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悲喜自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讀《悲喜自渡》

文| 藍雲多多

讀《悲喜自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齊奘,生於山東省清平縣,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北京大學教授、輔仁大學教授。季羨林通曉梵語、巴利語、吐火羅語等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幾位從事吐火羅語研究的學者之一。

季羨林被奉為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對此,他在《病榻雜記》中力辭這三頂桂冠: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

《悲喜自渡》散文集封面設計手感很舒服。選擇的三十七篇散文,從思鄉情懷,草木賞悅,動物寄情,故人懷戀四大部分組成,分別寫了季老先生對人情,物情的真摯,自然的感觸。

每篇文章,長短不一。樸素又平淡的記敘,看似平淡無奇,實則為季老先生淳樸,自然而又真情典雅性情的流露。

01

故鄉,回不去

故鄉,小時候總想逃離;故鄉,長大後一直想回去。

故鄉的人,事,物,不管多少年後,始終在腦海縈繞。

故鄉,就像離心力一般,小時候我們總要離去,它一直拽著不捨;長大後,嚐盡外面酸甜苦辣後,欲歸去,故鄉奈何又如同性磁鐵相斥,拒絕我們再次融入那方天地。

02

草木,總關情

草木皆有情,人更多情。

絲瓜,夾竹桃,石榴花生長在別的地方,只是一種植物。但在季老的心中就是一道風景,一段情思。

一個葉片,也會聯想到宇宙,甚至念念不忘的故鄉。

03

動物,最長情

老狗,貓,兔子,還有神牛。

所有的動物,在與季老相處的日子。與其說季老闖入它們的世界,莫如說它們的邀請更恰當些。

在於它們相處的時日,人世間的喜怒哀樂,衝擊,融入了它們的世界。看客的人們,也被它們暗暗觀看。

04

故人,成追憶

那些曾經的故人,終將離去。

有些人,一別就是永生,再也無緣分相見。

悲慘的老乞丐,揮霍的父親,平凡的女房東。形形色色的人,各自或悲或喜,或窮或富都頑強的活著。

一睜眼,來到這個世界;一閉眼,從這個世界離去。

餘生太長,或短。度過這一生,那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已經很久沒讀純文學的散文了,初讀很不習慣,景物很散,隨意變換,感情太過豐盛,難以掌控。

好似又回到多年前上學的時光,永遠都總結不出課文的重點。雖然這類散文逐漸退出我們的視野,逐漸被主旨鮮明的論述文取代,然而,閒暇時日讀讀這類散文還是挺能賞心悅目的。

畢竟,這類形縹緲,神凝聚的散文看似容易,要學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