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談談北京垃圾分類

摘自《騎遊世界》公眾號,作者:老河

本月中旬,偶然在手機上看到北京要實行垃圾分類了,徵求意見是到11月中旬,這次垃圾分類題目很抓眼球,200元。打開閱讀,還是老一套方案,只不過加了200元。

誰來罰這200元?城管嗎?每個小區在早上巡視?站崗?還是等待紅胳膊箍大媽舉報,還是沒有執法權的居委會提前上班?

我們已經宣傳垃圾分類和關心垃圾分類許多年了,誰都知道垃圾應該分類,誰都知道垃圾分類的好處,為什麼進行不下去?

我想起一件往年小事,在我孩子很小的時候,我住在房山燕化,那時也宣傳垃圾分類,一段時間宣傳電池有害,我們告訴孩子電池不能丟在垃圾桶裡,一個電池會汙染一片土地,要攢起來單獨處理。可是北京沒有處理電池的途徑,忽然有一天電視上說,北京宣武區新開業的SOGO商場設有電池回收桶,為了樹立孩子環保意識,我們帶孩子,拿上裝滿電池袋子,坐公交到SOGO,把電池處理掉,20多年過去了,現在我家還有一堆電池,無處處理。

我們面臨幾個問題,一是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處理?二是誰來處理?三是怎樣處理?最後是怎樣分類?

為什麼要進行垃圾分類處理,我想人人都知道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國利民大好事,這麼多年的宣傳,已經深入人心,也是到了推廣分類的時候了。

誰來處理?這就難了,如電池等有害垃圾的處理,塑料白色垃圾的處理等等。有利可圖的,不用政府敦促,有人主動處理,如紙類回收大王張某女士,還有雪村前些年唱的歌“偷井蓋”,地溝油等。而無利可圖的廢電池等,就無人管,雖然扔的人也知道是有害的,也只好亂扔了。

誰來處理的另一個大環節是給不給廢品收購的人一個生存空間?

我認為中國是有垃圾分類的,是細分的,工作就是由廢品收購的人和拾荒者來做的,現在還讓不讓他們做?他們回收紙類,家電傢俱,金屬,也有收衣服類和酒瓶類的,這類東西的利用,養活了許多人,形成生態鏈,如果維持現狀,只需在廚餘垃圾和無用垃圾上下功夫就行了,其他的,理順規範這個民間拾荒回收系統,自然能完成好。防範的是偷井蓋,割電線等犯罪活動。

北京還有一種民間垃圾分類也在進行中,那就是“小黃狗”,小黃狗的出現是新生事物,政府完全可以做好規範,讓小黃狗健康發展,或政府出臺正規軍小黃狗,小黃狗幾乎囊括了紙類,玻璃類,舊衣服類的回收品種,但如果管理上不重視,也會半途而廢。

如果環衛部門承擔起可回收垃圾的再利用,那就要驅離廢品收購的人,公私開始出現爭利矛盾。

第三個問題是怎樣處理,假設環衛部門回收可再生垃圾,現在方案是不可操作的,因為一個“可回收垃圾”讓居民無可適從,紙類,玻璃類,金屬類、塑料類,大型傢俱家電類不分開,收回去還要二次分類,不如直接細分,一次到位才能利於最終垃圾再利用處理。

只有想清楚最終處理手段和部門,才能出臺可操作的方案,現在出臺的方案,可以說是三為難,居民為難,不知道怎樣仍,罰款冤枉;管理者為難,怎樣處罰無據可依;回收部門為難,與民爭利,拿回來不能直接處理,還要增加再分類的工序。

中國垃圾分類的道路還很漫長,政府投入還差很遠,如電池處理,塑料白色垃圾處理還沒有好的辦法,有用垃圾靠民間廢品回收,無用垃圾還主要靠填埋,少部分靠焚燒。

正視現實,政府主導,從末端做起,才能有合理可操作性的初端分類。垃圾再利用是一筆寶貴財富,利國利民,全民都會支持。

-----------------------------------------------------------------

其實二三十年前就倡導過垃圾分類,但市民把分好類的垃圾送到分類垃圾箱,看到的卻是垃圾車仍是一勺燴運走,市民會做何感想?

我參與NGO活動多年,也配合過記者採訪垃圾圍城,垃圾豬羊,外來拾荒群體生活形態等等,所見觸目驚心,沒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出臺,喊喊口號走走形式,公民社會無法形成,對垃圾分類,市民從熱心參與變成冷眼旁觀,也是事實。

順便說,當初收集的電池,最後仍被填埋,商家做公益,卻無廠家處理。

現在社區的衣物回收箱是經城管批准的公益項目,但無人監管流程,不規範。

我們在國外旅行和生活中,見到人家是怎麼做的,認真的如日本,不太認真的如法國,能實行下去,表面看是強制力,實質是基於地方自治和公民責任。你家草坪荒廢樹木瘋長都會被鄰里投訴,垃圾不分類還了得?你總不願被社區視為行為不端的垃圾人吧?我們怎麼處罰?只好寄希望於小腳偵輯隊(現在叫朝陽群眾)了。

外行談談北京垃圾分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