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家長都是怎麼樣和孩子溝通的,為什麼我感覺和孩子沒法正常溝通?

夏日天使


您好!我是日食哥的媽媽,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孩子需要有人瞭解他,想法和他的想法一致,瞭解他內心的感受。爸爸媽媽是他最信任、最重要的人。如果爸爸媽媽不能瞭解他,他就是孤立無援的狀態。往往很多家長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批評和指責孩子。

第二,家長的溝通要可以釋放孩子的壓力。孩子玩手機上網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在學習中找不到快樂,太痛苦了。於是通過手機來逃避。第二個就是無法與家長溝通,也是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如果家長和孩子相處像朋友一樣的去交流談心,就可以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有的家長就是把嘴一張開罵,開批。這樣孩子會離你越來越遠。我們換心平氣和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就好很多了。比如一個孩子喜歡玩手機,我可以坐下來跟他說:"你今天玩手機是什麼意思呀? 你想幹什麼?什麼人或什麼事使你這樣的?"。教育孩子80%是溝通,20%是引導。

第三,只有正確的溝通了才可以給孩子正確的指導,如果孩子不跟你說實話。我們就沒辦法引導孩子。針對低年級的孩子,我們每天可以問他四個基本問題:第一,在學校發生哪些好事呀?第二,今天有什麼優秀的表現呢?第三,你今天有什麼收穫嗎?第四,有什麼需要媽媽幫忙的嗎?

第四,少批評。家長批評完孩子之後,產生的作用是把自己心中的憤怒發洩了,釋放了自己內心的壓力,而孩子會認為自己是一個醜小鴨,更加委屈生氣窩火。

在孩子溝通上可以參考以上四點,希望能對您有幫助。


日食男孩成長記


其實很多家長感覺都很難和孩子溝通,只有極少數家長和孩子溝通成功,但孩子教育是從家庭教育開始 的,家庭教育是從溝通開始的。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溝通難的原因。

孩子觀察這個世界更多的是靠感覺,沒有特別深刻的經歷和經驗,他們懷著好奇的心態,這種好奇的心態激發著他對這個自然界的熱愛和體驗的慾望,這種心態有點象哲學家的心態。好奇也是他做很多事情的動力。他們喜歡新鮮事物。



家長都是成年人了,觀察這個世界更多的是靠經歷和經驗。是不喜歡重新去經歷和去體驗。我們經常說成人不象小孩那樣天真,說成年人穩重,也就是成人用過去的經驗替代現在的體驗。對事件也就沒了好奇心了,成人是用過去經歷的經驗理解將來小孩用現在的體驗理解將來。但我們要知道世界是不停變化的,小孩這種方法更象哲學家理解我們發生的事件。更能適合他的成長。成人好象很有知識實則方法真還有問題,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10年後,很多小孩變成一個人才,變得很有知識,10年後,多數成年人變成了一個社會淘汰的人。



通過上面分析,成人如不認真研究交流方法,將和孩子沒法正常溝通,你的想法和知識落後是造成無法溝通的主要原因。



物理原理視頻馬


父母與孩子無法正常溝通,說明在溝通的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出現了問題,這是需要父母注意到,並加以調整和改進的。



  • 許多父母在與孩子人交流溝通中其實都是在進行暴力溝通,因此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不願意與父母溝通。

常見的暴力溝通模式有:

1.總有操縱孩子的意味

父母不要總是對孩子這樣要求:“你這麼不聽話,爸媽的心都傷透了。” 這樣會使孩子覺得:是我的行為導致了父母難過,我應該對所有事情負責。

2. 總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

父母常常會說:“你看看誰家孩子多麼優秀,你怎麼就不行呢?”

3. 家長強制作風濃重

父母總有家長味道,總有一種使命感、責任感:我是你爸/媽,我的職責就是管教你。在與孩子的交流中,總是盛氣凌人,把請求以命令的語氣表達出來:“放學馬上回來,這是必須的。”

4. 對孩子施加身體暴力

因為孩子有時不聽話,父母常常會毆打孩子。而且還會說:“我也不想打你的,但你做的太過分了。”

5. 忽視或輕視孩子

父母沒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例如,工作累了一天,回家根本不想再理睬孩子;生孩子氣的時候,不想搭理他,晾著他,給他點顏色看看。這些都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並不在乎自己,造成孩子與父母的情感隔離。



調整和改進與孩子的溝通,需要注意到:


1. 從觀察入手與孩子溝通

比如孩子睡懶覺。不要對孩子說:“你真懶。”可以這樣說:“今天你睡到中午12點還沒有起床喔”。嘗試用觀察取代評論,這樣會減少很多對孩子的隱性傷害。學會客觀的觀察和表述孩子的行為,是良好溝通的第一步。

2. 與孩子溝通中適當地說感受

許多父母容易把感受和想法混為一談。例如,想法是:我覺得你不乖。而感受是:你大吵大鬧,我感到很焦慮。


可以多一些嘗試用“我感到…因為…”的表達方式與孩子溝通,父母只有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才有可能真正改進與孩子的溝通。


3.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需要核心是什麼

比如,孩子回家太晚,父母生氣地訓斥:“誰讓你回來這麼晚,以後放學必須馬上回家。” 這當中,父母的需要是“孩子的安全”,然而這種需要並沒有直接說出來,因此孩子感到的只是父母的憤怒,而不是內含的擔心。


可以這樣說:“你這麼晚回家,我很生氣,因為我很擔心你的安全。”


4.與孩子交流中可以多運用一些請求的意味

而不要總是命令孩子。比如:“能不能告訴我,玩遊戲對你有什麼好處呢?”也就是提出正面的、明確的請求,並且請求越具體,交流的目的就越容易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