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怀集李什八解甲归田那些事,以及郭李不联婚的盟约

冷坑镇就坐落在西北部盆地平原境内,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怀集县粮食产量大镇,也是怀集油粘米的主要产区之一。良田数千顷,是世代冷坑人民以辛勤的汗水开垦换来的成果。其中,李氏先祖来冷坑开基创业之初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揭秘!怀集李什八解甲归田那些事,以及郭李不联婚的盟约

据《李氏族谱——什八公宗系》记载,祖籍福建上杭的李什八是将门世家,他是元军的将领,带领军队驻守南京。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李什八兄弟被逼随父小新领兵撤离南京,因寡不敌众,其父小新在突围中不幸英勇牺牲,其母失散,兄弟俩遵父遗言,各自突围逃生。突围后,李什八断然掩护李什七向广西方向逃生,敌兵穷追不舍。


揭秘!怀集李什八解甲归田那些事,以及郭李不联婚的盟约

洪武四年(1371),李什八退至广西威州(今怀集),那时只剩下兵将随员几十人,众兵逃至今冷坑双禄祠过河处时,恰好遇见郭豪亮正在河边放牧群鸭,领头的李什八灵机一动,当即从大白马背上翻身跳下来,对部下说:“诸位这么多年来,你等为朝廷效忠,跟随我李某征战南北,今敌众我寡,只宜分散,各自奔走为上策,方能保存性命。”

众兵听后深感李什八言之有理,于是异口同声说“是”。众兵当即逃散,各奔西东。郭豪亮以为他们是劫匪,正想回避,即听见李什八嚷道:“老伯,不用怕。”这时,郭豪亮才定下神来。李什八走到他跟前,恳切地叩头拱手作揖道:“老伯,鄙人小姓李,排行十八,字增力,号富生,我被敌兵追赶,今求您老伯救我一命,可否?”向来心地善良、为人忠厚仁慈的郭老听其言观其神后,深信其是好人,脑海中马上浮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信念,于是连声应允道:“好!好!”


揭秘!怀集李什八解甲归田那些事,以及郭李不联婚的盟约

郭豪亮急中生智,说:“你立即脱下战袍,换上我的衣服,披上我的棕衣,戴上我的草帽,装模作样代我在这里看鸭子,我带着你的战袍,骑着你的白马暂时躲避开来。”

“等到追兵到此追问你时,你就谎称刚路过此地的逃兵往那个方向跑去了。”郭豪亮补充道。

“是,遵命!”神情恍惚的李什八连忙应答道。

郭豪亮回家后不久,果真看见追兵威风凛凛来到李什八跟前喝声问道:“喂,看鸭的,刚才你是否看到一小队兵马从这儿逃过?快讲!”

李什八故作镇定地指着今栏马往怀城的方向回答道:“有,有,他们全都往那边跑远了,但我不知何故。”

追兵听后,马上策马奔腾,朝着李什八指的方向一溜烟似的穷追远去了。此刻,李什八紧绷的心弦顿时松弛了下来,并长长地“嘘”了一口气。郭豪亮亲眼目睹追兵跑远后,迅速把李什八接回家里。李什八刚走进客厅,立即跪向郭豪亮跟前频频叩首作揖道谢:“深谢郭大哥的救命之恩!小弟今生今世乃至子子孙孙永不忘记,如不嫌弃,小弟愿与郭大哥结为永世金兰!”

经过李什八的再三恳求,郭豪亮终于应允了。两人当即柱香立下“贵贱不忘,死生与共”之盟誓。

李什八在郭豪亮家住了一段时间后,决定在蚁楼村(今乌石黑)开基立业。洪武四年(1371)郭豪亮赠送了一亩田地和油粘稻种给李什八耕种。从此他解甲归农,娶妻育儿,开拓家业。


揭秘!怀集李什八解甲归田那些事,以及郭李不联婚的盟约

李什八公墓


为人诚恳且吃苦耐劳的李什八在郭豪亮的帮助下,带领家人不断垦荒开田,过着安宁富足的农家生活。1752年,郭李两姓的众嗣孙为了铭记先祖义结金兰之举,同心协力在伏虎岗(今大庙岗顶)设蘸建祠(郭李总堂祠)永作纪念,并定下郭李不联婚的盟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