官劉志雙喜臨門,搖身一變成了東漢王朝第十位皇帝,為漢桓帝,新婚妻子梁瑩也成了皇后。

眼見他樓塌了,“小偷皇帝”一怒為紅顏扳倒跋扈將軍

甘當傀儡,靜觀跋扈將軍表演

有質帝被毒死的前車之鑑,加之自己的皇位是人家梁家兄妹給弄來的,劉志也學聰明瞭,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安安靜靜當一個稱職的傀儡皇帝。

梁太后繼續稱制,朝中政事無論大小,全都交由梁翼決定,愛咱地咋,自己整天在後宮玩樂,從不過問朝政。

劉志為了酬謝梁冀“擁立之功”,更是對梁冀禮遇有加,特批梁翼享受開國名相蕭何的待遇:“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同時在封地、金錢、奴婢、彩帛、車馬等賞賜等方面,更是不惜代價。

權力達到頂點的梁冀,在桓帝的故意放縱下,更加猖狂跋扈,結黨營私,窮奢極欲,將個大漢王朝變成了他梁家的天下。

梁冀將自己的兄弟,兒子都封候還不算,還把持百官的升遷任免,要求所有官員上任前都得到他家謝恩,尚書檯才能辦理到任手續,地主獻上來的貢品,先要由梁冀挑選後,剩下的才獻給桓帝。

在梁冀專權期間,“威行內外,百僚側目,莫敢違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親與”。

史書記載有一位西域商人,到京城洛陽經商,因為不知深淺,把梁冀家的一隻兔子就殺了。一下子惹怒了梁冀,把這個商人殺了還不算完,竟然將與這個事件有關的十多人都全部處死,其囂張可見一斑。

梁冀的專權,許多有識之士為了自保選擇隱退,或者默不作聲,也有仗義直言的。

一位名叫袁著的郎中,年僅十九歲,少年氣盛,血氣方剛,覺得自己有必要為皇帝和梁大將軍的未來考慮,為大漢王朝的將來著想。很委婉,很注意措詞地向桓帝和梁冀寫信,提建議。

袁郎中的大概意思是:看看東漢歷代“功高震主”外戚權臣最後下場都很慘,為梁大將軍著想,也為大漢江山社稷考慮,皇帝是不是可以考慮讓梁大人功成身退,專享榮華富貴,豈不是兩全齊美。

權力是男人的春藥,一旦上癮,定是欲罷不能。袁郎中也是一番苦心,他的建議無疑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800多年後的,趙匡胤搞的“杯酒釋兵權”,靈感也許就緣於此,可惜梁冀不可能穿越到北宋,去向石守信、高懷德等人請教,漢桓帝也不是趙匡胤,所以結局可想而知。

梁冀一看這信,暴脾氣馬上就上來了,這膽也太大了,抓,馬上抓,這不是想造反麼。

把個好心的袁著嚇壞了,又是改名換姓名逃亡,又是稱病假死的,結果還是沒有逃過樑冀的魔掌,給活活打死了。

袁著的好朋友,名士郝絮作為同案犯被在全國範圍內通緝,實在無處可逃,只好主動投案,在梁冀府門前服毒,以死謝罪,只求能保全自己全家老小不受牽連。

眼見他樓塌了,“小偷皇帝”一怒為紅顏扳倒跋扈將軍

小偷練手,巧妙扳倒跋扈將軍

當孫子,就要能受得住窩囊氣,但劉志顯然不是一個想一直下去的主。

公元59年,梁太后病逝,臨終作出了她一生最英明的決定,還政於漢桓帝劉志。桓帝臨朝親政,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大事小事,官員們都還是看梁冀臉色行事,梁大將軍也還是那麼喜歡當家,他不點頭,什麼事也定不去來。

28歲的桓帝心裡已經有些不高興了,卻仍然表面輕鬆,裝作沒事人事的,沒事,凡事都聽梁大人的,梁大人的意思就是朕的想法。

梁冀覺得長大了的皇帝也不過如此,更加驕橫跋扈,肆意妄為,依然是一幅“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勢。

這時候,梁冀的妹妹梁皇后也去世了,桓帝開始寵愛梁猛女,立為皇后。要說這位梁猛女當初也是冀的妻子孫壽推薦的。

梁猛女本是開國太傅鄧禹的後人,後因為母親改嫁孫壽的舅舅梁紀,而改名梁猛女,論關係,相當於梁冀的小姨子。

可能是自己新妹妹去世感到哀傷,也可能是看到桓帝對梁猛女特別寵愛感到了威脅,特別是桓帝將梁猛女的母親被封為長安君,梁冀馬上坐不得了,他不允許自己的權力受到威脅。

必須把威脅消滅在萌芽狀態,梁冀馬上派人去刺殺長安君,結果沒得手。長安君就跑到桓帝那裡去告狀,梁猛女就這麼向桓帝把枕頭風一吹,20大幾的小夥子,血氣方剛的桓帝劉志衝冠一怒為紅顏,再也坐不住了,決定拿梁冀開刀。

可是自己身邊大多是梁冀的耳目,自己也沒掌握關鍵證據,怎麼辦。

桓帝劉志通過多幾年觀察,覺得太監唐衡還算了自己的忠實粉絲,於是有一次借上廁所有機會,讓唐衡隨從自己服侍。

見四周無人,劉志試探性地問:“唐愛卿,你知道宮中有誰與梁冀不和呀?”唐衡立即回答:“中常侍單超、徐璜、具璦、左悺,私下都對梁冀非常不滿,只是敢怒不敢言。"

桓帝劉志知道唐衡和梁冀不是穿地條褲子的,於是讓他暗中聯絡這四個人組成“除梁特別行動”領導小組,六個人歃血為盟,分頭行動,共謀滅梁大計。

明面上,劉志依如既往不理朝政,整天在後宮和妃子宮女們打得火熱,完全一幅人生得意須盡歡,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架勢。

桓帝劉志有一天突然讓人從牢中找來一名偷盜高手,拜其為師,苦練偷盜技術,並天天晚上在宮中一試身手,從宮女妃子的飾品、香巾、衣物到金銀珠寶,無所不偷。

一時間漢桓帝喜歡偷竊的癖好,馬上就傳開了,朝野上下皆知,梁冀自然也知道這個事情了,覺得這個皇帝太可笑了,吩咐隨皇帝愛怎麼玩就怎麼玩,不要管他。

時間長了,桓帝劉志宮中玩得不過癮,決定走出宮中。他把目標鎖定到各位大臣的家中,真著衣黑風高,溜進大臣們的家中偷東西,大臣們一看,知道是皇上來了,也不敢抓,只好假裝不知道,隨便他偷吧。

幾年下來,朝中除了梁冀等少數幾家外,其他大臣家都被劉志偷了一遍,梁冀讓大臣們不要聲張,就當一樂。

這一天晚上,劉志到梁冀家下手了,結果出師不利,他剛把門撬開,梁府的家丁雖然知道是皇上來偷了,也照抓不誤,直接把皇上劉志給按在地上。

受到驚動的梁冀,一看是皇上,故意裝作吃驚,下令鬆綁,忙說:皇上前來,怎麼不先打個招呼呀。

劉志說:“罷了罷了,一點都不好玩,也只怪朕偷技不精,現醜了,不過過幾天朕還是要來的!”

梁冀派人把劉志送回皇宮後,對府中家丁們說:“皇帝就這一愛好,下次他再來偷,你們就假裝沒看見,讓他隨便偷吧!”

沒過幾天,劉志又去了梁府,果然沒人攔他。

一個月後,劉志派人請梁冀進宮,說有要事相商。梁冀沒多想就來到皇宮,一進大門,就被唐衡帶著御林軍將他按倒,綁押到劉志面前。

劉志厲聲喝道:“梁冀意圖謀反,罪大惡極,免職查辦,打入死牢。”

梁冀大叫冤枉,叫得:“我輔佐你登上皇位,你卻誣陷我謀反,有證據麼?”

劉志冷笑到;“你以為我是真的沒事做,當小偷呀,我在宮中和大臣們家中偷盜只是麻痺你而已,好有機會進入你家中。這是我派人假裝成我,從你家中盜出你安插在全國各地的黨羽名冊,沒想到吧!老賊,還有何話說!”

梁冀聽了,氣得哇哇大叫,玩鷹的人到頭讓鷹啄瞎了眼。梁冀知道自己的罪行太大,就和妻子孫壽一起自殺了。

這樣在以劉志為首的“除梁特別行動”領導小組緊急行動下,梁氏外戚集團,被一網打盡。

真是就應了《桃花扇》中的那句:“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各位看官繼續關注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