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發現古墓,其防盜措施為何連專家都束手無策

歡迎小朋友們查看用智能引領快樂走進新的領域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西安是著名古城,在歷史上多個朝代在此建都;也留下了眾多古墓;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考古隊在這裡發掘出一座奇特的古墓,一剷下去黃沙湧出;考古人員發現地下不是土而全是沙;更離奇的是,當專家試著解剖墓門之時,大量沙土湧出,門口的人差點被活埋;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西安市發現古墓,其防盜措施為何連專家都束手無策

1998年11月初,陝西省考古隊在西安北郊發現了一座古墓;該墓地處漢長安城東約3公里,這裡是漢墓聚集的地方;考古隊在附近已發掘了數以百計的漢代墓葬,但這一座卻格外特別;它是一座帶斜坡墓道的豎穴土壙木槨墓,葬具為一棺一槨;墓道在東,方向88度;斜坡墓道略呈前寬後窄的梯形,坡度 14度,東西長 5、 前端寬 2. 46、後端寬 1米,內填五花土;

甬道寬於墓道,其橫寬 1. 7、 進深0. 82米;磚封門緊貼墓室東壁外而砌,寬 2. 5、 厚0. 51米;古墓四面都有砌磚封門;

西安市發現古墓,其防盜措施為何連專家都束手無策

神奇的是,古墓"四面環沙",頂部也有厚厚一層沙;當盜墓賊試圖從任何方向進入古墓時,一旦挖到流沙層,依靠沙的流動性,他挖的洞很快就會被掩埋;如果他僥倖進洞,則很有可能被活埋,成為墓主人的人殉。它是傳說中的"積沙墓" ,在歷史上存在時間極短,今天更為罕見;"積沙墓"是古代貴族為了防止盜墓而修建的墓葬。

西安市發現古墓,其防盜措施為何連專家都束手無策

盜墓這種惡劣的行為存在了幾千年;據考古發現,原始時代開始就有人為破壞墓葬的現象;漢代厚葬之風盛行,助長了盜墓行為的氣焰;從古至今無論大墓小墓,除了個別,幾乎都被盜墓賊光顧過,今天考古過程中,完整的漢墓僅發現三座;古人想了許多辦法防盜:北京完顏阿骨打的陵寢上方蓋有幾百斤巨石,考古隊用調車花了一個月時間才搬完;最常見的就是修建疑冢,以真假墓葬迷惑盜墓者;民間傳說曹操有"疑冢"多至72處,有的"疑冢"甚至設置於水中。

西安市發現古墓,其防盜措施為何連專家都束手無策

西安發現的這座積沙墓,是古代防盜的高級做法;顧名思義, 就是在墓葬中堆積砂石的墓葬;但它不是簡單地堆積,而是像一個機關一樣;平時古墓內和一般的古墓一樣;但當盜墓賊進入,就觸發了機關,這時流沙就從四面八方湧出,將盜墓賊活埋;"積沙墓"的建造需要相當高的技術;能用得起這種墓葬的肯定也不是一般人;比如以前在河南發掘出的中山王墓,就屬於諸侯王等級。

西安市發現古墓,其防盜措施為何連專家都束手無策

積沙墓是如何建造、發揮作用的呢?專家通過解剖封門,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墓中槨室的構築方法是先在墓室底部鋪一層厚約 0.12米的土和一層厚約 0.30米的細黃沙,然後在其上南北向鋪槨底板和橫向築南、 北、 西三面壁板; 待從東面墓道將棺木及陪葬品放置在槨室後,再將槨室的東壁板裝好,最後封上槨蓋板;封墓門時先在甬道底部鋪墊一層厚 0.34米磚的土夯平,然後在其上用青灰色條磚按一排豎一排橫、上層反之的鋪法砌封門;積沙墓的訣竅就在東、西、南、北四面壁板上,其背後不單是用土夯實而是先一層細沙、再一層土、再一層沙、最後再一層土;最後槨板上面也有一層較厚的沙;這裡的沙必須是乾燥、流動性好的沙,有些還混合有炭石,石頭滾動將盜墓賊砸死。

西安市發現古墓,其防盜措施為何連專家都束手無策

積沙墓在歷史上存在時間很短,為戰國至西漢早期;漢朝進入墓室內祭祀的習俗興起之後,積沙墓就慢慢消失在歷史舞臺;它反映出2000多年前人類智慧的高度,以及當時建築工藝的發達。

【參考資料:《兩千年前的積沙墓》《華夏考古》】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本文轉載自"https://www.360kuai.com/9f925e61611f9f53d",文中觀點並不代表本號觀點。本號尊重原創版權,如有冒犯,請私信立即刪除。同時歡迎各類投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