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胞胎面前,爸爸媽媽千萬別說這三句話!

雖然我們總說雙胞胎難養,

但大家的吐槽點往往都是集中在生活層面的:

父母付出的大量勞動,經濟上的超支,

拉扯兩個孩子的辛苦,等等。

但相對於物質層面,精神層面的難才是真的難。

這一次,我想就自己的體會跟大家談談,

如何避免用語言“傷害”雙胞胎小朋友們的精神世界,

讓自己養雙胞胎的經驗值加滿。

雙胞胎同時降臨在同一個家庭,

擁有同樣的父母和生活環境,

這就意味著他們天然存在著對獲得物資的競爭關係:

無論這物資是父母的愛,玩具的多少,

得到關注的多少,都意味著他們獲得的東西是被迫和他人

(自己的twin兄弟姐妹)共享,

這也讓他們無師自通地學會了比較。

因此,

雙胞胎是人類中唯一從孃胎裡

就深諳競爭和比較藝術的群體(包括多胞胎),

有我前幾天發的微博為例:

在雙胞胎面前,爸爸媽媽千萬別說這三句話!

但是事實情況是怎樣?

餅乾大小不一樣,是因為我們做的手工餅乾,

不可能百分百大小一樣;棒棒糖大小不一樣,

是因為某個小朋友自己吃得太快了,

跟慢吞吞捨不得吃的哥哥一比當然不一樣,

跟粑粑麻麻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可見,有句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即使一人一份的東西,

他們都已經進化出了拿到之後先朝對方的東西上看一眼的本領,

確定沒有不一樣,這才罷休。

所以說,即使我們已經竭力保持公平了,

他們還是對大小的概念非常敏感,

這說明雙胞胎的內心比一般孩子也要敏感。

即使是我認為大大咧咧的圈圈,

我也在不經意間發現過他內心敏感的跡象。

因此,對這樣的兩個孩子而言,

除了保持公平之外,我們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語言。

尤其是以下這幾類話,我們一定要避免在孩子面前提起:

No.1

"你看哥哥多懂事,你怎麼就不知道幫媽媽拿個xx呀?"

切忌語言上的比較。

雙胞胎裡面,可能會有一個比較有眼色,另一個卻不太會“察言觀色”。但我們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就和大人一樣,有的大人擅於和人溝通,有的人卻比較內向。這並沒有優劣之分。雙胞胎兩歲多以後,一般都能聽懂人的語氣,這種無謂的比較除了沒有意義之外,反而會傷害孩子的內心。不會察言觀色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嗎?當然不是。愛和善良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何必要讓每個孩子都早早懂事?

類似的話還有:“你看哥哥多外向,你怎麼這麼內向呀?” “哥哥吃那麼多,你怎麼吃這麼少?怪不得你這麼瘦!”

在雙胞胎面前,爸爸媽媽千萬別說這三句話!

No.2

"你怎麼又打弟弟!"

切忌沒弄清前因後果就責怪其中一個孩子。這是我的親身體會。有一次聽到麥麥和圈圈起了衝突,我趕緊衝過去,發現他倆跑到了樓梯的拐彎處,麥麥正在拿手推圈圈。當時一著急,我就訓斥麥麥:你怎麼又打弟弟?麥麥哇的一下就哭了,表情特別委屈,很久才平靜下來,說是弟弟先搶他玩具,他不肯給,弟弟就打了他,他這才還手。

我拉過在旁邊一聲不吭的圈圈,問他是誰先動的手,圈圈承認是自己先打了哥哥。我趕快給麥麥道歉,從那以後,我告訴自己:沒看清前因後果的時候,絕不光憑表面現象下結論。

No.3

"你給他玩一下唄,玩具又不是你一個人的!"

為了讓兩個孩子和平共處,很多雙胞胎家庭都是同一個玩具買兩樣,有些比較大型、貴重的玩具可能就只買一個了。因此,當A在專心致志玩的時候,B經常會過來也要玩,A當然不願意給啊,B馬上大哭起來。當爸媽的聽到這種聲音就心煩意亂,立刻會打圓場,你給他玩一下唄,玩具又不是你一個人的。

其實這樣的話毫無意義,A哭不是因為不懂得玩具是兩個人的,而是因為B沒有經過他同意就搶,這完全是兩碼事。如果粑粑麻麻再不出言制止,A會非常委屈。下一次的後果就是,B正在玩,A也會學B去搶,反正粑粑麻麻說了,玩具又不是B一個人的。所以,短暫的打圓場,不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造成後續問題。

這一點我們從教育麥圈的時候就特別注意,每當出現這種情況,我們會告訴他:沒錯是兩個人的,但是是圈圈先玩的,先到先得,你也可以玩,但是你要問問麥麥是否同意。然後再告訴圈圈:你可以選擇同意或者不同意,但是因為這是兩個人的玩具,所以你不能完全霸佔,你可以再玩x分鐘,給圈圈之後,你們輪流玩。

我家每天會出現這樣的人類幼崽談判:

我可以玩嗎?

不可以,我沒有同意。

我可以玩一分鐘嗎?

好吧。

在雙胞胎面前,爸爸媽媽千萬別說這三句話!

⚠️ 注意 ⚠️

另外的一個問題是,這種語言上的比較,

是不是隻有孩子能聽懂人話了之後才要避免,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沒有這種忌諱?

我個人認為:即使孩子很小,也要避免說這樣的話。

一方面,現在語言學界尚無定論,

孩子是從哪一個特定的月齡階段開始理解大人的抽象語言的,

所以我們認為孩子不理解,說不定孩子已經理解了,

如果你的語氣不好,那孩子更能理解了,

原來爸爸媽媽在訓我?可是我並沒有做錯事;

另一方面,語言是一種習慣,

如果從一開始,父母就習慣於語言上的比較、不公平對待、

不分清前因後果,那麼到孩子長大到懂事以後,

這種語言習慣就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不知不覺就順口而出了,

而你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種無意識的語言給孩子們帶來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