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子,容易掛

直腸子,容易掛/智瑤的悲劇人生

如果把三家分晉拍成影視劇,反面人物不要跟智伯瑤搶。

要說智伯瑤這人,能力超群,他老子選拔繼承人時,智果對他的評價,可見一斑:“瑤之賢於人者五”,“ 美臏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慧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幾乎就是個全才,是老天送給智宣子的當然繼承人。只是,有一樣,“其不逮者一也”,“ 如是而甚不仁”。雖然只有“一”,可是,智果的評價裡面, “不仁”是落腳點,而且是智伯瑤致命的一點。

智伯瑤到底哪裡不仁呢,看半天,我有點小明白,除了段規說的“好利而愎”,狂妄自大,自以為是,最不仁的,是不尊重人家對手,動不動就在你面前豎中指,要你的土地,搶你的樓盤。“戲康子而侮段規”,“一宴而恥人之君相”,把人家的國君,國相視如無物,大人耍小孩一樣,輕蔑侮慢,硬是跟港臺片中的黑幫老大有得一比。頤指氣使,心高氣傲,老子天下第一,聽他說的啥,“難將由我。我不為難,誰敢興之”,只有我能決定人生死禍福,誰能威脅我,完全就是一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架勢:限你二十四小時之內,搬出這套房子,老子我看上了。一般人都受不了這樣的強取豪奪,一國之君自然不服氣,韓康子,魏桓子,不想給不願意給,不過對方袋子裡揣著短火,肩上扛著長槍,甚至還有聯排的火箭炮,一個不對,那就是鋪天蓋地,電閃雷鳴,想要死扛,就是作死。康子,任章,算得超前的搞基雙雄,心有靈犀,異口同聲:給他。要是我們農村的人,碰上不懂理的橫叉子,忍氣吞聲之餘,總要來上一句,“讓他碰個尖石頭咯”,我怕了你,自會有人收拾你。當然,做老闆智囊的,肯定不能自我安慰,阿Q式精神勝利,看上去示弱,其實埋伏著後招,“彼驕而輕敵,此懼而相親”,“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受害者越多,統一戰線越長,受害者聯盟力量越強大,他的好日子就到頭了。要說這些謀士,個個都有玲瓏七巧心,智伯瑤確實不仁,橫蠻無理,輸打贏要,其實就是個實心腸子,不打彎的,看對方匍匐在地,以為懦弱無能,老實聽話,哪裡知道,人家手裡刀子攥得汗出。只要找到了你的七寸,就該收你的利息了。

對外人驕橫跋扈,要說對自己這幫兄弟,這智伯,我還真是覺得夠哥們,夠大度,硬是有一顆慈愛的心。

一個是前文說到的智果,直接當他老爹智宣的面說他的不是,差一點就讓智伯做不成儲君,要是換個人,我上了位,派個蒙面殺手,天涯海角追你去,智伯呢,好像壓根就沒想這人了。而智果呢,真算牛人。如果牛人排座次,他第二,沒有人敢坐第一。先是看人,眼睛有毒,評智伯瑤“不仁”,半分都沒錯,其次是做人,灑脫,果敢,真性情,不聽我的,甩手就走,“弗聽,智果別族於太史,為輔氏”。真個是“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佩服佩服。

再一個絺疵,能力強,從人家臉色輕重,眼光角度,立時就能看出問題,“城降有日,而二子無喜志,有憂色,是非反而何?”“見其視臣端而趨疾,知臣得其情故也”,眨眼眉毛動,就能辨識人家心裡的小九九,想做啥壞事,硬是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是人是妖,過不得他的眼,”氣性也大,勸了幾句,智伯不能聽他的,知道沒好果子吃,也不管智伯生死,腳底板抹油,溜了,智伯也不發脾氣,你要走就走是的,完全沒有面對韓魏國卿“戲康子而侮段規”的流氓相。

再說智國,“智伯戲康子而侮段規”,智國一眼就看出了不對,而且指出了應對之策,“主不備難,難必至矣!”可惜,智伯瑤終不能成大器,作惜了智國的聰明決斷,他說的一句,“夫君子能勤小物,故無大患”,可謂人生至理,防微杜漸,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勿以善小而不為,不就是跟智國這句話一個意思嗎?智國是一個政治家,又是一個思想家啊!

能把這些人籠絡到手下,那都離不開智伯的坦誠相待,離不開他的真性情,有一套,可惜,他能識人、招人,卻不知道聽人、用人,誰的話都聽不進,還小孩子一樣,毫無心機,單純得可怕。人家擠眉弄眼,“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結統一戰線,準備使絆子,下刀子了,還傻了吧唧,帶大傢伙吭哧吭哧的使勁挖坑,原以為要把人家填進去,到最後,卻是在給自己挖。“以絺疵之言(韓、魏必反矣)告二子”,把君臣之間的絕密級協議和盤托出,告訴對手。看是強橫,混不吝,其實就是剛愎自用,直腸子一根,一點不厲害,要不是司馬公分配了角色,定了趙襄子的男一號,這智伯也算一悲劇英雄。(無端的想起了項羽,同一聲嘆)。

一段“三家分晉”,智伯瑤的結局,讓司馬公感慨萬千:做人、治世,莫過於“德”。

司馬公以德為天平,稱量出四種人:聖人,德才兼備;君子,德勝於才;愚人,無才無德;小人,才勝於德。關於德與才的辨識,司馬公的分析夠全面,夠到位,道理說得夠通透,可是,人性天註定,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再好的道理也敵不過自己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八成是在娘肚子裡註定了的。宋天子聽得入神,覺得道理高妙,趕緊的寫,趕緊的編,給我的臣民們看看,說到底,宋家天子要的,不過是一本馭下之術大全,可沒有想過上樑不正下樑歪,上行則下效,輪到自己了,考驗德行的時候,又忘了:我是天子,你管不著,所謂律己以寬,待人以嚴,那也是無可奈何的,後來的“靖康之恥”,讓皇室貴胄曝露於蠻荒之地,遭受精神與肉體的煎熬與折磨,這也說明,《通鑑》再怎麼說破了大天,事情該怎樣還是怎樣。君君臣臣,還是一張舊船票登上了你的客船。再說了,司馬承認,德才兼備的是聖人,世上又有幾個能到聖人的境界呢?即使是如來佛祖,唐僧面前也要得點利是,才肯讓你把經取走啊!能到君子的層級,那就算你是難得的人才;做個傻子,做個愚人,無才無德,免了人家的嫉恨,讓人家放心的使用,也能對付上一口飯吃。恃才傲物,眼高於頂,不能完全認定為品德低劣,只能說情商有些不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樣行事,你離倒黴也就不遠了。最要警惕的是小人,隱藏真性,把才縮小一點,把德放大一點,讓人覺得你德勝於才,伯樂相中,青雲直上,輝煌騰達,爬到了想要的位置,於是原形畢露,為牟一己私利,不惜禍害國家社會他人,歷史上大把的白臉,現實世界的貪官,就是這樣乾的。這樣的小人,“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也就是說,有才的小人,猶如長了翅膀的惡虎,有足夠的能力逞兇作惡,做起壞事來,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危害之大,無以復加。智伯瑤“愎而好利”,釁起戰端,害了百姓,也害了自己,所以,作為統治者,當心小人,尤其要當心小人得道,千萬慎之,不然,萬劫不復,後悔就來不及了。

一時浮想聯翩,扯得遠了,還是說說智伯瑤手下的人才,上面說的三個,智果,絺疵,智國,個個都是聰明人,人精,可是,人精多半有一樣不好,見好就上,見敗就逃。智伯瑤不聽他們的,就不見了蹤影,只有一個人,算得智伯瑤的死忠粉,千古之下,讓人生出萬千感慨。

這個人,就是豫讓,中國歷史上最倔強的刺客!

滅了智伯瑤,趙襄子功成名就,牛氣哄哄。一方豪傑,沒把豫讓當回事。一個小人物鬧刺殺,不過是故作忸怩,博個名聲罷了,小孩子鬧騰一陣,累了,就會放下。哪裡知道,豫讓是個較真的人,是個有自己信仰和追求的人,幾次幾番釋放,並沒有讓他解脫,力量的懸殊,不是他放棄的理由,時移世易,不是他就此抽身的藉口,他做到了他能想到的所有方法,“詐為刑人,挾匕首,入襄子宮中塗廁”“漆身為癲,吞炭為啞”“伏於橋下”,心裡想著念著的,只有一個目的,為智伯報仇。當趙襄子感受到豫讓的認真,他害怕了,不再願意為了寬宏大量的羽毛,承受擔驚受怕的風險,殺了倔強的豫讓。豫讓其事,算得上一個悲劇,其人,卻是一個英雄,捨生忘死,死得悲壯;求仁得仁,死得其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千古之下,遙想豫讓,蓬頭垢面,吞炭自啞,入塗廁,伏橋下,只是為了一個曾經的主公,為了自己“有甚於生者”的道義,“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者”的堅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種蚍蜉撼大樹式的勇氣,絕不苟全、絕不回頭的決絕,真的讓人唏噓不已。聲名和利益,常常讓我們無法堅強,變通和苟全,常常讓我們不能有恆。今天看來,豫讓的所為,並不一定能得到所有人的讚美,但是在他的身上,閃射出的光芒,卻能映出某些隱藏的猥瑣和暗影。

人總是要有些信仰的,豫讓,為我們豎起了一座標杆。

智伯失去了生命,失去國家,但是他能有豫讓這樣的死忠,有豫讓這樣的報答,算是他一世人生最成功的事業吧!

可是,輸了自己,贏了豫讓又如何!

智伯瑤,你還是個悲劇!

直腸子,容易掛/智瑤的悲劇人生

豫讓拔劍連刺趙襄子衣服三次,然後自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