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懷集李什八解甲歸田那些事,以及郭李不聯婚的盟約

冷坑鎮就坐落在西北部盆地平原境內,這裡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懷集縣糧食產量大鎮,也是懷集油粘米的主要產區之一。良田數千頃,是世代冷坑人民以辛勤的汗水開墾換來的成果。其中,李氏先祖來冷坑開基創業之初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揭秘!懷集李什八解甲歸田那些事,以及郭李不聯婚的盟約

據《李氏族譜——什八公宗系》記載,祖籍福建上杭的李什八是將門世家,他是元軍的將領,帶領軍隊駐守南京。1368年,朱元璋稱帝后,李什八兄弟被逼隨父小新領兵撤離南京,因寡不敵眾,其父小新在突圍中不幸英勇犧牲,其母失散,兄弟倆遵父遺言,各自突圍逃生。突圍後,李什八斷然掩護李什七向廣西方向逃生,敵兵窮追不捨。


揭秘!懷集李什八解甲歸田那些事,以及郭李不聯婚的盟約

洪武四年(1371),李什八退至廣西威州(今懷集),那時只剩下兵將隨員幾十人,眾兵逃至今冷坑雙祿祠過河處時,恰好遇見郭豪亮正在河邊放牧群鴨,領頭的李什八靈機一動,當即從大白馬背上翻身跳下來,對部下說:“諸位這麼多年來,你等為朝廷效忠,跟隨我李某征戰南北,今敵眾我寡,只宜分散,各自奔走為上策,方能保存性命。”

眾兵聽後深感李什八言之有理,於是異口同聲說“是”。眾兵當即逃散,各奔西東。郭豪亮以為他們是劫匪,正想回避,即聽見李什八嚷道:“老伯,不用怕。”這時,郭豪亮才定下神來。李什八走到他跟前,懇切地叩頭拱手作揖道:“老伯,鄙人小姓李,排行十八,字增力,號富生,我被敵兵追趕,今求您老伯救我一命,可否?”向來心地善良、為人忠厚仁慈的郭老聽其言觀其神後,深信其是好人,腦海中馬上浮現“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之信念,於是連聲應允道:“好!好!”


揭秘!懷集李什八解甲歸田那些事,以及郭李不聯婚的盟約

郭豪亮急中生智,說:“你立即脫下戰袍,換上我的衣服,披上我的棕衣,戴上我的草帽,裝模作樣代我在這裡看鴨子,我帶著你的戰袍,騎著你的白馬暫時躲避開來。”

“等到追兵到此追問你時,你就謊稱剛路過此地的逃兵往那個方向跑去了。”郭豪亮補充道。

“是,遵命!”神情恍惚的李什八連忙應答道。

郭豪亮回家後不久,果真看見追兵威風凜凜來到李什八跟前喝聲問道:“喂,看鴨的,剛才你是否看到一小隊兵馬從這兒逃過?快講!”

李什八故作鎮定地指著今欄馬往懷城的方向回答道:“有,有,他們全都往那邊跑遠了,但我不知何故。”

追兵聽後,馬上策馬奔騰,朝著李什八指的方向一溜煙似的窮追遠去了。此刻,李什八緊繃的心絃頓時鬆弛了下來,並長長地“噓”了一口氣。郭豪亮親眼目睹追兵跑遠後,迅速把李什八接回家裡。李什八剛走進客廳,立即跪向郭豪亮跟前頻頻叩首作揖道謝:“深謝郭大哥的救命之恩!小弟今生今世乃至子子孫孫永不忘記,如不嫌棄,小弟願與郭大哥結為永世金蘭!”

經過李什八的再三懇求,郭豪亮終於應允了。兩人當即柱香立下“貴賤不忘,死生與共”之盟誓。

李什八在郭豪亮家住了一段時間後,決定在蟻樓村(今烏石黑)開基立業。洪武四年(1371)郭豪亮贈送了一畝田地和油粘稻種給李什八耕種。從此他解甲歸農,娶妻育兒,開拓家業。


揭秘!懷集李什八解甲歸田那些事,以及郭李不聯婚的盟約

李什八公墓


為人誠懇且吃苦耐勞的李什八在郭豪亮的幫助下,帶領家人不斷墾荒開田,過著安寧富足的農家生活。1752年,郭李兩姓的眾嗣孫為了銘記先祖義結金蘭之舉,同心協力在伏虎崗(今大廟崗頂)設蘸建祠(郭李總堂祠)永作紀念,並定下郭李不聯婚的盟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