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如今在走什麼路?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美特斯邦威這個牌子,尤其不走尋常路這局廣告詞,更是深入人心。

但是如今,那個曾有5000多家門店的“國貨之光”美特斯邦威,如今沒落了

那個《一起去看流星雨》中,端木磊和楚雨蕁約會地點的美特斯邦威,沒落了

那個聘請周杰倫做顧問,植入奇葩說的美特斯邦威,沒落了。

“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如今在走什麼路?

北京某關閉店面

1995年,美特斯邦威第一家店在溫州開業,一個品牌開始了起飛之路。

2003年邀請周杰倫作為代言人,並且聘請為美邦的首席時尚顧問。

2008年中國A股上市,市值150億

2009年冠名流星雨,掀起熱潮

2011年,企業達到巔峰,350億,門店5000多家,營業收入百億,利潤12億

2014到2016年冠名奇葩說,卻擋不住企業下滑的趨勢

2017年企業未公佈門店數據,之前僅剩3700多家,如今門店數據成謎

2019年上半年,企業虧損1.38億,目前營業數據未知

美邦,確實沒落了。

在一系列快銷品牌的衝擊下,ZARA,優衣庫等對手的競爭下,沒落了。

美邦老闆,周成建曾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其實自己不懂時尚,“我就想做一輩子裁縫”。如今面臨困境,好幾次機會都沒抓住,或許將真成為裁縫,成為別人代工廠。

美邦服飾為何沒落?

“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如今在走什麼路?

小城市的美邦店

加盟模式沒改變

美邦一直延續的其加盟加直營模式,大城市直營店,三四線加盟店,門店大小,裝修風格各異,加盟店簡陋,使得品牌掉價,一二線城市客戶不願意購買,而利潤確主要來自一二線城市門店。而潮牌優衣庫,則是垂直營銷、管理,門店裝潢新潮氣派,既節省了管理成本,又樹立了品牌形象。

“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如今在走什麼路?

加盟模式

營銷模式沒有改變

美邦目前仍處於,批發,銷售模式,即我設計什麼,客戶就穿什麼,客戶就應該喜歡什麼。廠家覺得自己物美價廉,但消費者卻願意花高價買潮牌。反觀優衣庫,不斷追蹤用戶,根據客戶喜好,進行設計,營銷,甚至出各種聯名款,讓客戶覺得這就是我自己想要。

“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如今在走什麼路?

邦購網

電商領域 屢屢受挫

之前美邦學習過凡客,聚美優品等網購模式,創建了 邦購 這一購物平臺,但是燒錢太多,效益不好,被公司拋棄,之後便 錯過了發展的黃金時期,而現在,美邦又重新打造邦購平臺,卻早已喪失競爭力,目前網站無特色,銷售數據不理想。

“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如今在走什麼路?

曾經的硬廣植入

口碑變差

或許是以上多種因素結合,美邦目前口碑差了。說起品牌,大家印象是城鄉結合部的屌絲品牌,說起質量,不至於差,但是遠不如以前,說起文化,則幾乎沒有。有一句玩笑,美特斯邦威讀書的時候偶買不起,買得起的時候看不上。

“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如今在走什麼路?

美邦有改變?還能投資美邦服飾

2016年,美邦創立者,將董事長傳給了自己的85後女兒,胡佳佳,改革便開始了。首先學習的ZARA,垂直營銷,客戶導向,可惜沒有學到ZARA對客戶,對潮流的精準掌控和分析。

當優衣庫在考慮怎麼把快時尚推廣到更多人群,以至於下到4歲,上到40歲都可以進店選購的時候。美邦依舊盯著14歲到25歲的人群,我們長大了,可惜美邦還沒有。

“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如今在走什麼路?

優衣庫模式

美邦並不孤單

在海外快銷品牌,快時尚,在國內時裝品牌高速迭代,時尚不停更新的現狀下,國內曾經的潮牌,大牌,都難免被邊緣化,被淘汰,在潮流中掙扎,美邦不是個例。

真維斯,私有化了,班尼路, 2.5億賣了,以純,成了淘寶網店,線下門店大大減少。原來品牌背後的工廠,則成為了代工廠,為其它品牌打工。森馬,A股上市公司,不得不轉型轉型,目前童裝業務發展不錯。

“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如今在走什麼路?

中國加油

有成功例子嗎?

還真有,一個更土的牌子,土鱉的李寧。李寧明白,作為運動品牌,自己的客戶群體是90厚=後,甚至00後。

所以李寧之前直接厚出廣告,“90後李寧”。可惜,畫虎不成反類犬,這不僅沒討好90後,甚至還得罪了70後、80後。如同中年大叔去討好小姐姐小哥哥,卻被大家容為舔狗。因為你畢竟不是我們的一員,你說這些只不過想讓我掏錢買你的東西你只是話術,不代表我們。

“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如今在走什麼路?

90後李寧

李寧改了策略,走上了紐約時裝週,喊出的口號是“中國李寧”,扛起國潮的大旗。這一次,李寧成功了,90後,00後買單了,理解了年輕人要表達的是什麼,所處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018年,李寧營業收入110億。

“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如今在走什麼路?

中國李寧

傳統來講,生產產品,銷售產品,從車間到庫房到貨架,最終,到消費者手裡,消費者是產品的終點。但是,企業是為客戶創造價值,如果客戶不認可你的價值,那麼產品再好,客戶也不會買單。迴歸客戶價值為基準,傳導到企業,再是車間、庫房、貨架,消費者,在這裡,消費者是產品的起點。


希望未來,希望所有“土貨”可以變成“國潮”

關注現金流財,獲取財經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