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幸福嗎?-幸福。是什麼,讓我們習慣了笑著流淚?

文末附思維導圖,建議收藏。我是大蔥卷一切,頭條簽約作者,專注職場思考及個人成長,歡迎關注。

本文字數 2721,預計閱讀 5 分鐘。

-你幸福嗎?-幸福。是什麼,讓我們習慣了笑著流淚?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

打住,今天的主題不是悲情,受書本啟發,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心理學中的“霍桑效應”這件事。

從理性出發,我們可以換個角度解讀“笑著流淚”這件關於逞強的事。

01 央視街訪“名場面”的誤會

不少人都知道這個新聞。

2012年中秋和十一期間,中央電視臺某欄目特別策劃假日調查《你幸福嗎》,節目調動了三百多名記者,向各行各業的人提出同一個問題:“你幸福嗎?”

他們把鏡頭對準普通人,讓人們坦然表達心聲,打破了主流傳媒以往高高在上、我說你聽著就好的模式,初衷大概是好的。

但節目播出後,觀眾們看到的是,大部分受訪者都表示自己是幸福的,給出否定答案的少之又少,節目因此遭到不少人質疑。

後來一位女觀眾在節目中表示:“現在社會上這麼多孩奴車奴房奴,覺得大家有點說假話,真的有很多人這麼幸福嗎?但是採訪到我的時候我也會說,其實我還是挺幸福的。”

-你幸福嗎?-幸福。是什麼,讓我們習慣了笑著流淚?

-你幸福嗎?-幸福。是什麼,讓我們習慣了笑著流淚?

網友調侃漫畫

我對這個新聞印象很深,當時的心態甚至是不屑一顧,認為這是後期剪輯的故意,拿掉了那些說自己不幸福的被訪者。

但其實撇去這層因素,我們換位思考,又何嘗不會像那位女觀眾說的一樣,面對鏡頭,明明可能並不那麼幸福甚至心裡苦,但表面上還是要笑嘻嘻呢?

這種情況,就不是剪輯的鍋了。

如果我把這個節目中,那些給出幸福答案但實際不然的受訪者們的狀態比作“笑著流淚”,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有如此反應?

它與我要說的霍桑效應有關。

-你幸福嗎?-幸福。是什麼,讓我們習慣了笑著流淚?


02 霍桑效應——被關注的自我改變

霍桑是美國西部電氣公司坐落在芝加哥的一間進行實驗研究的工廠。

1924年11月,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組織研究人員進駐霍桑工廠,選定了六名女工作為研究對象,試圖通過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等外在因素來找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方法。

研究人員發現,無論他們如何改變外在因素,有六名女工的生產效率始終保持上升趨勢——

究其原因,是這六名女工作為實驗對象,意識到了自己是被關注的群體,是專家們一直關心的對象,這種被關注的感覺使得她們加倍努力工作,以證明自己的優秀和值得。

霍桑效應由此得名,它指的是,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

這樣一來,我們是不是比較能夠理解,為什麼在鏡頭前,過得並不那麼好的我們,也要笑著說幸福?——我們受到了鏡頭的關注,於是不自覺地想要展現出自己向上的一面。

霍桑工廠女工們的反應,體現了霍桑效應的積極面,那就是由於被關注而引發的積極性。

-你幸福嗎?-幸福。是什麼,讓我們習慣了笑著流淚?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有時候,霍桑效應也會讓我們因為過於在乎被關注這件事,而變得“越努力,越失敗。”

拿央視街訪這個例子來說,對節目組而言,霍桑效應或許就發揮了不好的作用——受訪者隱瞞了自己的真實答案,從而影響到了新聞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此外,小到拍照時,我們不知情面對攝影師抓拍時的自然流露、正式拍攝時的扭扭捏捏,大到平時能說會道、伶牙俐齒,到了公開場合比如演講就一反常態、結結巴巴的“翻車”現場,都是霍桑效應的負面作用。

-你幸福嗎?-幸福。是什麼,讓我們習慣了笑著流淚?


03 我們如何避免越努力,越失敗?

1、合理化目標

人生的奮鬥目標不要太大,認準了一件事情,投入興趣與熱情堅持去做,你就會成功。——俞敏洪

設定目標有四個“可”:

  • 有挑戰性,但可實現;
  • 具體,可量化;
  • 有時間限制,可截止;
  • 具備靈活性,可調整。
-你幸福嗎?-幸福。是什麼,讓我們習慣了笑著流淚?

比如,我要減肥。

在健康的前提下,我要在一個星期減掉10斤。這很有挑戰性,但正常情況下不可實現,我們還要保證身體的健康。

那換成一個星期減1斤呢?這個目標可實現,但未免太沒有挑戰性。

我看了資料,說一個星期掉2-3斤是合理且健康的,那麼好的,我把目標設定在3斤,對於過往體重紋絲不動甚至動輒上升的我來說,它有挑戰性但可以實現。

而我不光是要減肥,我還要健康地減肥。

為此,我要從飲食和運動著手,三分鍛鍊七分飲食,我每天應該如何攝入脂肪、碳水和蛋白質,應該配合什麼運動,這就符合了具體且可量化的準則

關於時間限制,本來一個星期,就是我給自己設的限。

但減肥這件事不能只看短期效果,更合理的時間應該是半個月、21天乃至一個月甚至更久,因此我把一個星期的限定延長成了1個月,這就是目標的靈活性。

但需要注意,這裡的調整並不是給自己懈怠的理由,而只是為了更好地鞏固目標、觀察方法的合理性,當總體時間延至一個月,目標就應該是減掉12斤,但我們可以每週上稱,以及時調整、增強信心。

-你幸福嗎?-幸福。是什麼,讓我們習慣了笑著流淚?

2、做萬全的準備

做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因上努力,果上隨緣。——脫不花

當然,事實上大概不存在所謂的“萬全”狀態。畢竟生活和職場都不是做菜,等所以配料齊全之後再開火燒飯。

但是足夠的準備能夠讓我們快速應對危機,解決問題。

就像高中做數學題,我們需要通過在題海中不斷地面對各種類型的題目,練習解題,最終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形成考場上的“肌肉記憶”,最大化減少“大腦斷片”帶來的麻煩。

-你幸福嗎?-幸福。是什麼,讓我們習慣了笑著流淚?

3、積極的自我暗示

人的意識分為顯意識和潛意識兩種。

潛意識不易被察覺,卻對人的影響至關重要。

顯意識能分辨出信息的真假好壞,潛意識卻無法分辨真假。

它直來直去,易受刺激,會接收並儲存一切信息,甚至能量巨大得足以支配身體做出相應的暗示行為。

-你幸福嗎?-幸福。是什麼,讓我們習慣了笑著流淚?

當我們暗示自己:不要緊張、不要被老師叫到、不要被發現、不要出事、不要被拒絕等時,對潛意識來說,它接收到的關鍵詞是:緊張、被老師叫到、被發現、出事、被拒絕……

因此我們在對自己“輸入信息”時,應該要告訴它我們要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

例如同樣的情況,我們可以改變下思路,輸入積極的信息:冷靜、淡定、自信、被認可、獲得成功等。

拿演講舉例,我們在上臺前,告訴自己“我練過很多次了,我很棒,我會成功”比“別緊張,別害怕,別擔心”會管用得多。

4、不要過於在意別人的想法

-你幸福嗎?-幸福。是什麼,讓我們習慣了笑著流淚?

對霍桑效應而言,有個關鍵詞是,被關注。

  • 有人在關注我,我要表現得好一些;
  • 有人在關注我,我可不能出錯;
  • 大家都看著我呢,我一定要成功啊。
  • ……

從積極的一面來看,在意別人的眼光這件事,可以成為一股催我們奮進的力量。

但凡事過猶不及,過分在乎,你會變得患得患失,加上眾口難調的定律,當你面對的“觀眾”越來越多,你聽到的負面聲音也會越來越多。

如泰戈爾所說,我希望你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別人的意見引入歧途。

-你幸福嗎?-幸福。是什麼,讓我們習慣了笑著流淚?

04 小結

霍桑效應強調的是一種被關注的力量。

它的積極面在於,因為被關注而想要做得更好,從而真的做得更好。

它的消極面在於,因為過分在乎被關注這件事,從而擔心自己做不好,結果反而做不好。

要合理運用霍桑效應,我們應該設定合理的目標、做萬全的準備、積極地自我暗示以及,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拉丁美洲有一句話——每條河流都有它自己的方向。

不管是笑還是淚,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做的是,坦然面對真實的自己,與自己和解。


-你幸福嗎?-幸福。是什麼,讓我們習慣了笑著流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