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國際化需“四大護航”

名酒同攜手,共香新絲路。10月27日,“一帶一路”中國白酒產業國際化發展高峰論壇在西安舉行,來自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汾酒等多家中國名酒企業的代表齊聚千年絲路驛站,共商“一帶一路”新機遇下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之路。

  洋河股份監事會主席、工會主席馮攀臺發表了《中國白酒融入“一帶一路”需四大護航》的演講,表示中國白酒國際化應該從文化自信、品質革命、產區打造、行業競合四方面發力。

中國白酒國際化需“四大護航”

  民心是相通之橋,品質是護航明燈

  兩千多年前,張騫開闢了連接中西方的商道,中國美酒連同絲綢、瓷器與茶葉等貨品一同傳入絲路參與國。伴隨著曼曼駝鈴,點點帆影,中國白酒飄香古老絲綢之路。2000多年後的今天,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深入實施,中國白酒正在新的絲綢之路上以更加強勁的發展勢頭飄香海外,如何將這杯獨具文化魅力的“中國味道”打造成為一張新的“中國名片”,讓世界品味中國味道?

  “我認為,目前中國白酒國際化最大的阻力是中國的白酒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傳播的不夠強勢。”馮攀臺表示,“國際化”最重要的不是“國際”,而是“化”,“‘國際’是手段,‘化’才是目的。”民心相通是“—帶—路”更深入、更長久、更基礎的互聯互通,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首先要用世界語言詮釋中國白酒文化積極的價值觀。

中國白酒國際化需“四大護航”

  馮攀臺認為中國白酒在文化推廣上需要雙向發力。一方面是走出去,與世界交心,傳播白酒文化。比如洋河股份春節期間開展了“夢之藍全球春晚”系列活動,積極參與中美“乒乓外交”48週年紀念活動以及韓國 “世界知識論壇”等活動,這些都是在與世界溝通;另一方面是迎進來,把握大國大事的傳播機遇。夢之藍成為很多國際重大會議的指定用酒,傳遞綿柔文化,另外通過《夢之藍·經典詠流傳》、《夢之藍·國家寶藏》等節目,傳播中國白酒文化。

中國白酒國際化需“四大護航”

  中國品牌要在絲綢之路上留下“中國味道”,最重要的是要擁有高質量、過得硬的產品,馮攀臺表示,“品質是中國酒業走向世界的護航燈,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酒類消費者,追求的都是快樂和健康。”為了打造極致化的產品,洋河股份不斷推進“綿柔品質革命”,從“真綿柔”到“更綿柔”再到“最綿柔”。同時深度研究消費需求、不斷創新,追求消費者體驗的“六感”,即“滿足感、舒適感、健康感、依賴感、體驗感和儀式感”,不斷創造體現消費者價值的極致好產品。

  產區是通用語言,抱團是最美姿態

  提起世界名酒,人們說到“白蘭地”就會想到法國干邑,說起“威士忌”就會想到蘇格蘭,提及“伏特加”就會想到俄羅斯、瑞典,這些世界美酒均依託於著名產地,創造出消費者的認同。但中國目前叫得響的名酒產區依然很少,馮攀臺認為,中國白酒要突出自我表達,產區是“漢譯英”的最佳工具,它是中國白酒與國際接軌的最好路徑。

  洋河股份所在的宿遷地區,不僅是“世界十大烈酒產區”之一,也是“世界三大溼地名酒產區”之一。馮攀臺在現場與大家分享了洋河在產區打造的一些經驗。洪澤湖溼地是洋河產區的特色,在溼地的滋養下,洋河打造了超30萬畝的綠色原糧種植基地,保證了生態釀造的獨特性;洋河的明清老窖池已經不間斷釀造至今,釀酒技藝傳承千年,為了發展產區文化,洋河打造了洋河酒莊,打造了洋河、雙溝兩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同時通過舉辦封藏大典、頭排酒開窖節等活動,讓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通過看、學、品、釀,完成更深層次的互動體驗,感受產區底蘊,感受中國白酒之美。

  “一帶一路”不是中國的“獨角戲”,而是倡導沿線各國互利共贏的“大合唱”,同樣,對於要揚帆出海的中國白酒而言,抱團才是最美的姿態,“中國白酒要首先成為‘知己’,才能讓更多的全球消費者,通過中國白酒的聯繫成為‘知己’。”馮攀臺表示。他倡議,各大酒企攜起手來,做“一帶一路”上的“歌者”“使者”和“引領者”,為中國白酒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傳播中國白酒正能量,讓中國民族品牌沿著新絲路走向世界,在更大的舞臺上“碰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