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專家對“投其所好”的解釋

特殊時期趕上“五一”可以休五天的小長假。本應該好好利用一下外出轉轉看看,放鬆身體愉悅心情,但考慮到疫情防控等級剛剛調低,“無症狀感染者”、“爆炸式”出遊、“報復性”消費等各種情況還不太明朗,所以,我們決定按兵不動,上一上“家裡蹲”大學。

既然上學就得看書。戴爾·卡諾基的《人性的弱點》,對其解釋想贏得對方認可的首選方法:“要首先引起別人的渴望,凡能這麼做的人,世人必與他在一起。這種人永不寂寞”時所講的一個小故事,感覺既生動又恰當!

有一次,愛默生和他兒子想使一頭小牛進入牛棚,他們犯了個一般人常有的錯誤,只想到自己所需要的,卻沒有顧慮到那頭小牛的立場……愛默生推,他兒子拉。而那頭小牛也跟他們一樣,只堅持自己的想法,於是就挺起它的腿,強硬地拒絕離開那塊草地。這時,旁邊的愛爾蘭女傭人看到了這種情形,她雖然不會寫文章,可是她頗知道牛馬牲畜的感受和習性,她馬上想到這頭小牛所要的是什麼。女傭人把她的拇指放進小牛的嘴裡,讓小牛吸吮著她的拇指,然後再溫和地引它進入牛棚。

看看專家對“投其所好”的解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想讓小牛聽話,乖乖地進牛棚,首先要了解小牛的需求、喜好,並能投其所好滿足它的需求。這樣的話,我們並不需要費太大的力氣就能夠事半功倍達到目的。這也許就是我們所說的只有“投其所好”,才能獲得好感吧。反之,如果我們只想著要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考慮對方需求,採取生拉硬拽的方法,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可能白費力。這也許就是我們所說的“霸王硬上弓”,最終一場空吧。後者應該是為人處事的一大忌!

當然,“投其所好”以達到目的方法應該建立在互惠互利雙方共贏的基礎之上。如果為了從對方身上汲取十倍百倍甚至是千倍的利益而施以小恩小惠作為誘餌,則屬於另一個範疇甚至是犯罪。只有明白了這點,我們才不會對所有的滿足都欣然接受,也才不會等我們老了的時候因為了免費的幾隻蘋果或幾斤雞蛋就心甘情願地把養老錢花在沒什麼功效甚至是反作用的保健品上。

所以,當我們的需求得到滿足時也應該瞭解一下給我們提供滿足的對方的需求是什麼,我們能不能也滿足對方需求,應不應該為了得到自己的滿足而不遺餘力地滿足對方需求。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像水中的魚因為香餌的誘惑而丟了性命。

“投其所好”和“成人之美”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之間有失偏頗的話都不是為人處世的長久之策。

2020-05-01 下午 15:50 於定福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