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如水,父愛如山,那麼父愛和母愛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呢?

父母的愛是世間最偉大的愛,自來到這個世界起,絕大部分人就得到了父母無私的愛。如果說,母親的愛如水一樣深遠,那麼父愛便像山一樣厚重。

雖然同樣愛得深沉,但父愛與母愛之間也有著很多不同。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那麼父愛和母愛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呢?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那麼父愛和母愛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呢?


嬰兒在出生後一段時間內,同他在母胎時並無多大的區別,他還是不能辨認物體,還是不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以及外部世界的存在。

他只能感受到溫暖,知道自己對食物有需求,但卻不會將溫暖、食物同給予這一切的母親區分開來。

對於新生嬰兒來說,母親就是溫暖,母親就是食物的來源,是嬰兒感到滿足和安全的唯一途徑。

隨著孩子逐漸發育成長,他/她開始能夠按事物的本來面目去感知周圍的一切,他也能意識到母親的存在。

他開始學會叫物體的名稱,同時學習如何對待它們;他開始懂得火是熱的、會燙人,木頭又沉又重,紙很輕就能撕碎;他會注意到別人的反應,明白他吃東西時媽媽會微笑,哭泣時媽媽會將他抱起來;如果他消化得好,甚至會得到母親的稱讚。

所有這些感受可以概括為——“我被人愛”。我之所以被愛,是因為我是母親的孩子,是因為我弱小,是因為我長得可愛並能贏得別人的喜愛。簡而言之就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有被人愛的資本,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是我。

這種母愛的感受是被動的。我不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到愛,因為母愛是無條件的,而我只需要是母親的孩子,這就足夠了。母愛是極樂,是安寧,它無須索取,不必報償。

但無條件的母愛,也有其缺陷的一面,這種愛不需要用努力去換取,卻也根本無法主動贏得。如果它出現,便是恩賜;如果它不存在,似乎一切美好事物都消失了,誰也無法創造它。

對大多數八歲到十歲的兒童來說,無條件地被人愛,是他們的主要問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會愛,他會很感激、很高興被人愛。

再長大一點,孩子就會出現一種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孩子第一次想要給母親或父親某樣禮物,如寫一首詩、畫一張畫或者做別的東西。在他的生活中,愛的觀念第一次從“被人愛”變成“愛別人”,從“接受愛”變成“創造愛”。

在這種體驗中,他會懂得,“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

另外,他還能感覺到愛能喚起愛的力量,他不再依賴於接受愛,也明白了沒有必要為了贏得愛,刻意使自己變得弱小、孤立無援、生病或者聽話。

孩童式的愛,遵循這樣的原則,即“我愛,因為我被人愛”。而成熟的愛卻相反,它遵循“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的原則。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那麼父愛和母愛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呢?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那麼父愛和母愛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呢?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那麼父愛和母愛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呢?


同愛的能力的發展緊密有關的是,愛的對象的發展。

嬰兒幾乎完全依賴於母親,而父親的重要性幾乎無法同母親相比。然而,當嬰兒慢慢長大,開始學會走路、說話和認識世界,他/她同母親的關係就不再像小時候一樣攸關生死,而同父親的關係則開始重要起來。

為了弄清這種從重視母親到重視父親的轉移,我們必須考慮到母愛與父愛間的本質區別。

在理想狀況下,母愛是無條件的,孩子不用滿足她的任何特殊要求或者符合她的任何期望,只要是自己的孩子,母親就會去愛他/她;而父愛完全不同,父愛不是與生俱來的。

隨著私有制以及財產繼承製的出現,父親開始尋找能夠繼承他財產的那個孩子,這個繼承者必須是符合他要求的、與父親最相像的。換句話說,父愛是有條件的愛,這種愛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很像我。”

同無條件的母愛一樣,這種有條件的父愛也有其消極的一面。消極的一面就是,父愛必須得到報答,如果你辜負了父親的期望,很可能會失去他的愛。父愛的本質在於:服從是最大的美德,不服從就是最大的罪孽;作為懲罰,不服從者將會被收回父愛。

父愛積極的一面也同樣十分重要。因為父愛是有條件的,所以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贏得這種愛,換言之,父愛可以受我的控制,我可以主動爭取。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那麼父愛和母愛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呢?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那麼父愛和母愛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呢?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與孩子本身的需要相適應,幼兒需要母親對他在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關懷,需要這種無條件的母愛。稍微長大後,孩子開始需要父愛,需要他的權威和引導。

母親的作用是給予孩子一種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親則有教育孩子、引導孩子的責任。

理想的情況下,母愛應是不阻礙孩子成長,不鼓勵孩子依賴,希望孩子獨立並最終脫離自己。而父愛應以道理和期望來引導孩子,應是忍耐和寬容,而不是威脅和獨裁。一個好的父親,會使孩子對自身產生越來越大的自信心,最後能使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從而能夠脫離父親的權威。

最後,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他既有母親的愛與人性,也有父親的理性與品德。母愛的心聲是:“沒有任何錯誤或罪惡可以剝奪我對你的愛,以及我對你生命和幸福的期望。”而父愛的心聲是:“你做錯了,你就不得不承擔後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須改正錯誤,這樣你才能得到我的愛。”

成熟的人不受外部父母形象的影響,而是在內心建立起父母的形象。把母愛的心聲建築在自己的愛的能力上,把父愛的心聲建築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上。

如果一個人只按照父愛的心聲成長,那他會變得苛刻、不通人情;如果他只遵從母愛的心聲,那他便易於失去自我判斷力,阻礙自己和他人的發展。

人從親近母親發展到親近父親,最後達到兩者的綜合,這就是人的心理健康和成熟的基礎。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那麼父愛和母愛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呢?


【總結】

人在成長過程中,身體和心理的成熟需要一個漫長的階段。

起初,母親是孩子的“自然世界”,孩子以母親為中心,依附於母愛。後來,父親的“思想世界”開始吸引孩子,孩子轉向以父親為中心,依附於父愛。

孩子長大後,最終不再有這樣的依附,與父母分離,並在自己心中擁有了父親和母親兩個世界,最終奠定靈魂健康和成熟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